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子现代农业“急先锋”:她带全村人摆脱“看天吃饭”走上致富路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琳

1月16日,潍坊市玉泉洼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赵霞早早地就来到合作社有机蔬菜种植基地走上一圈,查看蔬菜长势。如今的坊子区坊安街道洼里村大棚林立、村民富饶,很难想象,在十几年前,这个村的村民还只能依靠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生,家庭收入一般,村集体收入更是一穷二白,村里基础设施破败不堪。那时,赵霞就暗下决心,一定要让洼里村旧貌换新颜,帮助乡亲们改变落后面貌。

自家垫付200多万元为村里建大棚,十二点前没合过眼

1994年大学毕业后,赵霞到潍坊前卫综合厂拔丝车间上班,可工作不到一年,车间就破产了,1997年她和3个工友用工厂抵顶工资顶来的一台冷拔丝设备开始了艰难的创业,经过5年的艰辛打拼,2002年转行干了建筑工程,2006年,她与丈夫回到家乡洼里村成立了潍坊天峰建材厂。回到洼里村后,赵霞发现村民常年以种粮为主,收入不高,村里闲散劳动力,尤其是妇女比较多,平时无所事事,邻里关系、家庭矛盾纠纷不断……面对乡亲们,她觉得有责任和义务帮他们改变落后面貌。

赵霞毕业于莱阳农学院农学专业,面对洼里村肥沃的土地、便利的水土条件,专业直觉告诉她在有机种植上下功夫,是农民增收的好路子。赵霞回到母校,向当年的老师请教,并发动群众多次到寿光、烟台等地考察、学习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种植技术。最后确定:发展有机果蔬大棚,走有机生态农业的新路子。但一算前期投入,村民都打了怵,建一个大棚就需要十几万元,对于多年没有经济收入的洼里人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村民打了退堂鼓,赵霞不甘心放弃好不容易寻来的致富门路,面对种种难题,她和担任洼里村支部书记的丈夫刘向东挨家挨户做工作,最后决定:只要村民想干,钱多的多拿,钱少的少拿,剩下的全由她个人出。同时,为让乡亲们吃个定心丸,他们与村民签订了协议:大棚由他们负责建,村民负责管理,大棚盈利全部归农户所有,如果亏本则返还农户一年30000元工钱。就这样,村民们东拼西凑,你3万、我2万,一个月的时间,19个日光大棚建起来了,赵霞从自己家里垫付了200多万元。自从建起了大棚,赵霞晚上十二点前没合过眼,经常早晨三四点钟便起床一头钻进棚里。草莓生长过程中遇到难题,去北京、上青岛、到济南,辗转到处请教更是常事,经常是饿极了啃口凉馒头,累极了趴着眯一会,自己的企业、家庭、孩子全都为大棚让路。

大棚效益越来越好,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要求加入合作社,他们又注册成立了由天霞合作社、众意合作社、东山合作社等5个合作社组成的潍坊市玉泉洼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形成了“企业+联合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辐射带动周边村庄300多名妇女。对参加联合社的困难家庭,无偿提供建棚经费,帮她们建起大棚。

多方拓宽销路,做大做强有机果蔬种植

发展种植业必须有技术作支撑,玉泉洼的果蔬已获得有机农产品认证,并与潍坊佳乐家超市、寿光等地签订了长期供销合同,与淘宝网达成大规模旅游采摘观光意向,草莓大棚以“农家乐自助采摘”的形式开放后深受顾客青睐,产品供不用求。

合作社发展起来后,村里的闲散劳动力也被吸纳到了联合社中,越来越多的小两口从打工的外地回来了,“家门口就能挣钱,何苦跑那么远打工呢”。留守妇女儿童越来越少了,原来没有收入的家庭妇女忙活起来了。村民收入增加了,聚众闲聊的少了,研究学习技术的多了,村里妇女不再攀比吃穿,变成比谁家的草莓、西红柿产量高、品相好,整个村庄的氛围焕然一新。

去年,在区政府关于现代农业园区奖补政策及涉农资金整合政策支持帮助下,赵霞又对观光园进行了规划,建设有果蔬种植区、采摘区、观景垂钓区、养殖区、蔬菜加工厂和游客餐饮中心等。目前,已建成温室大棚108个,智能大棚6个,养殖区已建成棚舍22000余平方米,蔬菜加工厂已建成厂房5200平方米,冷库正常运转可容纳1000吨新鲜蔬菜。吸引更多农户加入合作社,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

作为兼职妇联干部,赵霞帮助弱势群体责无旁贷。在坊子区妇联举办的“大手牵小手,爱心伴我行”活动中,赵霞救助坊安街道贫困学生,并成为她们的“代理妈妈”,同时还救助贫苦留守儿童26人。免费为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过生日,日常及逢年过节给老人和困难户送生活用品,尤其是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她始终战斗在一线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并带头捐款捐物,捐赠消毒剂、有机蔬菜等价值26余万元。先后荣获“全国农村科技致富女能手”、山东省“巾帼增收带头人”“山东省三八红旗手”“山东省劳动模范”“潍坊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创立的玉泉洼种植合作社先后推荐为国家级合作社示范社、省巾帼科技示范基地、省级妇女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洼里村被评为省巾帼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