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118,新冠肺炎超级传播有3个特征

梳理这些“超级传播”的传播链条,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聚集”。人员聚集将提高病毒传播的风险,很容易爆发“超级传播现象”。

1月13日,吉林省通报了一名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林某,他曾在不同地点进行培训授课,继而引发群体感染。截至17日24时,这名“超级传播者”已直接、间接导致当地118人感染新冠病毒,这一传播链仍在继续。

此前,在辽宁大连也曾出现过“1传33”的超级传播。沈阳疫情中的感染者也均与2020年12月23日确诊的首例患者尹某某有关。沈阳市尚未认定首个确诊病例尹某某为超级传播者。但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有专家认为,尹某某符合“超级传播者”的标准。

防疫人员对通化市东昌区中盛山水城小区的隔离楼栋进行消毒。新华社许畅/摄

“超级传播”如何定义?为什么会出现一例传百例的超级传播案例?

2021年1月13日,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发布会上表示,新冠肺炎特别容易形成超级传播现象。有少部分感染者或病人的传播数会超过基本传播数——3以上,会传播超过3个二代病例,这就构成了超级传播现象。

早在武汉疫情初期,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就曾提醒,要警惕“超级传播”。

2020年1月20日,钟南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武汉协和医院病人传染14位医护人员的案例已经接近“超级传播者”,要引起警惕。1月21日,钟南山在广东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再次提到“超级传播者”。钟南山指出,产生“超级传播者”,并引发第三波(第一波是动物传人,第二波是人传人)的传播,是他目前最为担心的问题。

记者梳理多地疫情通告的信息,发现出现“超级传播”现象都有这些特征!

人员聚集

梳理这些“超级传播”的传播链条,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聚集”。人员聚集将提高病毒传播的风险,很容易爆发“超级传播现象”。

据吉林省卫健委公布的活动轨迹信息显示,吉林省此次疫情传播的关键点林某,曾于1月8日在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艾尚瀚邦养生馆、1月10日至11日在通化源升品质生活坊进行“集中培训授课”,成为引发超级传播的直接原因。

据新华社报道,知情者透露,培训时,不足100平方米的房间同时容纳30-40人,且仅有少部分人佩戴了口罩。

同样地,“聚集”也是引发大连疫情中“1传33”超级传播的导火索。1月3日,大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赵连在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病例金某通过一次家庭聚会造成11人全部感染,之后又传播到所居住的楼道单元住户及其他社会接触人员,累计造成33人感染。

人是“超级传播链”的关键,斩断“超级传播链”关键也在人。冯子健表示,减少聚集性活动,是消除超级传播现象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

密闭场所易产生高浓度气溶胶环境

同时,密闭环境也成为新冠病毒超级传播的“温床”。世界卫生组织早前已提出,室内气溶胶传播可能会导致通风不良的室内场所暴发疫情。

在吉林此次疫情中扮演了“超级传播场”角色的“源升品质生活坊”,位于通化市东昌区东苑小区附近,一个老旧居民楼的单元房内。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办公室主任赵庆龙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被感染人员同在密闭空间,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环境中,且中老年人居多,自身有基础性疾病,免疫功能较差,所以极易被感染。”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李侗曾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也曾提示,如果在相对密闭空间,例如电梯、车厢、房间内,人员聚集时,有可能传染多个人。

香港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教授、病毒学家金冬雁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也强调,超级传播是低概率事件,但比较容易发生在医院等密闭场合里面,特别北方地区冬季天气冷了,在室内更容易超级传播。

因此,在相对密闭空间一定要做好防护,保持距离,戴好口罩、勤洗手。

无症状感染者同样可能“超级传播”

此次吉林疫情的超级传播者林某,1月13日,被通报为无症状感染者,在16日被订正为确诊病例。

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办公室主任赵庆龙接受新华社采访时介绍,林某被发现时处于感染早期,排毒能力较强,在通化市对其生活环境采集的21个标本中,检出16个位点阳性,阳性率非常高。

金冬雁指出,“无症状感染者中,有一小部分也可能成为‘超级传播者’,传播力和确诊患者没有明显的差异。”

李侗曾也表示,无症状感染者的呼吸道病毒并不一定比有症状的少,新冠病毒感染者的传播的能力取决于本身病毒量的多少,以及传播传染性飞沫的能力。由于林某是一位培训讲师,无症状感染者不咳嗽,但是说话时也会排出病毒,导致其他人感染。

王楠 赵萌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