【新春走基层】平凉红牛:春节出口不打烊

平凉红牛:春节出口不打烊

平凉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玉成 赵育娴

1月27日,农历腊月已经过半,静宁县界石铺镇平凉红牛供港养殖及出口创汇基地依然按部就班地忙着,不时有人、牛、车进出。

基地养殖厂负责人孙建华介绍,就在昨天,还有36头平凉红牛运往了澳门。截至目前,我市已出口供港澳活牛1620头,实现销售3500万元。

界石铺镇饲草种植面积大,群众养牛基础好,是静宁县西北部肉牛养殖重点乡镇之一。2019年6月,静宁县红圣绿园现代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该镇西川村承接建设平凉红牛供港养殖及出口创汇基地,招商引进甘肃春盛康达实业有限公司运营,被商务部及海关认证为供港活牛标准化养殖基地。

“红圣绿园是界石铺镇的产业公司,由22个村集体共同出资组建。”静宁县红圣绿园现代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殷亚刚告诉记者。

针对过去传统肉牛养殖效益低、产业链条短等问题,平凉红牛供港养殖及出口创汇基地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由龙头企业建立母牛繁育基地,采取“统一供种、分散繁育、集中育肥、订单出口”的方式,推动平凉红牛及当地牛产业持续发展。

“干了3个多月就收入1万块钱,这个活越干越爱。”每天早上忙完手里的活儿,看着一头头通体枣红、体形壮硕的牛悠闲地嚼着饲草,饲养员景德明总喜欢绕着牛棚再走两圈。

今年62岁的景德明是界石铺镇七里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前为了糊口到处奔波打零工,家里的几亩薄田全靠老伴一人照料。如今在家门口的养殖基地上班,每月能挣3600元,还能自己养牛交售给基地。

依托供港养殖及出口创汇基地,界石铺镇探索推行“3425”平凉红牛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即本地农户交售550公斤以上平凉红牛,每公斤按高于市场价3元收购,贫困户交售每头牛加价400元,合作社交售每头牛获得200元中介费,经纪人交售每头牛获得50元服务费。

“我们带动了10个村办养殖合作社实体化规范运行及村集体经济增收,向12个贫困村年平均分红2.8万元,有效破解了村集体经济‘空壳’难题。农户、贫困户以土地入股,每年可获得保底分红收入。”

殷亚刚说,群众不仅可以获得养殖收益、政府购牛、保险等补贴政策,还可以通过供港基地共享出口退税带来的产业发展红利。

此外,通过推进“粮改饲”和粪污无害化处理,带动建成了2万亩优质饲草玉米种植基地和有机肥生产线。依托项目扶持配套发展设施高效农业,建立休闲农业采摘园区,进一步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初步形成了集养殖、种植、加工、旅游为一体的循环发展路子。

“平凉红牛属于优质高档雪花肉的肉牛类群,经过隔离期出厂后,48小时运抵口岸,出口后两小时内屠宰,当天就上了餐桌。”孙建华告诉记者,尽管受疫情影响,但因市场需要,平凉红牛出口港澳春节也不打烊。截至1月27日,当月已有96头活牛出口港澳,镇上12名贫困户在养殖基地务工,每人年均可获得3万元收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