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花甲的上海企业家不住滨江豪宅,跑到云南当农民,为的是……

去年的一天。浦江游轮上,一群来自云南的客人正在欣赏浦江两岸的璀璨夜景,他们来自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党政代表团,到黄浦区考察学习。闲暇之余,区工商联企业家邀请他们浏览浦江夜景。

船行中途,一位工商联企业家指向黄浦江畔的一栋高大建筑说道,许总的家就在那里。云南当地的干部感慨道,“放着这样的房子不住,跑到我们山村里来睡小板床,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我现在真正相信许总不是为了赚钱,这样的企业家具有家国情怀,我们打心眼里敬佩他。”

他们口中的许总,是黄浦区上海霓虹实业公司的董事长许京平。他在花甲之年,心系国家扶贫大计,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江城县系下了不解之缘,也开启了他的“牛油果”新征程。

我,把自己顶在“杠头上”了

年过六旬、事业有成、本应在黄浦江畔家中尽享天伦的许京平,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会选择去离家近三千公里之外的云南省普洱市种牛油果?

让很多人非常好奇的问题,只在许京平口中讨来一句平平淡淡的回答:其实我就是把自己顶在了“杠头”上。

一切缘起于2017年。为响应国家“万企帮万村”号召,许京平跟随黄浦区工商联赴对口帮扶的云南普洱考察,支持扶贫事业。在了解了当地的实际情况后,他得出的结论是,扶贫绝不是简单的“捐钱”,而是应该帮助当地创造可持续的产业,将扶贫工作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回到上海,许京平一连好几天没睡安稳,脑中萦绕的只有一个问题:何种产业适合当地,并且能够可持续地发展。他查询了大量资料,凭借着自己灵敏的商业嗅觉,他很快发现,普洱有大量的山地,很适合种植牛油果。彼时,这个产品还未在国内兴起。有多年海外居住背景的许京平认定,这款与众不同的水果,在大城市一定会拥有广阔市场。

说干就干!许京平制定了一份详细的计划书。在区工商联,这份报告得到了大力的肯定和支持。区工商联邀请会员单位参加,专门为他召开项目路演。会上,许京平掷地有声、条理有序的发言,获得不少企业家热烈响应。最终,许京平携手肖兴涛、孙辉、翁联会、罗岚等几位黄浦企业家一起投资,在云南普洱市江城县合资成立了沪江联丰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首期投资900万元。

项目成立了,资金到位了,政府支持了。那这个事情,谁来落实?众人齐齐指向许京平,“许总,这是你的创意。”“老许,没人比你更了解,只有你上了。”

由此,已经退休的许京平,一个人背上行囊,带着众多期许,驱车三千公里,投身扶贫第一线,开启他人生中的全新历程。

既然做了,就一定要做好

那段时间,一部上海牌照的越野车在边城江城的高山峻岭间频繁穿行。许京平时常是一身户外服、一顶草帽、一双套鞋,上山下乡,看林地、访村民,和当地干部交流。

一切看似有序推进。但无论是意料之中还是意想之外的困难,正在接踵而至。

首次做农业项目,他们“雄心壮志”地采购了价值100多万元的牛油果进口种子,种到自建基地内,结果当年大雨,很多种子刚刚发芽就被泡烂,损失巨大;计划中的邀请外地农业专家指导育苗,结果因为各种原因,也未能达成。

想要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只有向“科技”伸手讨“援兵”。他们迅速搭建起大棚,实现信息化全自动控制,让牛油果苗在苗圃里茁壮成长;许京平从上海请来了专职农艺师,按照科学的指导,一起摸索育苗之道。渐渐地,他们的牛油果有了起色。

新的问题随之而来。想做产业扶贫,只有让更多当地人加入进来,才能形成规模。但作为全新品种,很多村民对牛油果知之甚少,一开始,几乎没有人愿意试种,觉得这种“淡而无味”“口感怪怪”的水果没有市场。

许京平费尽口舌,仍然见效甚微,他意识到,要改变这一局面,就必须让村民们眼见为实。

他带着伙伴们,事必躬亲,在江城的青山之间开山开路,挖水池、架水管,将水电接到山顶,将一片片灌木丛生的山地开发成成片的牛油果林。

终于,效果初显。他们陆续开发建设了三个占地面积达2000亩的牛油果种植示范林地,种植牛油果树4万多株。和四个贫困村建立了扶贫帮扶机制,覆盖1200多户建档立卡户,累计使用当地贫困劳动力5000多人次,长期雇佣的正式员工已有30多人。

在沪江公司的带动下,江城县有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开始主动种植牛油果,到2020年底,已经有了近7000亩的牛油果种植面积,初步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全新水果种植业。

许京平把这一切看成是上海企业家的担当和责任:困难比预想的多很多,但总要想出办法解决。既然选择了这份扶贫事业,就一定要做好。

真正的战场,还是在上海

去年中旬,牛油果提前迎来收获的季节。要知道,牛油果种植特别花功夫,正常情况要历经4年培育才能结果。但由于许京平他们选择的地方土壤丰沃、气候适宜,加之科学培育,让首批十几吨优质牛油果提前一年采摘。

每个人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但许京平清醒地认识到,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在他的测算中,每亩能有2万元的经济收入,但这必须建立在能够将产品顺利售出的前提下。许京平从来没有忘记他给当地种植户的郑重承诺:要让农民种的出,销的掉,让老百姓赚钱。

他坦言说,真正的战场,还是在上海及周边沿海地区。在果树刚种下的第二年,上海的股东们就未雨绸缪,投入1000万元成立了“上海爱我卡朵果蔬销售公司”,通过线上线下进一步全面打通“云南—上海”产销市场。同时设立专属品牌,设计卡通logo,希望来自云南的牛油果能更快为市场所熟知。

去年,第一批牛油果树挂果,销售公司很快将江城种出的国产牛油果送到了上海市民的餐桌,并获得了良好评价。公司马不停蹄,同时开拓出了连锁超市、集团采购、网上销售等渠道。

许京平肩上的压力并没有减少:首批十几吨的产品只是“小试牛刀”,今年将上市五百吨产品,那时的销售业绩才是真正考试。按照预期,明年将是大规模的收获年,两千吨产量集中上市,如果市场认可度好,销售额将达到5000万以上,那将为这份扶贫产业交上一份更完美的答卷。许京平透露说,牛油果销售出去后,得到的收益,我们不拿,先分给村集体,帮助当地人进一步发展产业、改善民生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站在江城的土地上,眼看着一棵棵牛油果种子破土吐绿、一棵棵牛油果树成材挂果,许京平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心里比什么都高兴。他说,我们这代人,拥抱过高峰,经历过低谷,如今能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贫困地区人群真正走出一条致富之路,也是我们践行社会责任的使命和责任。

记者 / 范煜昊

编辑 / 孙超慧

图片 / 区工商联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