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投白银风电 绿色发展好风光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吴正楠

迎风起舞,逐日前行。2007年成立以来,国投白银风电有限公司从西部青海的青藏高原腹地荒漠,到东部渤海之滨的天津,用一个个落地生根的白色风机和一块块深蓝的光伏板,筑起了国投电力绿色发展新高地,构建风、光等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的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新格局。

国投白银风电酒泉项目员工

戈壁滩上的坚守

常年与风沙作伴,与戈壁为伍,用青春在高原上追风逐日,是地处海拔2800米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宗加镇贝壳梁国投白银风电人工作的真实写照。

国投白银风电是第一家在海西州都兰县和格尔木市建设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的公司。茫茫戈壁荒滩上,国投白银风电贝壳梁风电项目距最近的宗加镇20公里,距格尔木市140公里,距都兰县城296公里,8名平均年龄29岁的员工坚守在这里,确保风机安全高效运转,清洁能源源源不断送到千家万户。

今年33岁的陶晶现任国投白银风电有限公司青海贝壳梁风电项目副总经理。从2010年7月到公司上班后,就一直坚守在青海。“这里海拔高,气候干燥,自然环境恶劣,但我们缺氧不缺精神,缺氧不缺斗志,缺氧不缺奉献。”陶晶说,干风电就要耐得住寂寞,熬得住孤独,生活单调但有目标。

身处青藏高原腹地的陶晶和同事们经常顶着风沙巡检,排查风机故障,经常一忙就到深夜,最长的一次风机故障排查连续进行了三天。2019年7月,陶晶和同事们自编自导自创了《巡检之歌》:“风雨无阻纪律严,巡检就是保安全,奉献才有美好明天……”用歌声唱出了职业心声。

国投白银风电青海格尔木光伏项目职工戚娅倩2016年入职,今年元旦刚结婚,爱人在北京读博士,她上班的光伏电站距离格尔木市区30公里。“我们工作性质独特,平常上班住宿舍,休假就回景泰了。”戚娅倩说,这里距离市区远,快递送不到,自己很少在网上买东西。

疫情期间,坚守生产一线的甘肃酒泉一风电项目总经理史旭春被隔离45天,这个时候妻子又去武汉抗疫一线抗疫33天,两个孩子一个8岁,一个4岁,只能让老人帮忙照看。

在地处甘肃瓜州北大桥的国投酒泉第二风电厂记者看到,员工都是4个人或者6个人住一间宿舍,方圆50公里是戈壁荒滩,生活用水都是从几十公里以外的地方拉来的,风吹石头跑,冬季严寒,夏季酷热,条件异常艰苦。“由于建厂早,老机型故障高,员工白天在现场处理风机故障,晚上经常在室内写报告。”甘肃酒泉二风电项目副总经理谢建成说。

去年7月硕士毕业刚入职国投白银风电的易宁在酒泉一风电项目开始了为期半年的基层工作。“与大城市相比,这里虽然艰苦,但对自己的人生是一种历练。”易宁说,在基层真实了解到一线的生产情况,有利于以后的工作。

为了能让同事回家过春节,公司回族员工马元更是连续6年春节坚守在青海风电项目现场值班。正是这些执着坚守团结协作的90后员工,在默默奉献中把取之不尽的风光资源转化为绿色电能,让搁置了数千年的戈壁荒滩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数据显示,国投白银风电2020年1月发电量同比增加4.41%,2月发电量同比增加18.42%。

刘雪松的工作室

新能源让戈壁荒滩焕发出生机活力,也成为年轻人技术创新的新引擎。

建厂早、机型老、设备老化、故障多,是国投白银风电瓜州两个项目共同存在的问题。“风机过了生产厂家的质保期,解决故障全靠职工自己。”国投白银风电有限公司甘肃酒泉一风电项目总经理史旭春说。

国投白银风电酒泉风电项目风机频繁报出“变桨故障”等告警,致使几台风机停机,严重影响了风机设备的健康运行和项目发电量。每一次要想风机重新转动,就要更换“身价3万元”的“变桨控制器”备件,对正在“瘦身健体、降本增效”的项目来说,无疑是“巨额开销”。

面对这一难题,90后员工刘雪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下定决心攻克这一难关。他白天在风机上开展定检工作,晚上在工作室忙碌,最终经过无数次试验攻克了这一难关,让每个“变桨控制器”从3000元外委修复费降到5元自主修复费用。截至目前,仅这一技术就为公司节约备件采购费用200多万元。

从对风电知之甚少的毛头小伙子到风电行业的技术能手,刘雪松成为戈壁滩上的“技术大咖”,先后获得国投集团“技术能手”、甘肃省“陇电工匠”、酒泉市“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2018年6月,公司成立了第一个创新工作室——“刘雪松创新工作室”。

发现“超速保护开关无法校验,存在检测转速频率不准确、误动、拒动”的问题后,刘雪松便反复翻看相关书籍和资料,进行原理图设计改进、程序编写,制作可以测试超速保护开关装置。仅用14天,刘雪松就发明了超速保护开关测试仪,解决了困扰项目多年的技术难题。刘雪松坦言,14天的辛苦,申请了1项实用新型专利,换来200台风机体检神器,值!

看到“校正偏航凸轮开关维护要120分钟,占用大量机组维护时间”时,刘雪松带领同伴在风机偏航平台内蹲守,细心观察机组偏航时偏航大齿与凸轮开关动作对应关系,最终研制出一种快速调节风电机组偏航凸轮开关的装置。

就这样,一项项专利发明诞生了。在刘雪松攻坚克难持续创新精神的感染下,戈壁滩上掀起了学技术比创新的热潮,师带徒,传帮带,人人参与技术创新的发展局面,成长起了张磊、李文海等一批技术能手。公司通过让员工大范围的交流学习,岗位交叉工作,让一个个技术的门外汉成了行业里的行家里手。仅2019年,公司已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9项,累计获得12项,待授权16项,完成各类技术改进共11项。

为绿色发展而努力

“志存高远,行者无疆;志行合一,风光无限。”秉承这一发展理念,围绕做大做强做优新能源产业,白银风电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上,正向具有行业竞争力的一流智慧化新能源公司迈进。

国投白银风电建设的敦煌光伏发电站是全国首个大型地面光伏电站。走进位于敦煌市七里镇的国投敦煌光伏发电站,映入眼帘的是成排的光伏板。“这是全国首个大型地面光伏电站,十多年来为公司光伏发电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国投白银风电甘肃敦煌光伏项目总经理季健翔介绍,这里风沙大,沙粒细,一般都是白天发电,晚上维护,每年3月和10月都冒着严寒开展光伏板清扫维护工作。

正是国投白银风电人的尽心履职,敦煌光伏项目被授予2019年度全国太阳能光伏电站生产运行统计指标对标西北地区甘肃省敦煌地区4A级奖,这是敦煌光伏项目连续四年获此荣誉。

据介绍,自开展对标工作以来,项目积极推进对标管理工作,采取各种措施不断优化太阳能资源指标、电量指标、能耗指标、设备运行水平指标、设备可靠性指标;克服设备老化引起的效能衰减和设备缺陷等问题,大力推进组件技改等增效工作;积极开展设备消缺、定检维护、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提高设备利用率和设备可靠性。今后,通过强化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提升设备管理水平,不断改善、不断创新,争取在后续对标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记者在白银风电青海格尔木光伏项目看到,荒漠上的光伏板熠熠生辉,周边的沙丘种起了成片的防风固沙树木。“以前这里是一片荒滩,有了光伏电站后,我们种了树和草,沙丘也不移动了,生态环境好多了。”青海格尔木光伏项目安全专工郑有明说,新能源是朝阳产业,个人作为公司的一分子,为绿色发展努力作贡献,我感到很荣幸很自豪。

郑有明的话代表了一线员工的心声。从光伏到风电,从高原到大漠,执着坚守奉献清洁能源就是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自2007年成立以来,经过13年的发展,国投白银风电已构建起了全新的风光电新能源产业发展格局,正为美丽中国建设奉献更多的清洁能源。

The End

主办:甘肃经济网

编审:李成侠 责编:李兆洲 编辑: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