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观察|冬天还会来,但再也“困”不住这些贫困妇女

燕之屋董事长在燕之屋广河县扶贫工厂开工仪式上讲话。

马克麦和她的孩子们。

燕之屋广河县扶贫工厂周末学堂开学仪式。

燕之屋广河县扶贫工厂二期。

长江商报消息1月中旬,属于亚热带气候的南方城市厦门凉意已深,而山海相隔千里之外的临夏州广河县,最低温度早已降到了0摄氏度以下,西北凛冽干冷的寒风,打到脸上一点也不含蓄,不管是大人还是娃娃,两个脸蛋都泛着皲裂的红。

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过冬早已不是什么难题,屋能遮风挡雨,三餐有暖食,冬衣能抗冻,都是基本配备,但对于广河县当地一些贫困的群众来说,每个冬天都是漫长且难捱的。漏风的门窗,一两件厚外套,就是一个冬天的支撑。

马克麦,燕之屋广河县扶贫工厂的一名员工。曾经她的家里,走廊没有窗户,一到冬天,风总是往屋里窜,孩子们老嚷嚷着冷,那时候的他们刚经历了创业的失败,心疼但也无能为力,娃娃小不谙世事,所有的重担都压在夫妻俩身上。面对现状,看着孩子,想着未来,夫妻俩都哭了,是悲从中来,无言的苦楚和心酸。

“6年前,老公贷了款,搞起养羊。羊羔买得贵,我们又从没有养过羊的经验,有一天早上起来,整棚的羊病死了,我们都哭了。”那年的冬天格外寒冷。

亏本以后,马克麦的老公还尝试过用二手车载客,但是挣来的钱还不够修车。这家人的创业经历充满了失败。 后来她进入燕之屋广河县扶贫工厂打工,有了稳定收入,丈夫也在兰州赚到些钱,日子才有盼头。

“我用在工厂打工的钱,刚给房子走廊加个铝合金玻璃外罩,花了一万多元。今年冬天,家里暖和了,尕娃们不会受冷了。我还给娃娃买了新衣服,买好吃的。娃娃喜欢吃面包。看到尕娃们吃我挣的钱买的面包,很有幸福感。”

现在的马克麦是燕之屋广河县扶贫工厂的一名检验员,属于工厂里的管理层,月收入能有4000多元,已经从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成功脱贫。现在她每天早上6点起床,做完早饭出门,走路15分钟就到工厂,很近。

下班回到家后,院子里有几樱桃树,还有一棵结着果的核桃树,女儿们在院子里玩耍,铝合金玻璃罩住了生活区的通道,夕阳余晖下,笑声萦绕。

来自千里之外的“供暖”

带来了希望,暖了人心

马克麦是一名东乡族妇女,而在广河县,跟马克麦一样的人还有很多,那里的人98%是东乡、回族等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早婚早育,妇女主要围着锅炉转,男性以务农为主,但干旱和冰雹经常光顾。

贫困的经济,匮乏的物资,恶劣的气候,迥异的文化以及落后的教育水平,是阻碍广河县发展的几个主要原因。因此,燕之屋董事长黄健认为:扶贫并不止是简单的物质增收,更是“扶精神、扶智力、扶文化”。从而实现“真脱贫,不返贫”。

燕之屋扶贫工厂一期工程始于2019年10月17日,总面积1076平方米。其时正值中国扶贫日,燕之屋董事长黄健积极沟通厦门火炬高新区,跨省在广河县实现建厂和结对帮扶。燕之屋扶贫工厂吸纳的贫困户人数和完成的贫困建档立卡户,在2019年同类车间中均位列第一。

工厂改变的不止收入,还有更多关于人生的机会、选择与缺憾。

在燕之屋广河县扶贫工厂一期的所有当地员工中,小学以上学历的只有8个人,很多人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出来。马克麦只在学校待了不到一个星期,几乎没有读过书,当时家里不让女孩子学这些“没用”的东西。现在,女儿偶尔会拿字问她,她答不上来,“女儿就会说,妈妈很笨,这个字都学不会”。

为此,燕之屋广河县扶贫工厂的管理团队群策群力,开办知识文化培训,开展团建活动,增进团队交流,激励员工发展,从而推动文化扶贫与物质扶贫齐头并进。随着燕之屋广河县扶贫工厂二期的启动,燕之屋也宣布正式启动当地员工教学计划,开办“周末学堂”,大到文化教育,小到从名字的书写,交通规则的普及,事无巨细地为员工量身打造更多精神文明活动,从也为广河的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燕之屋“小粉瓶”

化“输血”为“造血”,织就美好成果

最大化收纳当地贫困人员,并实现脱贫清零,是“燕之屋模式”的特点之一。距离近,收入高,待遇好,是广河县当地人对燕之屋扶贫工厂的印象。当地员工在车间里主要从事的是燕窝挑拣工作,都是经过技能培训以后再上岗的。工厂的绩效也不错,燕之屋“小粉瓶”的原料挑拣就是广河县燕之屋扶贫工厂的劳动成果,每卖出一瓶,每个工人就能赚两块钱,而这款产品是燕之屋现在电商平台上的爆款,备受欢迎。

以爱筑巢,这个以燕窝产品著称的企业,把自身特色发展和公益扶贫结合起来,化“输血”为“造血”,织就了新的美好。

“在上班的第一个月,我就赚到了2500元工资,这是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到的第一份属于我自己的工资。我当时心里特别高兴,我觉得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社会,我突然有了底气。现在我的工资每月也能拿到4000多,请允许我向各位领导,各位关心、支持我的人深深的鞠一躬,谢谢你们的关怀,谢谢!”

这是2020年9月1日,在燕之屋广河县扶贫工厂二期的开工仪式上,员工代表马梅兰的一番肺腑之言。自打去年开始在工厂入职以来,她从一个几乎足不出户的家庭妇女,变成了子女口中的“白领”,也成了让家人自豪的榜样。

骄傲、自豪、有成就感,是燕之屋广河县扶贫工厂的员工们最多的感受,她们曾足不出户,久居家中,没有文化,也没有收入,使得她们的生活来源主要依靠家里的男人,生活的重心围绕着孩子转。对于自我的忽略,使得她们不会去考虑自我的价值和成长,而现在,她们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甚至成了家里主要的经济来源,她们掌握了一项技能,开始学习以及加强和别人的互动与交流,她们有了收入,也有了自信,当她们决定朝着暖阳奔跑,就没有一个冬天能困住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