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淡水湖开设“疗养院”护航候鸟越冬

新华社南昌1月25日电题:中国最大淡水湖开设“疗养院”护航候鸟越冬
新华社记者
定制“病号餐”、诊疗室、康复室……数只雁鸭和东方白鹳,悠闲地边晒太阳边进食。在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畔,人们为伤病候鸟开设“疗养院”。
这所占地6亩的“疗养院”坐落于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吴城保护管理站。“疗养院”负责人、巡护候鸟10年的吴城站站长舒国雷说,这个模仿鄱阳湖自然生境打造的小微湿地,是保护区的候鸟救助中心。
鄱阳湖是国际重要湿地、亚洲最大的越冬候鸟栖息地。每年抵达鄱阳湖越冬的候鸟数量有数十万只,全球98%的白鹤、80%以上的东方白鹳、70%以上的白枕鹤在这里越冬。
图片
定制“病号餐”、诊疗室、康复室……数只雁鸭和东方白鹳,悠闲地边晒太阳边进食。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一些候鸟会因伤病脱离鸟群大部队。“‘疗养院’就是为候鸟越冬保驾护航。”舒国雷说。
此前一位公益摄影师在拍摄候鸟时,发现一只东方白鹳体态异于平常,将照片放大后才发现,竟是它在觅食时被鲶鱼的刺卡住了喉咙。这位摄影师急忙通知保护区工作人员。
这只东方白鹳被送到候鸟救助中心后,接受了妥善的治疗并留下养伤。因为特殊的遭遇,保护区工作人员为它起名“卡卡”。
“另一只东方白鹳则因天气太冷,被‘冰坨子’冻住大长腿,所以被送来救治,大家给它取名‘冻冻’。”舒国雷说。
图片
在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畔,人们为伤病候鸟开设“疗养院”。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根据候鸟饮食习惯,“疗养院”量身定制“病号餐”。“这份稻谷与玉米的套餐,是为雁鸭准备;这份鱼和虾的组合餐,是为东方白鹳准备。”舒国雷说。
如今,“卡卡”和“冻冻”已基本恢复健康,待达到放飞标准后,将回归自然。舒国雷介绍,近两年,吴城站内的救助中心已救治76只伤病候鸟。
为给候鸟营造良好的环境,江西完善候鸟救助机制,由保护区、公安部门、卫生部门共同制定的候鸟救助联动勤务机制正在推开。
随着沿湖百姓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民间力量也参与到候鸟救助中。
岁月流逝,75岁的李春如作为一名“鸟医”已有39个春秋。原本是内科医生的他,将这份专业技能用在了治疗候鸟上,并于2013年创办候鸟医院。这所医院“五脏俱全”,设有诊疗室、重症监护室、候鸟病房、康复室、户外康复天棚和活动水池,可同时接收200只以上的伤病候鸟。
“随着人们护鸟意识提升,这些年因人为致伤的候鸟越来越少。”李春如渐渐闲了下来,却特别高兴。
从提供疗养到护送放飞,人们全程护航候鸟越冬安全。
东方白鹳、灰鹤、鸿雁……一只只候鸟扑出鸟笼、振翅高飞。1月21日下午,江西、天津两地候鸟保护机构合作,在鄱阳湖都昌射山湖区放飞了9只被救治候鸟。
图片
东方白鹳正在吴城站的救护中心里休憩。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其中7只候鸟是从天津被专程护送过来。“经过两个月救护、恢复,这些候鸟达到了放归自然的条件。”天津市野生动物救护驯养繁殖中心办公室主任李振卓说,“为了让它们快速融入种群,我们特意选择在生态环境良好的鄱阳湖放飞。”
从栖息地环境改善,到救助条件提升,在江西,越冬候鸟的“医、食、住、行”愈发“周到”。
江西余干县康山垦殖场的千余亩稻田里,2000多只白鹤正悠然觅食。2020年11月份以来,这里聚集了近3000只白鹤,成为鄱阳湖湿地最为集中、最为壮观的白鹤群。
2020年,长江流域大规模洪水威胁到了候鸟食物的自然供给。“为保证白鹤有充足的食物,我们紧急协调提供千亩未收割的稻田,保障它们安然过冬。”余干县委书记胡伟说。
“鸟儿胆大了。”提起候鸟栖息的变化,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党工委书记刘新喜感触很深,原来候鸟多在深湖觅食,这些年觅食地范围不断扩大,田间、池塘也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因为它们感受到了人类的善意”。
“只要这些候鸟在鄱阳湖区一天,我们就会护航到底。”刘新喜说。(记者:陈毓珊 程迪 张璇 郭丰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