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口大喇叭“C位出道”、科普“金句”屡屡破圈 疫情中健康教育这样做

封面新闻记者 柳青

“在低风险地区,倡导在家就餐,减少在餐厅就餐时间,建议就餐时间不超过2小时,就餐结束后,建议选择扫码付款等无接触付费方式。”

1月20日,大寒节气,农历腊月初八,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对于怎么安全“吃饭”,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又一次给出了建议。

包括冯子健在内,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消毒学首席专家张流波等专家都成了“老朋友”,他们一次次回应着公众的疑问,从“一次性口罩要不要微波炉消毒?我们不主张这么做”到“有没有必要往车轱辘上撒消毒剂?这是过度消毒。” 在疫情初期,这些频频刷屏,屡屡“破圈”的解答为突然面对新冠病毒的公众提供了指引。在农村,又是另一幅场景。在村口的大喇叭里不停叮咛村民戴口罩、莫串门的“硬核村书记”成为疫情中健康科普的“中国特色”。

图片来源:国家卫健委

健康科普、医疗救治、疾病预防被称为新冠疫情防控“三驾马车”。进入2021年以来,河北、黑龙江、吉林等多地相继发生聚集性疫情和散发病例。作为“治未病”之策,公众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再次凸显。

在这一背景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日前发布《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面对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指导意见》将回答如何固化联防联控经验,如何调动基层积极性,怎样补齐农村地区的防控“短板”等一系列问题。

防控常态化下健康教育怎么做?

把好的做法固化下来

新冠肺炎疫情目前仍在全球大流行中,中国也面临着巨大的外防输入压力。坚持出门佩戴口罩、勤洗手、垃圾分类投放、保持社交距离、推广分餐公筷、看病网上预约等行为习惯逐渐形成,对有效控制疫情发挥重要作用。

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指导意见》对卫生健康部门发挥专业作用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社会关切,合理引导公众预期;健康教育专业机构收集、整理和发布疫情相关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向公众传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相关理念、知识和技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时制定疫情防控相关核心信息等等。

近期,河北、辽宁、黑龙江等地陆续发生局部聚集性疫情和散发病例,吉林甚至出现了“1传102”的“超级传播”现象,再次凸显了疫情防控中多次强调的“不聚集”的重要性。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李长宁日前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我国疫情总体得到有效控制,但近期多地出现新的聚集性疫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繁重。《意见》充分总结了我国前一阶段疫情防控中联防联控和群防群控的成功经验,明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健康教育工作原则,“充分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进一步提升工作效果。”

为何强调

“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

疫情防控经验验证

2020年10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十三五”卫生健康改革发展有关情况举行的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副主任于学军介绍,通过全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强化“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15年的10.25%提高到2019年19.17%。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作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2020年6月实施的《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要求,国家建立健康教育制度,保障公民获得健康教育的权利,提高公民的健康素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则将“共建共享”作为建设健康中国的基本路径,在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同时,强调发挥个人维护自身健康的重要性。

“十三五”期间居民康素养水平的提升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坚实基础,屡屡刷屏的防控提示“金句”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公众对于专业健康知识的渴求,对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供给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地方的探索也在起步。

浙江杭州中泰街道“围裙宣讲团”成员给村民开展疫情防控知识的宣讲。图片来源:新华社

据了解,2021年1月,上海市出台了《关于加强本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提出,医疗卫生机构要成立健康促进委员会,由主要负责人担任健康促进委员会主任,相关职能部门作为健康促进委员会的组成部门,多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还完善激励考核机制,将健康科普工作纳入医务人员日常业务考核、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的考核内容。

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在“规范健康教育内容”方面,《指导意见》强调“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并提出,“倡导个人承担传染病防控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行为,知晓并遵守国家法律和疫情不同响应等级的防控规定,接受和配合测体温、检查健康码、隔离等防控措施;出现发热、咳嗽、打喷嚏等症状时外出自觉戴口罩,不随地吐痰,尊重他人健康,履行社会责任。”

李长宁指出,“个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主动学习健康知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提升健康素养,对于维护健康非常重要。”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经验,再次证明了落实“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重要性。

农村、基层健康教育如何推进?

村口大喇叭“C位出道”

“喂喂喂,喊你莫出门、少摆席。”

疫情之中,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村口的大喇叭广播“C位出道”,短视频中,网友戏称“同款村支书,为村民操碎心。”

事实上,农村、基层地区“C位出道”的大喇叭并不仅限于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去年10月,黑龙江省鸡东县发生家庭聚餐食用酸汤子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之后,国家卫健委紧急发布健康提示,通过气象大喇叭,将健康提示送进村民耳中。

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太子务村的大喇叭频繁广播,村支书李金龙操着一口“乡村大白话”,向全体村民传达区镇两级疫情防控指示精神,宣传疫情防控注意事项。 图片来源:文明大兴

据了解,2020年初,湖北省突发疫情。作为“抗疫”的重要部分,湖北在疫情初期编印新冠肺炎防控科普宣传册、宣传画、宣传单,被全国各省广泛采用。随着疫情防控推进,湖北陆续编创出版各类科普宣传海报,以及《新冠肺炎防控“四早”宣传册》《社区新冠肺炎防控指南》等书籍,截至到2020年8月,共设计136个系列327个批次637件文图类科普作品。在陕西省,107个县级融媒体中心、1.5万个乡村大喇叭以秦腔、户县农民画等方式做宣传,推出手机微报每天向全省4000多万用户发送防控信息,普及防控知识。

记者注意到,此次发布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充分发挥基层作用,调动社区家庭保健员、社区志愿者等队伍力量,开展网格化健康教育指导

怎样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精神?

需要各部门共同发力

《指导意见》提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积极贯彻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精神,有针对性做好本部门、本行业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健康教育活动。

李长宁表示,《指导意见》提出“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精神”,强调的是人群健康的影响因素极其广泛,“要解决好当前复杂的健康问题,不仅仅是卫生健康部门一家的事,需要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出台有利于人群健康的公共政策,形成健康促进合力。”

在吉林通化市高速公路口,执勤交警对出城车辆人员进行检查登记。图片来源:新华社

根据《指导意见》,宣传、网信、广电部门要引导各类媒体传播权威科普知识,教育部门针对学校师生开展健康教育,科技部门针对药物、疫苗、检测试剂等科研攻关进展进行宣传,公安、司法部门对监所人员加强防控教育,民政部门指导服务机构和基层社区做好健康教育,交通运输、民航和铁路等部门引导从业人员和旅客加强个人防护等等。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执行副院长冯录召对封面新闻记者表示,近期河北等地的疫情暴露出农村地区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一些“短板”,“从健康教育、健康宣传方面,应该有更适合于农村和基层地区的方式。比如海报、宣传册,走村串户、现身说法,这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