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心动魄!急诊科上演“生死时速”

▲分诊台忙而不乱,护士正有序引导患者就诊。

▲在一名刚进行完急救的患者病床前,医生在叮嘱家属各种注意事项。

▲在治疗室里,医护人员正为患者调输液速度。

▲医护人员正准备把一名患者送入抢救室。

“患者有心脏病史,心率每分钟只有30次,快送去抢救室!”1月18日的深夜,彻骨的寒风呼啸着,南昌各条街道鲜有人迹,在民德路上,“二附院急诊”几个霓虹大字格外闪耀,停靠一旁的救护车的警报灯还在闪烁,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正在展开……

今日是“120”急救宣传日,对于从事急诊的医护人员而言,“120”这串数字别有一番寓意。在“120”急救宣传日前夕,记者前往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东湖院区(以下简称“南大二附院东湖院区”)探班夜间急诊科,见证、记录急诊科从晚上八九点忙碌到第二天凌晨四五点的情景。

数据总览

去年南昌市院前急救派车达65449次

一场危急的急救事件往往是从电话那头开始的。记者了解到,仅2020年,南昌急救中心接听处理急救呼入调度呼出电话33.564万个,院前急救(指在院外对急危重症病人的急救)总出车65449次,较2019年的63821次增加4.45%,日均急救出车179.31次。

夜间的急救更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接力,记者在采访中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去年12月某日凌晨1时许,南昌急救中心调度指挥中心接到求助电话,电话一端传来焦急的声音,“快!快!快……我们家的小孩被……被奶呛到了,他……他缓不过气,怎么办,不能出气了,怎么办啊?”一连串的求救声并未打断调度员章丽的救援思路,她问道:“宝宝多大?”

“现在十三天。”电话那头快速地回答道。章丽一听宝宝这么小,立即想到新生儿会因呛奶而缺氧窒息,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随即章丽在电话里指导对方应急处理,以赢取救护车到达前的抢救时间。“你用一只手托住他,拍他的背部,将他的头放低点,腿往上……”

电话那端,母亲按照指导要求,对宝宝进行了拍击后,话筒传来宝宝一声响亮的哭声。“宝宝怎么样了,缓过来了吗?”章丽急忙问道。“现在好像好一点了。”对方的语气平缓了下来,并清楚告知了所在地址。

章丽向记者回忆道,“很快,救护车抵达指定位置,急救医生现场对宝宝进行检查,因为家属配合指导进行了急救措施,宝宝生命体征趋于平稳。”章丽说,后来这名宝宝就近送至省儿童医院急诊科进行治疗。

现场直击

分诊台:分诊护士忙中有序引导患者就诊

急诊病患送到医院后要进行怎样的救治?急诊科的医护人员晚上到底有多忙?1月18日晚,记者带着这些问题来到南大二附院东湖院区急诊科,一探究竟。

当天21时10分,南昌急救中心接到求助电话,一位家住梦时代广场附近的七旬老爷子在家中摔倒,左腿疼痛,南昌急救中心派出救护车,计划把老人送至南大二附院东湖院区。

21时20分,一辆远自樟树市的急救车连按警笛开进了南大二附院东湖院区急诊科,“40余岁女性患者,当地医院检查为脑出血……”分诊护士肖任萍拿着小手电检查患者瞳孔变化,将其推至抢救室。

21时35分,载着七旬老人的救护车抵达南大二附院东湖院区急诊科。刚照顾完上一位患者的肖任萍又接手了这名老年患者。此时的分诊台繁忙而有序,同为分诊护士的葛超文继续引导其他急诊患者。刚照顾完急重症患者的肖任萍一刻不停地回到分诊台,继续导诊。

记者粗略计算了一下,从当晚20时30分至22时,先后有20余名急诊患者到分诊台挂号。记者趁着他们工作中片刻的间隙,匆忙对两位护士进行了采访。葛超文告诉记者,夜间医院普通门诊不接诊,急诊科成了患者最多,病种最为复杂和抢救任务最重的科室。

门诊:医生镇定不乱,酌情选择治疗方案

经过分诊护士对急诊患者的评估病情、检查生命体征等步骤后,会根据病情将病患分别送到急诊内、外科门诊或抢救室救治。

当日,记者先走进了急诊内科的诊室,看到科室内有两张桌子,却只有一位医生在接诊。“对面那桌的医生去抢救室帮忙了,这会儿我来坐诊。”26岁的急诊内科医生徐丽跟记者解释道,徐丽已经在急诊科工作了两年。

22时30分,徐丽刚和记者说了两句,患者便一个接一个进来。“什么情况?你说说。”徐丽询问眼前的年轻女子,女子坐在椅子上有气无力地说:“前几天吃了酒席,到现在腹泻十几次了。”快速的问答间,徐丽推敲诊断这名女子患了急性肠胃炎,准备给她开输液治疗的处方。

“医生,我还要回家带孩子,能不能不打吊针。”年轻女子满脸写着不情愿,但徐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你腹泻这么严重,要是不快好起来,怎么去带孩子呢?”女子终于接受了治疗方案。

23时许,夜色更深,急诊科里的患者逐渐增多,患者和陪诊的家属都显露出焦急的神色,门诊室内的氛围也多了几分压抑。一名女子突然探进头来,“能快点吗,医生?我老公醉酒,现在吐得厉害……”徐丽仍然保持镇定,在走廊传来的呕吐声中,徐丽给面前的患者开完了处方,然后对刚才说话的女子说,“马上就好,一会儿我先看你这边的情况。”

徐丽说,来急诊科的患者和家属心情多半焦急不已,病情很可能会受情绪影响而加重。“我们肯定要冷静处理,耐心交流,适时根据情况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

19日凌晨0时,门诊室里的病患少了下来,徐丽终于稍微松了口气,“今天的人还算少,晚班才接诊了20多个。”

抢救室:一晚上16名医护人员接诊119人

记者又来到抢救室,已经有10年工作经验的“急诊人”程赟护士正在给醉酒男子输醒酒药物,“节假日和饭点过后,急诊科收治最多的一类就是醉酒患者。有的是很危险的酒精中毒,有的是因醉酒呕吐造成的呼吸道窒息,这些情况都很危险。”程赟说。

在抢救室,记者还采访到了一名医生——朱建平,他告诉记者,23时许,抢救室推来了一位面无血色、手脚青紫、皮肤冰凉的男性患者。“吉安送过来的,有心脏病史,心率每分钟30次……”了解了基本情况,朱建平连忙为患者检查体征,配合其他医护人员下达口头医嘱。“患者随时都会心跳停止,初步考虑为动脉血栓和房室传导阻滞……”

患者立刻被送入急诊手术室,“我们先解决患者的心脏问题,植入临时起搏器,再解决血栓问题。”朱建平和其他医生交流着。

19日凌晨2时许,吉安送来的患者还在进行抢救,一名初中生模样的患者又被送进了抢救室。在医护人员的交流中,记者了解到这名患者只有13岁。“心律每分钟200次。”“心律失常,先用药,让心律降下来……”医生极其迅速地下达了医嘱,护士为患者注射药物,2分钟后,心电监护仪发出的报警声终于停了下来。

与时间竞速的生命接力赛还在继续……19日凌晨4时许,先前送进抢救室的男性患者的血栓顺利取出。

朱建平医生终于有机会休息一下了。新进急诊科不过半年的朱建平对于急诊的认识已经十分深刻,“我是学骨科出身的。当了半年急诊医生,我发现急诊科才是真正的‘战场’,心肺复苏、电除颤、气管插管等各类操作都要会,在这里‘战斗’有一股冲劲。”

“急诊科守护着人们24小时的健康,每一位危重症患者都需要我们全力以赴的救治。”在接受采访时,已经在抢救室工作了3年的护士黄荣峪这样说。

19日的凌晨4时许,只有三三两两的出租车在医院门口等着接客送人,急诊科内依旧是灯火通明、一片忙碌,直到天明晚班结束。这一夜,急诊科6名医生、10名护士组成的急诊团队一共接诊了119名患者,因病情危及生命、被送入抢救室抢救的患者有18名,目前这些患者均在恢复中。

来源:熊子易 晨报首席记者 饶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