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炼精品力作,东莞市文化精品献礼建党百年

近年来,东莞以打造岭南文化精品名城为目标,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文艺创作持续繁荣,在文学、音乐剧、打工音乐等领域取得累累硕果。去年,东莞市委宣传部围绕“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建党百年”“本土历史文化”四大选题,首次开展市文化精品专项资金委托项目评审工作,最终从120个申报项目中遴选出18个优质项目予以扶持。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面对这一重要历史节点,正全力打造品质文化之都的东莞,如何体现文化担当与作为,再现和描绘百年来莞邑大地波澜壮阔的历史与现实画卷?
去年12月25日召开的东莞市文化精品专项资金委托项目签约仪式暨创作座谈会给出了答案——整合创作力量,立足本地资源,找准切入点,踩准时间点,创作生产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彰显东莞特色的优秀作品,向建党百年献礼。
“建党百年”主题项目特色鲜明
记者看到,在18个获得文化精品专项资金扶持的委托项目中,“建党百年”主题项目共有7个,分别为长篇历史散文《烽火坪石》(桥头镇文化服务中心)、长篇纪实文学《邓盛仪:家国情怀赤子心》(桥头镇文化服务中心)、非虚构文学《一座改变命运的城市》(吴向东)、文艺评论专著《红色记忆——东莞文艺百年图志(1921-2021)》(柳冬妩)、广播剧《东江水长流》(厚街镇文化服务中心)、纪录片《英雄母亲》(大岭山镇文化服务中心)以及声乐套曲《永恒的丰碑》(大岭山镇文化服务中心)。
从选题不难看出,立足本土,聚焦东莞人、东莞事,东莞特色鲜明。如长篇历史散文《烽火坪石》从莞籍“坪石先生”视角,展现东莞先贤对华南教育史的贡献;长篇纪实文学《邓盛仪:家国情怀赤子心》讲述莞籍知名实业家邓盛仪在各个历史时期为国家所作出的贡献,展现其浓浓的家国情怀;非虚构文学《一座改变命运的城市》从东莞是“一所培养制造业人才的大学”这一角度,呈现东莞“海纳百川”“让梦想开花”的城市底色;文艺评论专著《红色记忆——东莞文艺百年图志(1921-2021)》选取建党百年来全国背景与东莞文艺的结合点,挖掘东莞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广播剧《东江水长流》以王作尧将军抗战事迹为故事原型进行创作,彰显东莞深厚的红色革命历史文化;纪录片《英雄母亲》主要讲述抗战时期在大岭山从事革命工作的李淑桓送七子上战场的故事,弘扬红色精神;声乐套曲《永恒的丰碑》同样根据东江纵队的英雄革命事迹而创作,以不同形式表现革命先辈不怕牺牲浴血奋战、红色基因代代传的主题思想。
“建党百年”主题项目有序推进
东莞市文化精品专项资金委托项目签约仪式暨创作座谈会强调,要扎实推进委托项目创作,精益求精、反复锤炼,用心打造真正有影响力、群众认可度高、有助于提升东莞城市形象及文化品牌的精品力作。
“《红色记忆——东莞文艺百年图志(1921—2021)》聚焦莞邑莞人莞事,强调以史带图,以图出史,图史互动,所提供的不仅是一种图文并茂的著述形式,而且是一种图文相互阐释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模式。”一级作家、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柳冬妩告诉记者,这部文艺评论专著正在创作中,预计今年7月完成初稿。
“《一座改变命运的城市》大约会写10个人物的故事。这里面有从农耕文化中走出来的外来工,有从国企和事业单位辞职的‘城里人’,也有‘洗脚上田’的本地人,所有故事都会涉及到命运的改变。”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吴向东看来,东莞是“一所具有国际水准的大学”,一所囊括各门类制造业的“黄埔军校”。目前,吴向东已经采访了七八个人物,完成了序言的写作。
“王作尧将军的英雄事迹可歌可泣,广为流传,是很好的红色历史题材创作资源。”厚街文化服务中心副主任黄云南介绍,王作尧将军的事迹之前只有文学题材的小说和相关纪实报道资料,广播剧《东江水长流》将是东莞第一部反映本土红色将军题材的广播剧。目前,《东江水长流》的文字剧本已出初稿,计划今年6月前推出。
“这两个项目的构想,是为东莞先贤“坪石先生”树碑立传,存证留史。”桥头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罗锦雄表示,长篇历史散文《烽火坪石》、长篇纪实文学《邓盛仪:家国情怀赤子心》,用文学的形式讲述东莞故事,这两个项目都已拟定了具体的项目构想和创作计划,并已开始着手进入资料收集阶段。接下来,桥头镇文化服务中心将对两个项目的创作进度、创作质量实行实时跟踪管理,并根据需要组织开展相关文学活动。
纪录片《英雄母亲》、声乐套曲《永恒的丰碑》均根据东江纵队的英雄革命事迹而创作。大岭山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杨继春表示,接下来将充分利用已有影像等素材,认真打磨,力出精品。
附:东莞市文化精品专项资金委托项目及主创团队列表(建党百年主题)
图片
【记者】李玲玉
【制图】曾竸
【作者】 李玲玉 曾竸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