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牺牲出租车司机的利益照顾本土车企

近日,总台央广新闻热线接到多位山西晋中市的出租车司机反映,全市共有1000多辆出租车,从去年10月份开始被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强制要求更换为晋中本地生产的吉利“几何A”电动汽车。由于企业产能不足,出租车师傅们苦等一两个月拿到车后,在运营时却发现,晋中市的充电站寥寥无几,而这款车冬季实际续航里程还不到200公里,每天司机师傅们平均要花费3个多小时才能充上电,如果是两班倒每天要花费6、7个小时,运营时间比以往大大减少,收入大幅下降。(中国青年报1月21日)

晋中市排队充电的出租车

山西晋中市的电动出租车新政,分别站在政府、乘客和司机三方来看待,其实有利有弊。

首先是政府。1000多辆车的订单,算是个大单了,能让GDP更好看,缓解了冬季空气污染的问题,照顾了本地企业,还给本地产品打了很有影响力的广告,自然是大力推行。

站在乘客的角度,电动车安静,不用交燃油附加费(假如晋中市的出租车包含此项费用的话),在乘坐体验上也比传统出租车有一定优势。

但是站在司机的角度,从这篇报道中就能看出,充电时间就要花费3个多小时,在晋中出租车司机跑一小时平均能收入30元,这样一来每天就会损失100元,一个月就是2000多元。在当初交了全款购车的司机,也等待了1到2个月才拿到车,这期间的收入,自然也损失了。

电动车相比传统燃油车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行驶成本更低,但山西晋中的这款名为“几何A”的电动车却未必:首先它的售价在15—19万之间,就拿目前国内出租车的主力车型桑塔纳作为对比,2021款的售价为8.69万元起,几乎只有“几何A”的一半;然后车主在购车之初就损失了1、2个月的收入,然后在运营过程中,每天还会少收入100元左右。

近些年来,在网约车的冲击下,传统出租车的市场呈现出逐渐萎缩的趋势,尤其是这个行业本身带有一定的垄断色彩,在面对机制灵活的网约车时压力很大,各地都在思考出租车行业的改革方案,纷纷出台降低份子钱、司机员工制以及提高起步价等措施。但为什么晋中市非但没有想办法去改革出租车的经营方式,反而加重了这个行业的垄断色彩呢?

晋中市交通局办公室主任张一飞在接受采访时说到:“换车前已经出台方案,当时市里想发展甲醇汽车,后来随着出租车报废的更新周期越来越近,车型就更换成了纯电动车型。”可以推测,把出租车换为甲醇汽车的方案临时被更改为电动车,是因为出租车报废周期临近,那么这其中很可能有仓促上马的因素,将“几何A”确定为晋中市“指定”出租车的论证过程,很可能也并不严谨。

这种仓促指定“几何A”为晋中出租车的结果,就是这款车的续航里程偏低,充电桩过少,在网约车的竞争压力下,晋中出租车司机们的日子想必更难过了。

拿国内热销的某款电动车的悦享版做对比:续航里程460公里的配置售价为14万多一点,充电30分钟就可保证续航300公里,在售价还便宜一点的情况下,从续航到充电时间的指标都要远远好于“几何A”。

可见,并不是没有更好的选择,张一飞所说的“这款车是很多驾驶员代表试乘试驾后综合比对评选出来的车型”,这个综合比对的含金量有多高,也很值得怀疑。

在报道中,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张鹏认为,地方政府要求当地出租车经营者只能购买一款车型且必须在指定地点购买,已经涉嫌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这是从专业角度的解读。但哪怕是站在普通人的立场上,也应该为个体的利益多考虑考虑。

地方政府照顾本地企业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用涉嫌垄断的方式去强行指派,用牺牲行业利益去达到这目的,不免让人发出这样的疑问:这样的方式算不算本末倒置,是否值得我们相关部门深思?

本文为春城晚报-开屏新闻原创稿件,未经授权禁止以复制、链接、镜像等任何形式转载。

首席评论员 张京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