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供电局一名片区经理的工作日记,折射浓厚的为民情怀

他们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的工作就是保障我们时时“处在光明之中”,他们是一群可爱的“供电人”。来一起看看这名防城港供电局供电服务片区经理蒋宅贵的工作日记吧!

2019年10月1日

今天开始,我就从防城港阳光海岸转去接管公车片区了,从管辖城市的小区到乡村,心里有些紧张。毕竟自己是个外地人,又不会说白话,难免和乡里乡亲沟通上有些障碍,相比那些本地的抄表员,多多少少有些劣势。想到电费回收可能落后,一颗心愈发提了起来。

▲蒋宅贵在维护三角井。防城港供电局供图

2019年11月3日

去公车抄表已经有1个多月了,发现沟通还是最大的问题,去到村里,一边写着要找的人名,一边说着不太正宗的本地话,不会表达的就用普通话替代,发现和乡亲们沟通起来也没那么困难。只是村里人互相称呼乳名、外号,地名也都是俗语,有时候打听个谁家在哪,经常不知道彼此说的是谁,有时候也会指错路。我想能不能给自己整个地图,省掉问路的麻烦。于是 ,我从网络上下载了二维地图,没想到我这个中年“网络移民”也要和新时代的网络和数据打上交道。

2020年12月5日

今天去牛栏棚小曾家里处理1户不上线,顺便排查掉线的原因,由于牛栏棚村处在郊区边缘,离较大的村落白沙村隔着一座山,远远看过去,连个电线杆子都找不到。通过打电话询问,以及在地图上定位,终于找到了小曾的虾塘。经检查,原来是采集器灯灭导致掉线,更换后恢复正常。工作结束后,我在地图上比划,确定了位置,下次就能直接过来。

我打开手机上的地图,看着密密麻麻的红点,有些自豪。每到一个用户的家里,我就在地图上标注一个红点,备注清楚户名和户号。从零散的几个红点,到成片集中的标注,再往外圈一点点儿补充,走过的路都留下了痕迹。

如今,我的地图上有1653个红点,将最外圈的红点连接起来,覆盖43.7平方公里,无数寻路的记忆,都变成了符号刻在这里。

▲二维地图上的小红点,是蒋宅贵走访客户的成果。防城港供电局供图

2020年2月1日

疫情令人心慌,所有抄表员在家待命或是室内办公,无法外出,那电费回收怎么办,客户服务怎么办?看着工作群里大家闹开了锅,我的心里也跟着着急。

2020年2月15日

今天,微信突然弹出的一条新好友添加提醒提示了我,如果我的片区经理手机里有客户的手机号码,就能够利用通讯录来添加客户的微信,方便以后经常联系,也可以通过朋友圈发布信息和建立微信群向客户传递消息。

于是,我马上到办公室,从营销系统里导出了旧公车片区2000多户客户的联系信息,但如何把几千户联系人保存到通讯录里?经多方查询,终于通过一款数据处理软件实现批量添加,把2000多户客户手机号码保存到通讯录。几分钟后,微信界面便弹出可添加的通讯录好友有几千个。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油然而生,这下可以一户户添加到微信通讯录里了。

2020年12月5日

人真的要活到老学到老。我这个曾经表格都做不好的人,如今也开始慢慢借助网络技术工具来完成工作。

更新手机通讯录,可以利用手机同步助手,根据模板导入表格,一次性就把客户的电话号码、户名、户号、地址、抄表区段全都保存到手机里,避免大量手工输入的繁琐、耗时。

如今通讯录里累计更新4572个客户的联络方式,7个月来陆陆续续添加了1000个客户微信,为后续的服务工作打牢了基础。

未来能不能把大数据运能用到工作中呢?比如营销管理系统能够检索所有客户近三个月的缴费时间,对应诚信等级分类规定的时间区段进行自动匹配,生成缴费时间曲线,那么客户诚信等级分类又快又准;再如统计不同客户拨打95598次数、拨打片区经理号码次数,进行数据清洗、分类,筛查出不同类型的客户,做好个性化服务,进一步降低服务风险,提高服务质量等等。这些环节不能仅仅依靠人力完成,需要更多的科技手段辅助,未来的服务工作一定会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