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看山东丨临沂:努力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走在前列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李立红 济南报道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临沂市扛牢政治责任,把握内在规律,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借力乡村振兴大势,推动有效衔接,坚决打好新时代沂蒙乡村振兴“持久战”,努力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走在前列。
五年内,临沂实现45.1万人脱贫、1275个贫困村摘帽,圆满完成历史性脱贫任务。今年,临沂将坚持把巩固脱贫成果作为有效衔接的基础,克服思想松劲,防止工作滑坡,坚决守住不发生返贫这一底线。
确保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梳理做好现有帮扶政策的延续、调整和优化,总方向是各类帮扶资金只增加不减少、重视程度只提高不降低、扶贫工作只加强不削弱。
确保实现动态清零,依托沂蒙脱贫攻坚平台,推进民政、医保、人社、教育、住建等数据共享对接,健全农户主动申请、部门信息比对、干部定期回访的监测机制,及时发现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群众,及时跟进落实各类帮扶措施,全面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
确保实现常态保障,按照逐步共同富裕要求,跟进乡村振兴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保障机制,动态提升标准,及时监测发现,分层分类救助,重点落实好农村低保、养老保险、教育资助、医疗保障和其他专项救助、临时救助,做到凡困必帮、有难必救,确保低收入人口生活的水平和质量随着乡村振兴发展同步提高,让脱贫成果得到长期巩固、在全面提升中巩固。
实践证明,真正致富要靠发展、靠产业、靠劳动。临沂市将牢牢把握“两个转向”要求,坚持用发展的办法带动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低收入人口自力更生、勤劳致富。在强化产业就业上拓展,加强农民培训,提升产业技能;实施乡村振兴“三步走”计划,扎实推进区域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完善全产业链支持措施,吸纳更多低收入群众加入合作社,在以产兴农、以强带弱中增加务农收入;推进乡村产业多元化,加快发展各类工业、仓储、物流、电商、旅游、康养等产业,在推进城市要素上山下乡、农村商品服务进城入市中增加创业就业收入;通过以工代赈扶持、扶贫车间帮带、公益岗位安置等措施,拓宽增收渠道。在完善基础设施上拓展,结合乡村建设行动,优先扶持脱贫重点县镇加大交通、水利、电力、通信建设力度,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成果,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清洁取暖和生活污水治理,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带动人居环境卫生整体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在提升公共服务上拓展,在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方面向重点县镇适当倾斜;结合疫情防控体系建设,实施乡村卫生室引领提升工程,带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升;科学规划乡村中小学建设,鼓励优秀教师向脱贫地区合理流动、对口支援,持续改善办学条件;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红色教育基地等载体,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传承优秀文化、倡树移风易俗,推动脱贫地区提升乡风文明水平。
在抓衔接关键抓保障方面,临沂将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发扬脱贫攻坚作风,始终保持坚韧不拔、精准严实态度,努力在新起点上推进新的攻坚。领导体制衔接,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构建强有力的巩固拓展和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将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并入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四级书记”抓巩固拓展和乡村振兴,带动各行各业全社会形成合力。工作力量衔接,提拔使用表现突出的扶贫干部,不断充实新鲜精锐力量,持续加强脱贫村党组织建设,结合“两委”换届选好“领头雁”,接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政策扶持衔接,把握好财政投入、金融服务、土地支持、智力支撑等政策调整的时机、节奏和力度,不断强化政策的协同性、精准度和支撑力,引导各类生产要素聚集脱贫地区,增强发展的活力和后劲。督导机制衔接,建立项目化推进机制,制定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确保责任到岗、任务到人、督导到位;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围,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强化结果运用,形成鲜明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