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000年!东兴区谱写天冬传奇——

图片
图片
据古籍记载,天冬药材有千年历史,
经过1000年的沉淀,
天冬药材跨越时空
与新时代碰撞出了一种新的韵味。
去年12月底,
中共内江市东兴区委召开的七届十五次全会提出,
东兴区正全力打造“中国天冬之乡”。
近日,小编来到位于东兴区郭北镇青台村
规划中的中国天冬小镇,
实地探访天冬产业发展情况。
走进天冬育苗大棚,
村民们正在为天冬幼苗松土、浇水……
管理员钟淑容说,因近期雨水较少,
所以组织村民及时补充水分。
图片
正在松土的村民
据介绍,作为内江目前唯一的道地中药材,内江天冬栽培历史悠久。特别是内江美食天冬蜜饯的畅销,让内江天冬盛极一时,成为当地一张名片。但本世纪初,受天冬蜜饯产业萎缩影响,天冬种植效益下滑,种植规模急剧下降。近年来,国家大力复兴中医药产业,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使具备清润泻火、化痰止咳等功效的天冬再次进入人们视线,为此,川渝两地科研院所都对内江天冬寄予厚望,东兴区则提出了打造“中国天冬之乡”的响亮目标。
图片
中国天冬小镇规划图
政策引领 天冬种植喜迎春天
据郭北镇青台村党委书记汪东海介绍,为发展天冬种植,该村已开荒1000余亩,大棚育苗四十余亩,待天气转暖,即可分株移栽400亩。预计今年可种植第一期核心产业示范区1000亩。
根据郭北镇天冬种植布局,该镇将种植6000亩以上的天冬核心示范区。为着力做好天冬种植,除郭北镇以外,东兴区石子镇七星村、白合镇龙井村等地的天冬种植均如火如荼推进。根据总体规划,到2030年,东兴区天冬种植面积将达到30万亩,年均产量2.5万公斤以上。
图片
天冬育苗大棚
去年初,东兴区结合实际,突出发展以天冬道地药材种植、加工、研发为主导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全速推进“中国天冬之乡”的打造。
为支持天冬种植,东兴区成立了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推进中心,通过设立每年1000万元的产业发展基金,编制《东兴区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天冬规模种植奖补方案》等文件,细化土地、税收、人才、资金、技术转化等优惠政策。
图片
天冬幼苗
在去年9月举办的“打造中国天冬之乡——东兴区中医药产业推介会”上,东兴区与成都中医药大学等4所科研院所建立中医药产业技术联盟,与四川大健康公司、省商投公司和省人民医院签订产业发展合作协议,形成投资、研发、推广等领域深度合作态势。
目前,天冬种植核心基地石子镇七星村10000亩土地已流转到位,产业规划布局日趋完善,为天冬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图片
中药材种植基地
为使企业投资项目快速落地,东兴区提出“五个一”推进机制,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全程提供“保姆式”服务,打造优质的营商环境,大力培育引进专家团队和紧缺人才。一条天冬育苗、种植、加工、研发的全产业链正逐步形成。
穿越千年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据东兴区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推进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东兴区作为中国天冬的重要产区,出产的天冬品相佳、等级高,有效成分含量高达97%,远高于其他地方的天冬样品,且符合出口标准。而郭北镇独特的黑砂土保水良好,抗旱力强,更是有利于农作物生长,非常适宜天冬生长。
天冬生长周期比一般作物要长,一般需要种植3年才可以采挖,在种植过程中要实现精细化分株,科学管理。目前,郭北镇将种植天冬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开辟群众致富道路的有效抓手,积极争取项目支持、整合优势资源,引导产业发展。
图片
天冬种植
青台村两委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引导群众以土地入股、资本入股、技术入股等方式,整合现有种苗、技术和土地资源,多渠道育苗育种,筛选优质品种,待种植物产生收益,再进行土地分红。
“天冬苗管得越细心,它长得就越好,我们的钱袋子才更鼓。”钟淑容说。
根据青台村创立的“4222”利益分成模式,该村将天冬种植纯利润的四成用于产业升级,作为再发展的启动资金,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两成作为土地入股分红支付给村民;两成用于支付村民劳务费,剩下两成投入平台作为发展基金,归入村集体经济统筹用于助老、助学、助残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事业。
图片
天冬果根
去年,青台村继续打造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种植天冬,全村1600多户4632名村民全部入股,投劳开荒700亩,开足马力种植天冬。
汪东海为大家算了一笔账,天冬平均亩产10000公斤,保守估计产值可达10万元,纯利润达6万元。村民占比2成,一亩地可分红得1.2万元。青台村第一期1000亩,村民共可分红1200万元。
图片
天冬药材
喜人的前景激发出村民
参与家乡建设的原动力,
数十名外出务工村民陆续回到家乡,
参与村集体经营。
一瓢清水浇下,在阳光照耀下,
天冬苗泛着丝丝毫光,
也承载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图片
图片
文 稿:毛 悦
图 片:毛 悦 马 瑜
编 辑:东兴大妞 谢晓明 马 瑜 杨 祥
责 编:逄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