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选产业 多措并举促脱贫

脱贫致富快,全靠产业带。

2016年“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开展以来,安徽省池州市安庆商会依托“安徽宜善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安徽省工商联的精心指导下,在池州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和市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迅速行动,主动作为,立足帮扶村的实际,找准结合点,因地制宜选产业,多措并举促脱贫,积极探索扶贫长效机制,不断激活贫困户内生动力,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立足本地资源

精准选择脱贫产业

池州市石台县原来是国家级贫困县。池州市安庆商会的帮扶村——塔坑村位于该县矶滩乡西北边缘,青山环绕,绿水潺潺。全村总面积1.3万亩,其中耕地只有800亩,人口252户共1002人,其中劳动力人口600人,人均耕地面积0.46亩,是一个以农、林、劳务输出为主要收入的山区重点贫困村。虽然这里生态环境优越,但人均耕地面积小,土地贫瘠投入产出效益低下,导致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如何扬长避短将村内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池州市安庆商会结合自身实际,深入帮扶村调查走访,在反复进行市场预测、社会效益分析的基础上,商会11家会员单位共同出资105万元注册成立“安徽宜善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流转160余亩闲置土地,采取“商会+项目+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制定了生态种植野葫芦和富硒稻的产业扶贫方案,种植的野葫芦和富硒稻当年实现产值近60万元,给当地贫困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整合商会优势

创新产业扶贫方式

池州市安庆商会成立时间较早,会员人数众多,涉及领域广泛,具有资金、人才、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多种资源。如何才能有效地将商会的资本、技术、人才优势与贫困村的土地、劳动力、特色资源有机结合?安徽宜善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产业扶贫模式至少给贫困户带来三方面好处:一是盘活了贫困户的闲置土地,有效解决了土地荒废、劳动力流失、贫困户脱贫等问题,每年给38户贫困户带来直接收入5万余元,户均增收1316元;二是实现了贫困户就近务工,每年可为贫困户增加务工收入20余万元。三是村民通过组建农业合作社,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年终可获得股本分红收益。此外,商会利用人才和技术优势,在自身创新种植理念、讲求科学种田的同时,鼓励村民更新观念,大胆尝试,引导他们走向科学种田、科技致富之路,让广大村民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

增强造血功能

探索扶贫长效机制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企业家的应有担当。要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脱贫不返贫,探索建立扶贫长效机制、激活贫困户持续增收的“源头活水”是关键。为提高贫困户的持续增收能力,池州市安庆商会制定了十年发展规划与年度实施计划,并专门成立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调度和推进。

项目一期投资200万元,完成种植业的配套设施及主要农产品的种植,目前投资基本到位。通过种植野葫芦、富硒稻,再套种适宜当地土壤生长的黄精、猕猴桃、大樱桃、水蜜桃等果木,提高收益。同时,根据土壤特性和气候条件,指导当地村民科学种地,高效种田,严格按照有机无公害食品要求种植“千企善”牌富硒米,增加村民收入。公司还计划建立电商销售平台,帮助当地村民销售农特产品。

项目计划二期投资2000万元,完成旅游设施配套及相关旅游项目开发。公司计划利用塔坑村山环水绕、空气清新宜人的条件,在山边建造度假小木屋,每屋配有相应的菜地、农田、果木和垂钓设施,为游客提供观光、运动、休闲、娱乐、餐饮、住宿等乡村旅游综合体验,实现旅游业和现代农业的融合发展。

发展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群众,造福一方百姓。2018年7月18日,时任安徽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刘莉来到扶贫基地,详细了解了项目的建设和推进情况,并对这种“融产业扶贫、项目扶贫、技术扶贫、就业扶贫于一体”的扶贫模式给予高度评价。她指出,要充分利用资源,动员大家积极参与扶贫活动,号召在外务工人员,回村参与扶贫工作,共同带动全村发展。

安徽宜善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积极做好产业扶贫、技术扶贫、就业扶贫的同时,注重做好公益扶贫,缓解贫困户燃眉之急,让他们感受来自社会的温暖。公司已向石台县矶滩乡捐赠“千企帮千村”就业扶贫资金8.677万元;向因火灾烧伤的贫困村民蒋正旺捐款1.6万元;向38户贫困户发放中秋慰问礼品,价值3万余元。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该企业负责人表示,民营企业家作为沐浴改革春风、先行富裕起来的一部分人,积极投身精准扶贫、大力参与扶贫开发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本报记者文雪梅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