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甘蔗地里的别样观摩会:甘蔗粉垄“145”种植成焦点

1月6日上午,在崇左市江州区新和镇卜花屯甘蔗粉垄“145”种植示范区,一场别样的甘蔗种植技术观摩会正在上演。这次观摩会的焦点是甘蔗粉垄“145”技术模式。

新和镇卜花屯甘蔗粉垄“145”种植示范区,种植面积100亩,这100亩甘蔗是2020年5月15日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联合崇左市三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使用甘蔗粉垄“145”技术模式种植的甘蔗,与传统种植方式的甘蔗对比,长势更加旺盛。

当天,还进行了甘蔗粉垄“145”专用粉垄机演示作业。农机驾驶员在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二级研究员韦本辉的指导下,驾驶着甘蔗粉垄“145”专用粉垄机在甘蔗地来回穿梭,一次性完成了超深耕深松、开沟、施肥等作业,然后,由甘蔗种植机种植,完成整个粉垄甘蔗种植任务,让前来参加观摩会的崇左市糖业发展局、江州区糖业发展局、广西农业科学院、广西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等单位有关领导及相关专家惊叹不已,人群中不时发出阵阵喝彩。

甘蔗粉垄“145”专用粉垄机演示中

据介绍,这是韦本辉联合广西粉垄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发的甘蔗粉垄“145”专用粉垄机,实施的甘蔗粉垄“145”技术模式,即一年粉垄种植、四年宿根、五年累增原料蔗5吨,其宽窄行种植,窄行粉垄宽90厘米、深50厘米、甘蔗双行种植,宽行行距为1.6—2米,科学合理布局蔗地利用空间。其核心是将原来传统种植1亩甘蔗的肥水集中到粉垄种植带的3分地,每年增产糖料蔗1吨或1吨以上,其他7分地用于休养生息、恢复地力;5年后,再在宽行部位进行窄行粉垄,实行新一轮的“145”,如此循环,确保蔗地可持续高效种植利用。

韦本辉与工作人员在讲解甘蔗粉垄“145”专用粉垄机耕作特点、种植模式

“甘蔗粉垄‘145’专用粉垄机最大的特点就是用空心‘两刀钻’双钻头垂直深旋耕,土壤呈颗粒状悬浮,土深且不乱土层,实现最大化利用土壤养分、水分和氧气等‘天地资源’。同时,土壤在螺旋形钻头刀片快速切割中获得瞬间高温处理,激活了土壤的速效养分。而且经过粉垄处理的土壤疏松通透性好,在雨水浸泡下也不容易粘结。”韦本辉介绍道。

观摩现场

据介绍,甘蔗粉垄“145”专用粉垄机在普通耕地条件下,耕作深度可达40—60cm,每小时耕作可达11亩,每亩油耗2升左右,成本约12—15元,与同类拖拉机犁耙相比成本较低。

粉垄耕作后种植的甘蔗地,土壤蓬松有弹性。韦本辉与工作人员对粉垄之后的土地进行了深度测量,经过测量,耕地深度为55cm,比传统的犁头式耕作深度加深了一倍左右。

参与甘蔗粉垄雨养项目研究的广西大学农学院李素丽教授介绍,2020年首次采用粉垄甘蔗“145”技术模式种植的甘蔗,根系十分发达,蔗茎更加粗壮,叶片厚且挺直,光合效率高,植株抗倒伏、抗旱等各项性状明显优于传统种植,特别是在甘蔗糖分方面效果显著,比传统模式种植的提高了1—1.5个百分点。

粉垄技术种植的甘蔗比对照田的甘蔗

崇左市三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平海告诉记者,他负责的甘蔗粉垄“145”种植示范区,2020年11月28日经专家测产每亩增产1.09吨,因长势良好,收成喜人,计划今年扩种到千亩。

在观看甘蔗粉垄“145”技术模式耕作演示后,江州区糖业发展局罗春毅表示深受鼓舞:“干旱问题是江州区甘蔗生产最大的发展瓶颈,通过采用粉垄甘蔗“145”技术模式,不仅可以让疲劳的土地休养生息,还能提高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利用率,这对江州区甘蔗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将有重要的作用。”

来源 | 记者 卢秋英

视频拍摄 | 林耀群

编辑 | 黄子婧

校对 | 方秋丽

值班二审 | 张子弘

值班三审丨邓武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