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笔“十四五” 迈向新征程

近段时间,深圳各区正密集召开党代会。作为一年一度的重要会议,党代会一方面是对过往一年的工作进行全面梳理与总结,另一方面则是对下一年的工作进行全面展望与部署。与此同时,党代会也是各区域主官介绍施政思路的一个舞台,报告的背后凝结着这座城区未来的发展理念和前进道路。
抗击疫情的人民战、特区建立40年的高光时刻……今年的党代会要总结的是极不平凡的2020年,而接替它的2021年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
特殊之年当有特殊之为。从南山到坪山、从福田到深汕……深圳的11区都带着自己的思考和雄心,起笔“十四五”,迈向新征程。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崔璨
栏目统筹:杨磊
“经济军令状”
迈入万亿俱乐部与实现千亿小目标
“到2025年,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基本建成,本地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万亿元”。这是被民间称为“宇宙中心”的南山区为“十四五”发展许下的美好愿景。
1月12日,深圳南山区七届五次党代会上的消息显示,根据“十四五”战略安排,到2025年,南山区GDP将力争达到1万亿元,基本建成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成为深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先行区。
迈入“万亿俱乐部”是个什么概念?截至2019年末,全国共有17座万亿GDP城市,另外还有7座GDP在9000亿元规模区间的城市向“万亿俱乐部”发起冲击。
而若以市辖区作为统计单位,上海浦东新区的GDP事实上已经在2018年突破了万亿。此外,北京海淀区GDP距离“万亿俱乐部”(2019年GDP突破8000亿元)仅差临门一脚。
截至2020年,已有181家上市公司在南山187.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长壮大,大约1平方公里就能找到一家上市公司,因为强劲的科创基因,南山区以深圳1/10左右的人口和土地,聚集起深圳70%以上的高端科技创新资源,更产出了超过全市1/5的GDP。
2019年,南山区GDP为6103.69亿元,首次突破6000亿元,连续7年稳居广东区(县)第一。而2020年南山区GDP增速预计将达到5%左右,若将其视为名义增速来计算,2020年南山区GDP有望达到6409亿元。
按照“十四五”GDP达到万亿的目标来计,即未来5年内,南山区的GDP名义增速年均要达到9.3%左右。
大有大的雄心壮志,小有小的日月星河。
位于深圳东部的盐田区在其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到2025年要高质量全面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滨海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的目标。
初步预计,2020年盐田区GDP增速5.8%,排名全市第一,创近17年来最好水平,是深圳唯一一个从年初开始一直保持正增长的行政区。在这样的良好发展势头下,盐田区在“十四五”期间冲刺千亿城区的目标有望提前完成。
在各区的党代会报告中,立下“经济军令状”的还有龙岗区、宝安区、龙华区、坪山区。
龙岗区表示,到2025年经济总量超过6800亿元,成为全球高新技术产业高地;宝安区提出2025年GDP达到6000亿元;龙华区提出地区生产总值力争到2025年达到4200亿元左右;坪山区提出到2025年,经济总量要超过1250亿元。
新发展定位
无问西东,多区竞逐城市“中心”
如果一位外地朋友问你:“深圳市中心在哪?”很多深圳人恐怕都会一时语塞,然后给出一个不同的答案。
带状的城市结构,让深圳天然没有“环”的概念。另一方面,由于40年立体化的飞速发展,让这座城市无论经济、人文还是产业的聚集地,也都以“深圳速度”发生着变化与迁移。深圳的城市中心,也逐步由罗湖向西侧的福田、南山、前海推进。
在各区党代会报告对于“十四五”的规划设想中,一些区域似乎对于成为“中心”有着难以压抑的冲动。而在“中心”前加上一些契合自身区情的限定语,则成了这些区域竞逐“中心”的普遍做法。而一些已然成为“中心”的城区则在城区发展目标前加了先锋、典范、标杆等限定语,“再中心化”的意图也十分明显。
于深圳而言,各城区对所谓“中心”的追逐有着现实层面和理想层面的双重逻辑。
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就曾表示,对于正在成为全球创新中心城市的深圳来说,多中心化发展是必然趋势。
这样的判断在深圳各区的党代会报告中得到了印证,一些城区提出成为“中心”的发展目标,本身也是基于深圳这座城市的现实发展情况而制定的。
另一方面,深圳仍然处在一个高速城市化的正向进程中,“中心”的概念不再是一个静态的历史概念,而是一个时刻处在动态变化中的现实概念。在动态的变化中,区域竞合的火花往往可以燃烧出更大的生产力和更多的想象空间。
再造动力引擎
打“香港牌”“科创牌”“制造业牌”
定了“十四五”的发展目标,自然就要有具体的行动路线。
纵览深圳11区的党代会报告可以发现,每一个城区都有着清晰的发展思路和现实抓手。依托这些重大平台的建设,各区域在“十四五”的新征程下有望完成动力引擎的再造。
在这些重大平台和区域发展的动力引擎中,隐藏着区域主官的执政思路。细究这些执政思路,也可探出一些共性的特点。
首先就是频繁打出“香港牌”。
深港合作是一个老话题,但从目前的趋势看,深港合作在深圳的表现已不是当年简简单单的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深港合作的脉络和广度已经渗透到区域发展的方方面面,甚至成为了一些区域发展最为重要的突破口。
福田区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打造“三大新引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将打造成“国际开放创新中心”,香蜜湖新金融中心将打造成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国际金融中心”,环中心公园活力圈将打造成时尚引领、产城融合、链接国际的“城市新名片”,“三大新引擎”背后对应的就是科创产业、金融产业和时尚产业。
龙岗区在今年的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大力实施“一芯两核多支点”发展战略。
“一芯”,就是湾东智芯,主要是发挥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的科研创新功能与龙岗中心城的综合服务功能,推动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纳入深圳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框架范围,打造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支撑平台;依托深圳国际大学园、深港国际中心、天安数码城等平台资源,推动深港科研、产业、人才等优质资源高效汇聚,打造国际化创新高地和策源地。
除了福田和龙岗,罗湖区也提出围绕“一主两区三带”产业发展格局,深入推进大梧桐新兴产业带、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深港口岸经济带建设。盐田区则提出要全力推进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建设。
“科创牌”也是各区的共性发展思路之一。
光明区就提出,以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为目标,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推动大湾区创新引擎换代、发展动力换挡,争做代表深圳参与未来科技竞争的第一艘“冲锋舟”。
坪山区提出,要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创新坪山建设。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芯片等领域深度耕耘,不断增强创新坪山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显示度。
龙华区提出,要在北部区域划分N个数字经济区块,推动产业加速集聚、错位发展,进而串珠成链、组块成圈,以数字产业驱动城区高品位发展,打造国际一流数字经济圈。
此外,像宝安、龙岗这样的产业大区,也都不约而同地打出制造业牌,提出发力工业互联网和打造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高地的发展目标。
打出“香港牌”“科创牌”“制造业牌”的背后逻辑也很简单。
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之一,以己所长服务国家战略是各个区域的使命与担当。此外,深圳于2020年成为中国第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需要大量的科学基础设施和高精尖科技人才去支撑,各个区域自当为此提前布局谋划。而制造业则是深圳发展最为重要的基核与底色,重视制造业也是某种程度上提前防范产业空心化的风险。
品质升维蝶变
要颜值、要流量、要出圈
时代的演变,常常赋予一个词语全新的含义。
流量,曾经是物理学者口中的专业名词。进入信息社会后,它成为互联网公司最在意的指标,即网站、客户端点击量。而在当下的深圳,“流量”逐渐被城市管理者们高度关注,并上升为城市赢得未来发展的关键变量。
和南山、福田这种自带流量的城区不同,一些原特区外的城区对于城区流量有着非常大的渴求。有了流量就能出圈,就有了更大的曝光度,可以在更多的赛道和更大的舞台上展示自我。
透过各区的党代会报告可以看出,在“十四五”期间,提升城区品质和颜值是一些城区的重要工作之一。轨道交通、城区面貌、医疗教育……这些都是城区品质提升的重要维度。
大鹏新区就提出,要高质量建设“五个大鹏”。在高质量建设民生保障更实的“幸福大鹏”这一栏中,就专门提到了要让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原特区内差距明显缩小,社区集体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更加完善,城市文明程度、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龙岗区和坪山区的党代会报告也纷纷提出要改变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满足市民对于教育、医疗、住房、交通、文化服务等民生供给的期待。
光明区在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把高质量高颜值主题贯穿发展始终,并描绘了一幅令人如痴如醉的美好图景。
在品质升维方面,每一个城区都在进行着自我革命。对于高品质的追求,只有进行时没有终点线。
“十四五”的时间开始了,新的征程开始了。
深圳的每个区都有它的跑道,在这个节骨眼上,每个区都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全力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