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沪漂故事后续:年轻人,我沪漂23年年薪千万,40岁才敢结婚

对于漂泊异乡,有人积极有人消极,但生活是公平的,你耕种过必然会收获,付出过自然会有所得。选择自己的选择,并承受其带来的失败与成功,渺小与伟大,燃烧过,奋斗过,就是无悔的青春,所有的经历都是人生财富。

编者按:

没有人一直年轻,却一直有年轻人。全球18亿年轻人,他们是充满潜力的一代,互联网让这一代年轻人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自我表达权利,他们通过网络交流、学习,创业。

他们从网络中汲取养分,又用自己的创造力反哺这个繁荣的生态。从爱好到职场,他们的人生观和职场观与父辈有着显著的区别。

打工人、干饭人,这些年度爆梗背后是年轻人对于职场、生活的自我解嘲,也反映了他们对于严肃议题的独特思考。如何正确认识这一代年轻人?为了解答这些问题,腾讯新闻联合众多优质创作者,围绕95后这个“年轻群体”,通过行业观察、人物故事、市场报告等一系列的内容,试图为大众揭开这个新兴群体的真实群像。

点击查看《这届95后》系列策划合辑

海明威在《流动的盛宴》中描写他旅居过的巴黎:“如果你足够幸运,年轻时候在巴黎居住过,那么此后无论你到哪里,巴黎都将一直跟着你。”这是在北上广深漂着和漂过的人才能有的深切感受。大城市的迷人之处,并非纸醉金迷、美轮美奂的表象,而是渗透在人的发肤腠理,日复一日的生活之中。哪怕这日子一地鸡毛,着急忙慌,不值一提,只有当人老去之后回忆往昔才明白它的魅力。

绝大多数人就像燃烧过后的火柴棒,当无法继续贡献燃烧只剩下灰烬时,就只能黯然离场,回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但是也真好,起码曾经璀璨过。

整理 / 孙瀛洲 摄影/碎宝

编辑 / 王炜

评论来源:腾讯新闻客户端

北上广深是围城,生活本身就是围城,围城内外皆故事。

在异乡漂泊的年轻人,更是有故事的一群。新年伊始,腾讯新闻联合YOUNG世界等推出95后沪漂现状大揭秘:来沪三年,工资翻10倍,却罹患两种癌,文章引发大家的共鸣,产生了近万条评论:

“在四五线城市混的好的都是有人脉的,北大清华交大复旦毕业的有几个是回到四五线城市的?不要把生活说的这么不堪,有谁是生下来就躺在钞票上?没有什么生活不需要付出除非寄生,也没有什么生活不可以惬意除非悲鸣与无病呻吟……”

我们整理了一些,或许看完你会有共鸣。

上海并非多元包容

只是大家各顾各没空关注你

那位想做音乐的哥们,提到上海的多元包容。说如果回到小城镇会被异类。其实并不是上海有多元化有多开明有多包容,而是你我各自活着,没有谁关注谁没有谁嫌弃谁。如同浪潮下的小鱼,互不干涉互不拯救。最多凝视彼此几秒,又重新滚回波涛各自沉浮。

多元包容,并非上海给予的而是一群多元包容的人创造了这个环境

是多元是包容,但是不是上海这个城市给的包容,是一群多元和包容的人聚在了一起创造了一个这样子多元又包容的环境。冷漠,不是因为冷血无情,而是掩饰无能为力的面具。不是不想帮,而是自身也难保。

年轻就是用来试错的每个漂泊者都有各自艰辛与憧憬

年轻就是用来试错的,只有犯过错付出过代价,才会看清自己是谁,自己后面的人生应该怎么走,这就是成长的代价。

现在的年轻人有点能力的都往大城市跑,像武汉一些省会城市都看不上。请求把上海的优质资源分一点给其他城市,中国14亿人口,大城市就那么几个。

如果学不到任何东西,也没有晋升空间,四千只是二三线城市饭店服务员的工资水平,那还不如静下心来,想想自己真正的出路在哪里,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提高薪水,钱不是万能的,但是它确实是衡量我们价值的一种最直接的体现,也能让自己和家人生活有所改善。每一个在外漂着的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文章,上面写满了憧憬,惊喜,艰辛,汗水,眼泪等,就像网络上经常能看到的一句话一样,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不管在哪里,记住自己都要好好的。

50岁沪漂23年,年薪终于千万“叔叔我40岁才结婚”

现在年轻人太浮躁,不肯静下心来从底层踏踏实实干上来,我是快50岁的老同志了,23年前回到上海,清晰记得当时月薪只有3500块加上不发达地区补贴2000块,是从单位最低级别做起的,虽然5500块这个收入在当时来看温饱是没问题的,但实在谈不上高级,不过叔叔我踏踏实实干了10年一步一个脚印混上中层,10年才混上中层呀!快40岁才结婚,那时候年薪才勉强够到百万,但是有了行业知识和资源的积累,40岁以后就厚积薄发了,到现在年薪终于到了8位数,固定资产也有了几套房,总算混上中产阶级,也可谓苦尽甘来了!

城市的繁华与我无关“我一定要回去,为了我那未竟的人生目标”

我在大城市漂泊过,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最深刻的感受还是:城市的繁华与我无关。虽然离开了,但是在大城市里的那种无力改变现状的感觉和大城市特有的“一切都有可能”的特质依然在心间萦绕。我羡慕文中那个自律的人,每年能读30到40本书,反观自己一年的一本书,实在是有些羞愧难当;我也羡慕那个坚持做编辑的人,不是她的工作而是她对自己的思考和对自己人生的领悟。

我在老家,在一家厂里做苦力,拿着还可以的工资进入了职业疲惫期,我渴望改变自己的人生,但没有方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达到基本的生活条件,但又害怕这个努力的过程会搭上我的一生。我怕啊,我还有理想,还有因此拒绝过别人的倔强,我不想在这里耗费了我的时间和精力,我想要快速达到这个过程的终点,因为我还想回大城市去!我知道我一定会回去的,我也一定能回去,为了我那未竟的人生目标。可是啊,我似乎改变现状的能力都没有。

网友怎么喜欢思想绑架别人“在没有资源的家乡挣扎才是良民?”

我琢磨怎么网友就真的都喜欢思想绑架别人?人家走出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得被你们骂,合着一定要在没有资源的家乡挣扎才是良民?回头问一句你给自己家乡做了什么贡献,回答只有“你又做了什么”这样无意义的反问句。我认识不少朋友都是去外面学习了技术知识回来自己开店创业的,倒是你们直接依据别人的现状就打死断定他不回家乡?不觉得滑稽。

这里有一些争议:比如“不建设自己的家乡蹭现成……”

1、不把家乡建设起来,总是去蹭现成的,能实现什么?后人呢?

2、这么伟大,敢问你做了什么呢?你是给家乡建了铁路还是修了希望小学?网络莲花?

3、不需要有这么伟大的目标,只要你在家乡工作就是给家乡的经济建设添砖加瓦,懂了吗?

4、你的家乡也是外地人建设起来的,说的别人好像白拿钱呀,人家是付出了劳动辛辛苦苦,自己血汗钱挣来的,有什么不光荣的?

5、都想往外走,那是憧憬。其实到后来还是觉得是自己家乡好!

6、有能力在大城市立足还行,是个人都想去闯会头破血流,不如脚踏实地在其他地方实现价值。

7、想得真美,年轻时到别人家霍霍,老了溜回去养老。

8、你以为大城市的繁华最大的依仗是什么?本地人吗?

9、没有这样一个个打工本地人,我寻思这城市里都剩下什么了?

10、最最抛弃你的就是你家乡!别把自己当回事,在你家乡人眼里,其实你什么也不是,除了你隔壁的认识你,谁会注意你?

11、建设靠一个人能行吗?资金,技术,政策哪里来?家乡只适合养老。

12、有人问我为家乡脱贫工作做出过什么贡献?我只能无奈的告诉他:我离开了家乡。

“人间淡漠疏远也是种安全边界”

喜欢你的文字,也认可你的观点,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淡漠疏远也是种安全边界。

“吹响了索命的号角”

不是多元也不是包容,是拖着沉重的躯壳缓缓前行,是麻木到无暇思考的赚钱机器,这种节奏是很刺激,但也吹响了索命的号角。

“刚毕业工资三五千正常”

刚毕业的年轻人3~5K正常工资。那些想要大几千的,假如你是老板你也不会给小白开那么多,大把有经验的人竞争岗位。

“钱给够了别说996,住公司都行”

呵,不就觉得刚毕业的没钱好忽悠吗。好工作别人会跳槽?钱给够了,别说996,住在公司都行。还3-6个月,年轻人黄金工作年龄就那么十几年,哪有这么多时间和垃圾公司耗,找错人浪费资源,那是企业HR的责任。

最可气的是才进公司啥都不会不学不肯吃苦不愿意加班,我们这些那个不是这么熬出来的。

在北上广深没有贵人难出头

还是伟人的话:农村包围城市,先在城市挣些钱,到农村搞些副业,再到二线城市买房生活,耗在北上广深,没有伯乐贵人相助,没有出头之日,因为你压根都见不到。

60后北漂老阿姨,月薪近万元

唉,看了评论区的小兄弟姐妹,都不容易啊你们都家人们供养出来的希望,但着实坚难,我是60后北漂的老阿姨老家政员,今年的工资快到万了这是一个不被人们看好的职业,但是我们这代人没有学历只能干这个,给有钱人和需要我们的人做饭搞卫生,北漂20年了最终还是要回到自己的家乡养老去,快了快被淘汰和下岗了。

“进了吴淞,忘记祖宗”

天堂是什么样的?子曰:远者来,近者悦。北上广深,就是多数人心目中的天堂。什么叫“进了吴淞,忘记祖宗”,这就是沪漂的真实写照。上海,实际上真的是海纳百川,外地人到上海,你们不要怕听不懂上海话,因为,上海人已经不说上海话了!

阜阳太富裕还是大城市人太穷?

有时候感觉我和网上的人生活的不是一个国家。我公司招业务员三千基本招不到人,三千五有新人问,四千才能招到老手。我这还是在五线小城市,上次说起步三千被人喷了个底朝天。我已经弄不懂了究竟是真的阜阳太富裕还是网上的人都在干月薪三千的工作?按说我们阜阳是全国排的上号的穷市,真是呵呵了。不过,坐办公室的工资还是低,会计两千八还是能招到的。

剩在家乡的大部分眼高手低好吃懒做

最有能力的在一线城市打拼,次等的去了省会城市,再去除那些进企事业单位的,还能剩下什么样的,估计余下大部分是眼高手低,好吃懒做的。

反对:那可不一定,一线庸人也不少,农村也不乏能人,区域和平台的优势会让不少人误认为个人有多大本事。一线的精英未必能干得好一个村长。

年轻人是廉价劳动力,收入都花在开销上

因为年轻人都想在大城市寻找属于自己的机会,希望能拼出一片天,这种想法本身没错,但是成功的始终是少数,拼几年,看清自己的能力,再选择未来的方向,但相当多的人最终是沦为廉价劳动力的,并且硬扛着,其实生活水平比在老家玩要低得多,大部分收入都花在生活开销上了。我觉得拼搏是对的,但是老这么硬扛着是不对的,人还是要看清自己。

回老家能做什么呢?

回老家能做什么那?我是搞软件的,带着一家三口在上海漂着。当初想想如果是学医或者当教师肯定会回了。故乡容不下身体,他乡容不下灵魂。

生活从来都不易,哪里都一样

生活从来都是不容易的,特别是对我们普通工薪一族。身处东北,年轻时候从本地最大的央企辞了铁饭碗,去社会上追求梦想,那一年我21岁。漂泊了四五年,发现自己无论是知识还是能力,都没有办法在社会上有所成就。赶上原来的集团公司下属外企招工,又参加考试回来了,一晃,二十多年。换了大三居,买了车,老二快十岁了,这些年厂假期间自驾游去过上海、杭州、西安……有时候很喜欢南方城市,总体比东北要好不少。但是,自问没有那个能力也是枉然。前几年公司在青岛、天津、佛山开分厂,让本部过去支援建设,领导问过我,不用奋斗就可以很好生活,想了想父母和亲友,还有自己的年龄和心态,放弃了。有些遗憾,但不会后悔。也许,安逸舒适才是自己最想要的。希望每一位看到我留言的朋友都能幸福平安!特别是年轻的朋友,有时候取舍的选择最艰难,无论如何,都别后悔!

“承认自己比人低一等,我不觉得丢人”

一堆人挤破脑袋去上海付出大半辈子换不来一套属于自己的小户型,为了面子硬说自己不是沪漂,那你告诉我你是啥?承认自己比人低一等,我从来不觉得这是什么丢人的事情,理想再美好,现实就是残酷的,人,就是有高低贵贱,即使不好听,但他就是现实,你可以努力改变它,但首先你必须承认它。

“没有生命就没有一切”

所谓的精英就是社会机器上的一个齿轮,一个零件。社会机器从来都不会因为缺你一个零件就停止。所以要善待自己,没有生命就没有一切。

与其漂着“不如建设生你养你的家乡”

我无意喷这些人心比天高,事实上,北上广深只适合高学历,我指的高学历不是985、211之类,而是清北高材生,还适合在地主,父母就是本地人,要么就非富即贵的人,咱们平常老百姓,普通大学生到这些地方都是打工一族,太辛苦了,吃青春饭,你根本体会不到生活的美好,挤地铁,租廉价房,工资捉襟见肘,唉,真不如建设生你养你的家乡。

眼高手低是当下90后00后的通病

“我90年的,年收入百万。”

弄清楚自己哪里行,自己适合什么,那踮起脚尖又能做什么,学到什么,这才是根本,不要做典型的怨妇,眼高手低才是当下90-00的通病,我也是90年的,年收入百万吧,但是我毕业时候做市场,可以不要提成,试问你这种心态如何能行?取舍是需要你停下脚步来琢磨的,而不是看见哪个成功了,就去酸,而不去做。

留在上海,只为虚荣

有梦想没有错。没有梦想与死尸有什么区别。错的地是很多人之所以留在上海,只是因为上海的繁华。爱好的是虚荣。尤其是文中的有一个,年纪轻轻都得了二个癌症了,还不死心,一看到那满街的霓虹灯就迷醉。如果是因为这个城市与家乡人的思想不同更包容、工作更广阔留在这里还可以理解。要是纯粹就是爱那份繁华,那就算了吧。受的委屈不同情。

在上海一切皆有可能:

70后,高中学历,日子越过越好

70后的沪漂看了以上事例,感同身受,我是96年到上海的,只有高中学历,漂了2个多月就想回老家,但是2个多月的生活让我喜欢它的节奏感,当时有一部电视剧《上海的早晨》的主题歌“要生存先把泪擦干,走过去前面是个天......”时时激励着我,后来我考取了“会计上岗证”从事出纳工作,在一家外企工作一直到现在,嫁了上海老公,生活有保障,儿子明年考大学,所以一切皆有可能,加油吧,沪漂们!

03年飘到上海,在上海找到了真正想要生活人生目标,从此下定决心不活出个样来绝不罢休,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目前在上海有自己的生意,年入百万左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做为漂叔希望你们新加入的漂友,脚踏实地先积累人脉和生存经验,不要眼高手低太高看自己,努力去适应去拼吧!

11 年硕士毕业,放弃上海户口,上海事业编,回到三线家乡,就是不想每天早起,花两三个小时在充满血丝的交通上,还为别人卖命。日子过得太压抑。但申城永远是我的第二故乡,10年过去了,越发觉得当年决断果决正确。

我们大多数人生活在富豪、有钱人、贫穷与乞丐之间那些人

大城市,小城市,其实生活都不容易,大多数人都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有句话说得好,前面骑马,我骑驴,后面还担担的,说的就是生活现状。生活不要攀比,更不能消沉,只有不断的努力和奋斗,才有可能改变自己的生活。社会底层生活的你我他,有些东西是我们能实现的,更多的东西是我们能看见、享受不到的,还有很少的一部分,我们这一生也许是闻所未闻的。富豪,有钱人不是一个概念,贫穷与乞丐也有不同。我们大多数人就是生活在富豪、有钱人与贫穷与乞丐之间那些人。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相比大城市的生活节奏,我觉得我们在小地方一个月挣个一万来块,更舒服些,每天不用挤公交,不用租房子,每个周末还能带着家人去附近景点玩玩,挺好的!大城市人才济济,要混出名堂还真是不容易,还不如回来建设家乡。

既然选择了漂泊,就义无反顾、风雨兼程

工资待遇都比我高几倍了。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既想钱多安逸又想出人头地的生活,没有辛勤的付出是不可能的。什么叫奋斗?既然选择了这座城那就去适应它,不要眼高手低的去做事,这样下去你的人生经历将是一无是处。我十年前在上海打工工资从1400起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只休息三十天左右,如今应该对得起自己了。所以坚持就是胜利!

没车没房没户口,但是你们有青春啊

虽然没车没房没户口,但是你们有青春啊,你们可以用尽自己的岁月打造着那个根本不属于你的城市,最后带着见过世面的回忆回到那个你曾经感觉没希望没发展的小城继续自己没落的人生,放心吧任何大城市都绝不会记得你这个屌丝,会用最快的速度抹掉你存在过的痕迹,用这个位置迎接一个全新的年轻的没车没房没存款的新人,继续着前任的足迹。

漂泊者像燃烧过的火柴棒

人在外地漂泊,终归大多数人还是要落叶归根的,外地人只能给城市做贡献,只要不能成为当地人是享受不到发展红利的。北上广每年数千万的人给当地添瓦加砖,却只有极少个别人才真正融入其中,绝大多数人就向燃烧过后的火柴棒,当无法继续贡献燃烧只剩下灰烬时,就只能黯然离场,回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

在老家应该就是带孩子做饭,在上海我学会上进、靠近时尚

“目前同时有三份收入”

好像消极的比较多,我来了差不多十年,一年比一年好,这个地方让我学会了上进,也靠近了时尚,目前同时有三份收入,虽然不多吧,总是看的到希望哒。十年前的我和现在的我没有办法比。如果在老家我应该就是在家带孩子做饭并吃成胖子。

十里洋场声色犬马

“自己和老家那些朋友同学不一样”

陆家嘴高档写字楼,南京西路豪华商场,各种高逼格的party,声色犬马的会所,各种洋人海归,光怪陆离的大都会让很多人沉迷,身在其中很陶醉,也感觉自己和老家那些朋友同学与众不同,其实剥离开那些根本不属于自己,离自己很远的东西后,你会发现自己还是那个自己,其实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月薪四五千,浪费生命和时间

没有1-2万的月薪,在北上广深就别混了。如果只拿区区四五千元的工资,纯粹等于浪费时间,浪费生命,浪费大好青春。主要是大城市生活成本太高,最憋屈的房子,一月租金也要一千多,最简单的生活费一月也要一千多,再加上交通费,电话费,生活杂支,每月肯定净光。不敢吃,不敢喝,不敢应酬,不敢花销。等于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人性压抑,精神紧张,自信受挫,前景无光。与其这样瞎胡混,不如回家种红薯。

梦想、青春、远大前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就像狄更斯写得《远大前程》里,我们都有自己的梦想,不尝试怎么知道自己的定位在哪里?趁着年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本就是无可厚非。年轻就是资本,这时的青春就是需要释放和消费的!

“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吃水不忘挖井人”

在上海打工,一个除了消费高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二个是饮食品质不如家乡(好多打药的家禽和蔬菜,水也是,省事点喝自来水,舍得点喝桶装),三个是竞争激烈导致睡眠不足(经常性加班)等等,即便你自我规划的再合理,现实总是要妥协(指的上在上海打工环境的现实,不包含在老家),讲真,老家真没那么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的态度心理,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吃水不忘挖井人。

“我还是希望孩子留在我身边”

我还是希望孩子留在我身边,在哪里都有发展空间,人生短暂,普通人也是要人做的,在家乡房子几十百多万,车也不是问题,出去漂,压力大,房都买不起,成家就更难,父母老了可以照顾,年轻人上班,老人也可以帮助看好小孩子,我们年纪大的人跟现在的年轻的思想不在一条轨道上。

不管是沪漂北漂,都有自己的酸辛“时间,会给你一切!”

我2000年来北京,如今20年整了,前两年才终于算是扎下根,带着老婆孩子,偶尔也会一起感慨人生:只要有理由继续漂着,就坚韧些。时间,会给你一切!

北上广相对自由点

其他城市更残酷。挣得少还得忍着。因为工作机会太少了。在北上广起码可以任性点不开心就换个地方,很无奈自己也生病了,这个世界就没有什么值得你倾尽全力的,除了你的身体。

“别人享受生活,你在挤地铁”

非要去那钢筋混凝土地狱干什么?人家在家玩游戏,你在挤地铁,人家在公园散步,你在挤地铁,人家回家坐着看电视,你在挤地铁,人家在约会,你在挤地铁,人家在家陪孩子玩,你在挤地铁。反正别人在享受生活,你都在挤地铁。

趁年轻拼一拼,见见更大场面

现在年轻人工作可不就是拿身体换金钱?一二线城市现代化建设强,各种设施完善,年轻人向往这样的城市生活,同样要求的工作强度也更大,看起来就是等价的交换。是年轻人,都想趁着年轻去拼一拼的,见一见更大的场面的。

“我四十岁了,还没去过上海,非常向往在那里生活”

我四十岁了,还没去过上海,非常向往在那里生活。我的愿望是孩子能考上海大学,入上海户,我们就可以买房了。

“假如时间能倒流……”

我99年来上海,工作了10几年,最终在把家安在了和这座城市相邻的昆山。生活得越久越感觉找不到不到归属感。假如时间能够倒流,我宁愿守着故乡过平静的生活。然而,我也不后悔,只要你足够努力,这个包容的城市能满足你所有想要的答案。

无房无户口、漂在上海的,估计都是十八线穷人

“我们的城市叫南通,一个GDP破万亿的非著名城市”

无房却爱漂在上海的,估计都来自十八线城市家境不好的,我们城市和上海一江之隔,但凡漂上海的早就在家里人帮助下,在上海买了房才不回来,没人无房无户口会傻呵呵一直在上海,我们基本上也不羡慕上海,我们在本地工作收入不算高但没压力节假日开一小时车去上海玩玩,让我们定居上海都没兴趣。我们的城市叫南通,江苏又一个GDP破万亿的非著名城市,距离上海一小时车程但是生活豪无压力。

人活着境遇各有不同,不必过于执着

一个城市,足够大的城市,一个足够大的一线城市,注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来填补它。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很正常。有能的人留下来加强建设城市和自己的梦想,觉得太累的可以考虑离开了,因为人活着的境遇各有不同,不必过于执着,因为那样会丧失自我。

“在北京和上海,没有强大的内心是不行的”

上海和北京这样的地方,不像其他的二三线城市,你可能打拼几年也未必能接触到本地的上层。但北上深这里,随处可见高端生活品质的人群,无形之中会给你一定的压力,产生一种失落感。在这,没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是不行的。

“年轻人都爱虚荣”

年轻人都爱虚荣,都认为北、上、广、深是人间天堂,我是02年从中国银行买断出来的,当时我的月工资近三千(不算季度年末奖,在我们北方也就是小县城),我承包土地当农民,我在国内买房的地方首先选生态环境好的地方,大城市再好的地方和乡下蓝天、白云、碧水比也差远了,现代科技有它的好同时也有它的弊端,乡下不是没有发展的空间,实际是大有广阔天地,任你飞。

漂,没有定点的尘埃落定“喜欢漂,这是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但是就有人提出鼓励去漂啊。这究竟是什么样的社会现象。好的坏的还是其它的。就像人对时间的感受,小孩子对开始时间的感受就像是从地下感受的。“漂”单从字的理解也就是漂在天空的尘埃,没有定点的尘埃落定的。就像述说的主人说的那样。能够在表面光鲜亮丽的生活工作。实际上呢?光环下面的是多么不尽人意苦不堪言的,事物都是两方面的,得到的或失去的,应该是一个等同的。人心不足蛇吞象。像微软或者说国内的互联网大佬又几个,年轻人全世界有十八亿算一下有亿分之几……有天赋的人有几个,完成还得下面的团队给你做基础事件。欲望,目标定低一点。就像若贝尔奖最高物理学奖国内至今没有人获得,那是要有天赋的人。喜欢漂,这是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90后在这个时代难很多

在大城市生活, 带来的是眼球上的新鲜与真实 。相反背面是压力的 焦滤的 ,但别无选择家里没有大山 。发挥自我价值 ,感受身边朋友的光环 ,发现我们90后在这个时代要比其他代人难好多 加油95的我们不惧未来 披荆斩棘。

这个城市,生活不会怠慢你

我是个最老的沪漂,75年去上海,进入普通国企当工人,踏踏实实上下班,业余时间读点书,后单位分配了点小房子,结婚成家,养子,在大如今都市生活充实,过平常人家生活,勤劳当家,富贵不足,儿子结婚,购买了住房,小康有余,幸福感满满,一辈子平平淡淡,如今拿足够的退休金,像小年轻一样,很早就玩微信支付宝,网购上瘾,反正退休金够我消费,天天跑步,唯一爱好就是摄影,人到七十,没有三高,所以希望年轻人,不要刻意自己什么漂,上海这个城市特别包容,只有自己踏实干,这个城市,你的生活不会怠慢你的,真的。

我们多少都有精神疾病吧?

每一句都同感身受,看着好心酸,就仿佛说着我和我周边的人,光鲜亮丽的外表下都是一身苦水啊,工资低的人一大把,30出头岁牙齿都脱落的,得了癌症做了手术的,工作没日没夜的等等所以一般挤地铁上班时候见很多人吵架。这种环境下人都特别敏感,一点就爆。哎,看了一本书写着现代人都带有至少一种精神疾病,就是说这样的我们吧。

漂在深沪七八年,钱多了快乐却没了

对,我也是在深圳上海漂泊了七八年的人了,虽然说薪资肯定要比家里城市要高很多,但是我发现越来越失去快乐了,钱多了,快乐却没有了,所以我准备明年回家乡工作,虽然苦点累点,工资少点,但是我会过得很踏实,快乐且充实。

-完-

对于漂泊异乡,有人积极有人消极,但生活是公平的,你耕种过必然会收获,付出过自然会有所得。选择自己的选择,并承受其带来的失败与成功,渺小与伟大,燃烧过,奋斗过,就是无悔的青春,所有的经历都是人生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