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代表委员热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吴琼 付奇 王慧 胡兰兰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安排了15类52件民生实事,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出席省两会的代表委员纷纷表示,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与创造人民高品质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天地之大,黎元为本

“新发展阶段有一个较之以往更为突出的目标,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幸福感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项具体工作。”省政协委员、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闵学勤表示,民生是幸福之基、和谐之本。现代化新征程上,应当始终坚持“天地之大,黎元为本”“舟楫相配,得水而行”的理念,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省人大代表、新沂市委书记陈堂清看来,人民至上,是践行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和生动实践。“县一级直接面对群众、服务群众,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陈堂清说,持续排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加快提升“平均数”、重点关注“极少数”,保障和改善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更好满足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每年梳理解决民生领域“十大热点”“十大堵点”“十大难点”,每年编排一批为民办实事工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以“全面提升市域环境、致力打造美丽新沂”市人大“1号议案”为引领,持续完善功能配套,做好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农房改善等民心工程,让城市不仅有颜值有内涵,更有情怀有温度。

省人大代表、江阴市华西新市村党委书记吴协恩表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人民高品质生活,华西的切入点主要是做到“三个高质量”:通过创新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通过切实为民,促进农村高质量;通过加强培育,提升人的高质量。经济高质量方面,华西企业要设立更加规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强化考核,优化团队。在人的高质量方面,华西村这些年通过“送知识、送健康”,使老百姓“脑袋”比“口袋”更富有。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优化城乡公共服务,这让来自乡村的代表们对缩小城乡差距充满期待。省人大代表、沛县大屯街道安庄社区党支部书记宁道龙最关心“三农”问题。在他看来,城乡之间不平衡最突出的表现,在于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不平衡。目前,公共服务仍是乡村发展的明显短板,这就需要进一步建立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此外,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方面,也应加快实现标准统一、制度并轨,让更多村民享受到“城里人的待遇”。

补民生短板促高质量发展

完善卫生健康体系、加大教育惠民力度、优化交通出行环境、大力促进就业创业……翻看今年的民生实事清单,件件暖人心。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缓解就业压力,需要进一步拓展就业渠道。”在省政协委员、省社科院副院长陈爱蓓看来,这就需要深化放管服改革,为灵活就业提供更多便利。网约车、外卖、电商等新业态,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但这些灵活就业群体的工作地点、时间、用工关系都呈现弹性化特征,给传统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障制度带来挑战。因此,既要促进灵活就业,同时也要考虑到从业者的社会保障问题。她希望政府部门从立法层面引导劳动者合理有序经营,进一步打通制度障碍,通过完善社会保障,解除灵活就业群体的后顾之忧。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促进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高效协同,更好地方便老年人生活。“江苏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基础很好,各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但要在新时期做到‘高品质养老’,还需从某些方面进行根本性创新。”省人大代表、江苏苏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龚育才从事养老产业多年,他认为,目前亟需解决面广量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养老问题,“只提供基础性服务的传统养老院或护理院,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而特别高端的养老机构对他们来说又负担太重。”龚育才建议,应在养老产业上进行突破和创新,“现有对于养老机构的定义,是指为老年人提供全日集中住宿和照料护理服务、床位数在10张以上的机构,这导致一些深受老百姓欢迎的养老业态被人为阻隔在养老机构范畴之外。只有放开手脚,才能推动养老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省政协委员、泰州市教育局副局长董健调研发现,学前教育仍是我省公共财政投入的薄弱环节,存在公办园尤其是农村幼儿园财政投入不足,普惠性民办园补助不足、不到位,导致其压缩成本、降低质量等问题。“为此,我省应尽快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尽快启动研究制订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提高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普惠性民办园补助标准。”董健建议,还要制订公办园编外教师最低工资福利标准和待遇保障政策,为民办园提供税收、贷款等优惠,加大对农村幼儿园的支持力度,设立省级支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确保其办园经费不因生源萎缩而减少。

省人大代表、南京市中医院副院长陈庆琳说,疫情倒逼人们增强了健康意识,她建议推动中医药膳食疗规范化标准化。“探索中药与中餐融合,推广药食同源的养生理念,可以让中医药膳食疗得以安全进入寻常百姓家。”她还呼吁发挥中医药防疫优势,推进中医感染病学科建设,将中医疫病学和现代感染病学紧密结合,并且建立相关培训及实践课程,为未来中医感染学科培育更多复合型、专业性人才,让传统中医药更好服务百姓。

用“辛苦指数”换“幸福指数”

“今年省两会最大的特点就是处处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省人大代表、徐州市云龙区委书记朱明泉说,“我们将强化基本服务保障、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努力用党委政府工作人员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朱明泉表示,该区将聚焦富强云龙、生态云龙、创新云龙、法治云龙、文化云龙、幸福云龙“六大云龙”建设,以“三个100工程”为带动,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中心区,为创造高品质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省人大代表、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卫东带来的一份关于“未来交通设施”的建议,显示了江苏交通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大变化。“今后五年,我们要进一步把创新发展理念、前沿技术带入交通行业,助力推动交通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我们希望运用5G和大数据、云技术,推动江苏智慧公路、智慧港口、智慧水运的建设,更希望这些‘江苏建造’能成为中国新一代智能交通建设的样板。”

精神文化需求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省人大代表、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章剑华认为,未来江苏文化艺术要以人为本,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艺术的消费需求,着重做好三个方面:一是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加强对吴越文化、楚汉文化、江南文化、运河文化的研究;二是更多推出名人名作,把江苏大地上的奋进历程、壮美图景、生动故事、感人事迹,及时记录和完美呈现出来,创作出更多与江苏率先发展相呼应,具有江苏特征、体现江苏风格、属于江苏原创的优秀作品和精品力作;三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强化文化产品高品质生产与供给,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旅高水平融合。

博物馆,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场所之一。这些年来,省人大代表,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常常以“服务员”的身份在南博各大展厅里转悠,目的就是“数笑脸”。“观众到南博来,对我们的展览、服务满不满意,从表情上就能看出来。”龚良表示,公共文化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提供优质舒适的基础设施,还应当以高品质的展览和优质的文化服务,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未来,我们要不断优化文化产品的供给,真正为广大老百姓提供能够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满足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高品质精神文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