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102,“超级传播”是如何发生的?

2021年1月17日,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防疫人员对隔离楼栋周围进行消杀。新华社 | 图

因为养生“培训”,吉林省感染新冠肺炎的人数还在增加。

2021年1月17日,吉林省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防控情况。“源头”林某从事个体营销,1月6日-11日曾在公主岭市、通化市开展了4次针对中老年人的营销推广活动,已造成吉林省102人感染。由于密切接触者多为中老年人,导致感染人群年龄偏高,最大的87岁。(详见2021年1月16日南方周末《黑龙江望奎疫情:一场婚礼,一趟列车,一个超级传播者,两场养生培训》)

吉林省市场监管厅副厅长刘顺昌在疫情防控发布会上表示,通化、公主岭两地养生馆组织培训授课活动推销商品,这种行为违法与否,要看在操作和销售过程中是否存在违法违规的经营行为。目前,当地相关部门已经开展联合调查。

吉林1传102、大连1传33……对于超级传播频现,病毒专家、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教授金冬雁并不觉得意外。“新冠病毒传播的特点之一就是存在超级传播,但只有约10%-20%的感染者特别能传。”金冬雁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在1月1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亦表示,国际上用KAPPA值衡量超级传播现象,“新冠KAPPA值是0.1,意味着10%的病人或者感染者扮演超级传播者的角色,引发超级传播现象,剩下的感染者传播的数量很少,甚至很高比例的感染者并没有导致二代病例发生。”

密闭空间、人员聚集催生“超级传播”

新冠肺炎疫情中,“超级传播者”最早步入公众视线是在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一位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人在武汉协和医院脑神经外科接受治疗时,感染了14名医务人员。他提醒,武汉这起案例已经接近“超级传播者”,要引起警惕。

在2021年1月1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冯子健解释,如果一个感染者的传播数量超过基本传播数——3,传播超过3个二代病例,就构成了“超级传播”现象。

南方周末记者梳理官方发布的流调报告发现,密闭空间、人员聚集等特殊环境,往往是“超级传播”发生的重要条件。

2020年12月,沈阳的疫情完全由一位“超级传播者”单点引爆。所有感染者的传播链条,都能追溯到12月23日首例确诊病例尹某某身上。这位67岁的老人在归国隔离完14天后,并没有按要求进行14天的居家隔离,甚至“疯狂”外出。

2021年初的大连疫情中,一位35岁的病例在未发病时参与11人的家庭聚会,后又经楼道传播共致33人感染。

意大利的“1号病人”同样是一位“超级传播者”。检测确诊前的23天里,作为运动达人的马提亚(Mattia)堪称“奔跑的传播源”,行程包括参加半程马拉松、跑步比赛、足球赛,他的家庭医生、足球队朋友、医护人员、同院病人,甚至包括他怀孕8个月的妻子,先后被确诊。意大利当局为了安全起见,将可能有过接触的人员全部隔离,数量高达5万人。

在韩国,自2020年1月20日出现首例新冠确诊病例后的近一个月中,确诊数仅为30例。但当“31号病人”出现后,确诊数呈指数型增长。这位61岁的“31号病人”在出现症状后,曾两次参加大邱一教堂的“新天地教会”活动。

“一旦发现了超级传播者,必须尽早隔离,找出密切接触者,不然确诊病例容易出现指数级增长。”金冬雁说。

无症状感染者同样可能“超级传播”

值得注意的是,世界卫生组织并不建议使用“超级传播者”一词,因为它“意味着某一特定的人可能天生比其他人更有能力传播疾病”。世卫组织一般用“超级传播事件”指代。不过在国内,“超级传播者”已经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

“超级传播不是他们的罪过。”金冬雁说,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人并非刻意地人为传播,只是不幸感染病毒且在不知情的状况下工作、生活,客观上导致了传播的延续。

而在疫情期间,公众往往过于关注“超级传播者”本人。SARS期间曝光的“超级传播者”被冠以“毒王”,在疫情结束后被迫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

超级传播现象发生的机制比较复杂,患者和易感者的接触程度、频次、个人免疫功能及个人防护情况等,都和超级传播现象的发生有关。

金冬雁表示,“超级传播者”很可能是长期病患,这些人可能会有免疫缺损,在一段时间内病毒载量特别高,特别容易传染。

他介绍,最典型的要数2003年SARS期间的“香港淘大花园”事件——一位慢性肾衰竭患者到淘大花园的弟弟家居住,因为腹泻用过厕所,当时他已出现了SARS症状,冲厕导致粪便颗粒气溶胶存在。香港卫生署当时推测,该病人第一批大概传染了10个邻居,这10人的病毒再通过下水道扩散出去,形成了集体暴发性疫情,最终导致小区超过三百人感染。

尚未发现的无症状感染者,在疫情传播中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部分“超级传播者”由于症状不典型而难以识别,当二代病例发生后才被回顾诊断。“无症状感染者中,有一小部分也可能成为‘超级传播者’,传播力和确诊患者没有明显的差异。”金冬雁说。

“我们不可能精确预测谁将成为超级传播者,甚至可能找不到超级传播者。”金冬雁坦言,一旦发现,必须及时隔离、加强监测,“千万不要让病毒在不知不觉中传播”。

南方周末记者马肃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