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撑起中山脊梁:中部产业平台将崛起科创高地

“中部产业平台是依托国家级大科学装置、高校院所科创平台打造的高端产业平台,具备成为新兴领域先进技术诞生地和“独角兽”企业孵化地的巨大潜力。”1月17日下午,中山市委书记赖泽华到南区街道实地考察中部产业平台规划建设情况,他在讲话中清晰地指出了中部产业平台在“3+4”重大产业平台体系中的定位,强调了其在全市未来高质量发展征程中的角色担当。

在四个万亩级产业平台中,中部产业平台的角色最为特殊。如果说,各产业平台均承载着中山产业转型、城市升级的重任;那么,作为未来大科学装置在中山落地的载体平台,承南接北、手握科创重器的中部产业平台,还额外承担着为各大产业平台乃至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创新动能的职责。

中部产业平台涵盖板芙镇、大涌镇、南区街道3个镇街,平台总面积50.22平方公里,远期可用建设用地6.46平方公里,约0.97万亩。图为鸟瞰南区街道一隅。

从传统制造集聚区,到中部科创新引擎,中部产业平台必须承其重、利其器,以更大的勇气和决心,担当好这个时代赋予的全新历史重任。

中部制造:“车轮上的转型”

研究一座城市的未来征途,首先需要了解它的前程来路。对于中部产业平台的南区、大涌、板芙三个镇街来说,也是如此。

某种意义上说,作为中山专业镇经济的典型代表,南区、大涌、板芙都是车轮转出来的制造业镇街。改革开放初期,公路对中山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点,位于主城区偏西方位的镇街更有体会。改革开放后的较长一段时间内,中山市境内的国道,仅有一条G105。这条国道从北至南贯穿中山西部的9个镇街,成为中山西部制造专业镇发展的一条“黄金走廊”,南区、大涌、板芙也是其中的收益者。

畅通的马路,从外部源源不断地带来了重要的资金、技术,让制造业在当地快速起步发展。1982年,大涌镇开办起第一家红木家具企业,3年后,大涌全镇已经办起了30家简易的家具店、厂,从业人员达到1200多人。1987年,香港家具企业进入板芙镇投资设厂,成为板芙镇最早的一批外资企业。同样在上世纪80年代,中山市第一家电梯企业也已在南区落户。

上世纪80年代,中山市第一家电梯企业也已在南区落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南区也成为国内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电梯产业基地之一。图为位于中山南区的蒂森电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三个镇街都陆续形成了各具特色和规模的产业。大涌镇获得“中国红木家具生产专业镇”称号,板芙镇成为远近闻名的广东省美式传统家具专业镇,南区也成为国内最重要和最具影响力的电梯产业基地之一。

上世纪80年代,中山市第一家电梯企业也已在南区落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南区也成为国内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电梯产业基地之一。图为位于中山南区的蒂森电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在这些专业镇街崛起的过程中,便捷的交通无疑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即便在今天,我们翻看中山是产业地图,仍然可以清晰地看到公路影响三镇街制造产业布局的痕迹,板芙家具、大涌红木、南区电梯等特色制造产业集聚区都分布在G105两侧。

1982年,大涌镇开办起第一家红木家具企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大涌镇早已获得“中国红木家具生产专业镇”称号。图为大涌镇的红木家具生产业企业内,工人正在手工雕刻家具组件。

近些年,因为主观、客观、内部、外部多方面的原因,中山传统专业镇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相对滞后,南区、大涌、板芙特色制造产业也遭遇了同样的问题。

1982年,大涌镇开办起第一家红木家具企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大涌镇早已获得“中国红木家具生产专业镇”称号。图为大涌红博城。

当下,中山已经打响“重振虎威”高质量崛起开局战,三镇区也从来路中找出路,总结过去发展的成功经验,寻求未来转型升级的路径。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突破发展瓶颈的第一步。

相比过去几十年间各镇街在交通建设方面各自为政的情况,中山跨镇街统筹规划建设“3+4”重大产业平台,正在为中部产业平台各镇街开展交通建设打开新的思路。

目前,广珠西线高速在南区设有1处出入口,加上G105南线、古神公路、大南路、芙蓉路等道路,形成了当下中部产业平台区域的基本交通网络架构。根据规划,未来,中部产业平台还将新增西环高速并设置2处出入口,同时新增桂涌路等市内交通干线公路。城际轨道建设方面,中山还将谋划新增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轨道(广州地铁18号线南延线)西线方案,届时将进一步加强中部产业平台的对外交通联系。通过这些通道,中部产业平台将有望搭建起与江门20分钟、珠海20分钟、主城区10分钟车程的交通网络格局。

大交通建设,正在中部产业平台织起一张更细更密的立体化交通网,为“中部制造”探索“车轮上的转型”创造条件。

打破边界:解决“地从哪里来”

对于土地资源紧缺的中山来说,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地从哪里来?有地怎么用?是绕不开的问题。

实际上,中部产业平台的三个镇区,虽然在“一镇一品”的模式下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但土地开发强度并不大,仍有较充足的土地储备。在上一轮全市土地资源梳理中,板芙镇就被列为土地“存量大户”之一。中山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简称“智装园”)的规划,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确定的。2016年底,中山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复了智装园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根据规划,智装园规划面积达6100多亩,成为中山市唯一一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基地,也是当时中山市可供连片工业用地最多的园区。

2016年底,中山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复了中山市智装园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根据规划,智装园位于板芙镇河西片区,规划面积达6100多亩,成为中山市唯一一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基地,也是当时中山市可供连片工业用地最多的园区。

在这一轮土地资源梳理中,同样被确定为土地“存量大户”的镇区,还有火炬、翠亨、民众、三角、黄圃、坦洲、小榄、古镇。2017年初,中山正式在这些镇区布局9大市级产业平台,九大平台总规划面积达153.36平方公里。

这一轮梳理出的土地存量面积占中山总面积的8.6%。作为土地面积全省倒数第二的地级市,中山土地开发强度较高,梳理出这样规模的土地存量实属不易。但这一数字在3年后,被再一次刷新。

去年10月,根据中山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审议的《中山市重大产业平台划定实施方案》,中山将通过全市“一盘棋”和跨镇街统筹,划定7个重大产业平台,包括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岐江新城三个核心平台,以及中山北部产业园、中山西部产业园、中山科技创新园、中山南部新城四个万亩级产业平台。“3+4”重大产业平台总规划面积超过470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26%。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土地存量摸底扩容,“3+4”重大产业平台的规划,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首次突破现有行政区划为解决“土地之困”给出了新的方案。这一方案,不仅进一步解决了高质量发展“地从哪里来”的问题,还真正意义上首次在规划建设重大产业发展平台方面对组团发展理念进行了实践。

聚焦中部产业平台,板芙镇、大涌镇、南区街道被纳入这一平台规划范围。中部产业平台的划定,实现了其承载的重大产业项目规划视野和建设空间的再扩容。根据对中部产业平台的用地情况的摸底,平台总面积50.22平方公里,已建设用地达到13.38平方公里,开发强度为26.6%,远期可用建设用地6.46平方公里,约0.97万亩。

跨镇街统筹规划使用土地存量的全新探索,也在呼唤全新的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和运营管理机制。赖泽华在调研中部产业平台时指出,要坚持改革开路,打破行政壁垒、统筹镇街资源,走出一条“市级统筹、镇街主体、利益共享”的新路子。市委、市政府将“一竿子插到底”,专人专班推进建设,加强对规划管控、土地整备、产业导向、招商推介、生态保护、重大公共配套、产业扶持政策等方面的统筹协调,加快明确市镇两级和镇街之间的利益共享机制。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针对“有地怎么用”的问题,早在2019年6月,中山市已经出台《中山市新型产业用地管理办法》,提出了“新型产业用地(M0)”概念。这一新型产业用地模式,允许高强度开发,允许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配置一定比例的各类配套设施用地,不仅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也更加契合了新型产业项目发展用地需求,为创新型平台和创新人才的空间需求提供了用地保障。

角色升级:从区位中心到科创高地

中部产业平台之所以重要,不仅仅因为土地储备丰富,更因为中山科技创新园选址于此。

去年5月,中山“2020·中山自主创新论坛暨海外专家南粤行”活动在中山举行,会议透露,中山科技创新园选址南区街道,占地500多亩,包括光子科学中心等在内的大科学装置也将落户于此。根据规划,中山将整合现有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中山建立的创新平台——中山科技创新园,拟建成集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为一体的高端科技创新园区,打造中山科技创新“新引擎”。

有了大科学装置这一科创重器的加持,科技创新能力成为中部产业平台的明显“长板优势”。此外,中山正在积极推动建设的两所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其中一所香山大学就位于中部产业平台内的板芙镇。随着,该校建设的推进,中部产业平台正在成为全市新兴的产学研高地,科技创新能力将在创新成果转化、创新人才聚集等方面进一步凸显。

正是这样的大背景,决定了中部产业平台的角色担当。赖泽华在调研中部产业平台时强调,中部产业平台要始终坚持“科学”定位,聚精会神建设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端科研创新平台、企业孵化与培育、成果转化与推广、人才培养与引进于一体的科学城,打造中山科技创新新引擎、广中珠澳科技创新走廊核心平台。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承载着中山未来科技创新希望的中部产业平台,在大力推进中山科技创新园建设、加快大科学装置扎根落地的同时,不仅需要思考如何依托科技创新能力升级带动平台内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更需要面对以科技创新推动全市高质量崛起的宏大命题。

新的一年已经启幕,中山市委、市政府将“3+4”重大产业平台建设确立为2021年全市“头号工程”。积极推动大科学装置建设,助力香山大学加速建设,中部产业平台正朝着高质量打造中部科创新引擎、全市科创高地的目标迈进。

中部产业平台,是最接近中山市中心城区的产业平台。位居区位中心,必当勇挑重担,撑起中山未来发展的中部脊梁!

【文字】南方日报记者 何伟楠

【图片】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作者】 何伟楠;叶志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