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晖园:四百年沉淀岭南名园 与城市交融出新魅力

图片
羊城晚报2021年1月15日佛山新闻A13版面
出品 佛山记者站 策划/统筹 谢红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韬远
不久之前,顺德清晖园亮相由外交部制作的2021年台历,向全球展示别具一格的岭南园林文化。实际上,这已不是清晖园第一次面向世界,2005年,清晖园便曾登上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向世界展示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始建于明代的清晖园,至今已有四百余年。从古至今,这座岭南园林栉风沐雨、饱经沧桑,在岁月中沉淀出其独有的文化魅力。在见证顺德城市不断发展变化的同时,渐渐升华为顺德人的精神文化坐标。如今,清晖园作为人们感受岭南传统名园魅力的最佳去处,每年迎来送往接待着一批批游客前来。当地正希望将其与城市建设发展更加深度地融合起来,打造成一个更具魅力的文化门户。
历经四百年风雨 终成就岭南名园
如今,走进清晖园中,其中的状元堂里一尊半身像令人瞩目。他正是清晖园第一任主人——明代末年的状元黄士俊,也是顺德建县以来第一位状元,是广东科举史九名状元中官做得最大的。出身于杏坛没落书香门第的黄士俊晚年辞官回归家乡,在顺德城门外凤山脚下修建了黄家祠、天章阁和灵阿之阁,成为了清晖园的前身,也由此奠定了清晖园之中浓郁的文化气息。
图片
清晖园
直到清朝乾隆年间,黄氏一族家道中落,天章阁、灵阿之阁被顺德一位进士龙应时购得,修葺扩建,植花莳草,渐成规模。龙家是当时顺德显赫一时的名门望族,家中亲眷加上丫鬟、长工多达百人,皆生活于此。为此,龙家开始在旧建筑上不断重修扩建花园。
直到1806年,龙应时儿子龙元任请了一位江苏书法家李兆洛,在园正门书写了“清晖园”三字,以喻父母之恩如日光和煦照耀,清晖园由此得名。此后,龙氏后人经年不断精修,这一古老园林开始渐富岭南特色。
此后,龙氏家族几代人上百多年以来一直住在清晖园,因1937年日寇入侵,龙家人举家迁居澳门。原本热闹的清晖园就此荒废,无人管理,庭院日趋残破。直到后来,园区被政府接手。1959年后,时任广东省委书记陶铸视察顺德,指示重点保护,并拨款修复,将楚芗园、广大园、介眉堂、竞勤堂合并,统称“清晖园”。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顺德市委、市政府鉴于其历史、艺术和观赏价值,对清晖园进行再度兴工扩建,扩复旧制,增加了凤来峰、读云轩、留芬阁、沐英涧、红蕖书屋等多处建筑景点,面积由6600多平方米扩大到9795平方米,为进一步开发顺德旅游资源,二十世纪末,当时的顺德市政府再度扩建清晖园,面积增至22500平方米。
其集中国古代建筑、园林、雕刻、诗书、灰雕等艺术于一身 ,可谓是古时园林建筑高超工艺的结晶, 在2013年,清晖园入选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期以来,政府也尝试跟龙氏家族交涉,做好清晖园权属的交接,方便更好地开展保育工作。这一努力也得到了龙氏家人的支持,作为曾经园主后人龙婉云的儿媳朱桂华就辗转找齐了远在美国、加拿大、中国香港等地的龙氏后人,请他们签名共同将清晖园捐赠给政府。2011年11月,龙氏后人向政府捐献清晖园的地契、房契、龙氏先人的照片、资料等近百件文物,清晖园归属终于尘埃落定。
与本地人水乳交融 渐成城市文化符号
清晖园自政府接手以后,根据不同时期的需要,辟作各种用途,担当着不同的历史使命。上个世纪50年代末至90年代末,清晖园作为顺德县委第一招待所,改革开放后,清晖园增设酒楼、宾馆、停车场,为旅游、饮食、住宿综合服务单位。
从私家园林转变成服务单位,清晖园由此开始更加密切的与顺德市民的生活发生关联,也逐渐成为顺德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清晖园也与老一辈的顺德人的成长、生活水乳交融,成为顺德记忆宝贵的一部分。
如今,已经年近60的解秀华曾是清晖园的一名员工,由于父母也曾在清晖园中工作,自出生起,解秀华便常在园中。到17岁时,她也被分配到清晖园工作,在清晖园中工作14年,从一名普通招待员成长为特级服务员,后来她又成为了清晖园第一代讲解员。与清晖园朝夕相处的31年间,她接待了一批批来宾,也见证了清晖园一次次的改革变迁。
图片
清晖园游客络绎不绝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清晖园楚香楼成为了顺德区内有名的美食餐厅,主要出品楚香鸡、八宝鸭、野鸡卷等富有顺德特色的传统粤菜,做工细致、精美,味道鲜美。而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顺德之后,不少市民群众通过养殖水产,“口袋”也富起来了,楚香楼的生意自然也客如轮转。当时在清晖园中工作的冯伟雄回忆到,酒楼制作的月饼名声在外,制作工艺讲究,口味也多,是顺德人的上上之选。每年到七月初一,清晖园的工人们就开始煮从湖南购买回来的莲子制作莲蓉,并陆陆续续准备其他材料,一直忙到八月十三。“清晖园月饼当时都是供不应求的,我们忙完了手上的事情就一起帮忙制作月饼或者折月饼盒,很热闹的。”冯伟雄回忆,以前经销商到清晖园拿月饼时,门口都被自行车、摩托车等堵得“水泄不通”。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生于顺德的叶中平,幼年时在清晖园周边的学校上学,对于几十年前的清晖园与周边样貌也同样是记忆犹新。“我们学校和清晖园就是邻居,老师经常带我们进来搞活动的,当时的清晖园可谓是我们的游乐场。”叶中平说,年幼时,老师时常向他们讲授清晖园的文化内涵,带领他们到清晖园内游戏的时光。
在清晖园文化的熏陶下成长,叶中平比别人多一份心去思考清晖文化的保护、传承、传播。2015年,他登上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上播放了一部宣传片《乐享中国》,出现将近8秒的清晖园,其背后就源于叶中平策划与推动。叶中平希望以此来让他热爱的清晖文化传播得更远。
迈入发展全新时代 打造更具魅力古城
时过境迁,关于清晖园的繁华、热闹、荒凉……皆已经成为历史。如今的清晖园,经过政府的管理修缮,清晖园作为岭南园林的代表,成为了珠三角乃至海内外都闻名遐迩的名胜景点,每逢节假日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2013年3月,佛山市顺德区清晖园博物馆挂牌成立,馆内文物保护运营管理步入规范化、科学化和专业化,奠定了以博物馆模式保护和发展清晖园的法律和政策基础,清晖园也进入了发展的全新阶段。
得益于政府投入的文物保护经费,清晖园博物馆不断维护、维修清晖园文物本体,完成400余件(套)可移动文物的登记建档工作,征集和接收各类文物、文献、艺术品、资料、图片800件。2015年10月,馆内“读云轩”景区经改造为独具特色的园史馆,珍贵实物和精彩文图相结合,充分展示清晖园古今演变历史和名人故事,呈现出清晖园博厚丰盛的文化内涵和独具匠心的艺术魅力,让清晖园成为外地游客了解顺德的“第一站”。
在八方游客络绎不绝的来此感受岭南园林魅力的同时,清晖园还时常举办各类少儿文艺演出、广东音乐专场、粤曲戏剧展演活动,打造为顺德人的文化生活重要场所。清晖园还不断发挥其作为博物馆的公共历史文化教育的功能,为人们提供认识岭南园林提供了最佳场地。与此同时,清晖园博物馆还配合传统时间节点举办系列传统活动,大力普及优秀传统文化,如开笔礼、书法讲座,端午节活动、诗歌朗诵、中秋灯谜、做月饼等各类传统活动,成为了传播传统文化的最佳平台,也奠定清晖园顺德文化地标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不过,对于这一顺德人的精神文化地标,当地人始终有着更高的期待。对清晖园及其周边地区的改造,顺德当地政府部门也谋划多年。
2008年,祖籍佛山顺德的香港大学建筑系教授、知名建筑师龙炳颐回乡省亲祭祖,与顺德当地沟通交流关于清晖园的保育发展一事。接下来自顺德的嘱托,这名有国际级文化保育与城市更新专家开始组织跨专业、跨学科的专业团队共同打造《顺德清晖园及古城保护与城市更新规划》。有缘的是,他正是早年清晖园园主龙氏家族的后人,面对祖辈遗留下来的这座珍贵建筑文化瑰宝,龙炳颐带领团队潜心研究。2020年12月31日,这一全新规划正式揭开面纱。
记者了解到,清晖园片区改造总体定位思路是“清”山河宴、魅力古城,注重周边片区文化保育,清晖园片区改造规划范围约为1平方公里的顺德大良核心城区,分成四大区域定位打造,充分利用凤岭山、华盖山、大良河资源,提高研究片区的整体定位高度,将现代都市与历史文化、自然生态完美结合,强化当地的旅游、商贸、休闲功能。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李斯睿
审签|郑宗敏
实习生|龚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