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千古丨痛别“帕米尔雄鹰”!

1月4日,被誉为“帕米尔雄鹰”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优秀的塔吉克族共产党员拉齐尼·巴依卡,为救落入冰窟的儿童不幸离世。
据了解,1月4日13时50分左右,正在喀什大学接受培训的拉齐尼·巴依卡途经操场旁人工湖时,看到有一名儿童在湖中的冰窟内挣扎。
他和同学木沙江·努尔墩一前一后奔向孩子落水处,因冰面较薄,试图将孩子拉出冰窟窿的拉齐尼迅速坠入水中。
图片
视频截图
当天喀什气温低至-6℃,湖水冰冷刺骨。最终,托举起孩子生命的拉齐尼·巴依卡却将自己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
图片
资料图:拉齐尼·巴依卡在帕米尔高原巡逻路上。
深圳卫视深视新闻记者与拉齐尼·巴依卡颇有渊源,曾在2018年采访过拉奇尼·巴依卡一家,讲述他们一家三代传承戍边的故事。
图片
2019年8月,深圳卫视记者与拉齐尼·巴依卡合影。
得知拉齐尼·巴依卡出事的消息,最早来自于扎依尔发布的一条朋友圈。两张拉齐尼·巴依卡的照片,一张照片里,他戴着标志性的毡帽,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立于人民大会堂前;另一张照片里,他佩戴着全国爱国拥军模范的绶带。那条朋友圈配文:英雄,一路走好。
图片
扎依尔是我们之前去塔县拍摄专题片的向导,结识拉齐尼·巴依卡就是通过他介绍的。我们怀着一丝侥幸向扎伊尔求证,还没等到回复就看到了媒体发布的新闻。
从6日晚上起,各个媒体接力发布纪念拉齐尼·巴依卡的内容。黑白新闻照片里的他,仍旧是那副黝黑硬朗的面孔,那双深邃又明亮的眼睛。
图片
(深圳卫视记者王涛 拍摄)
回想起2019年与他一起度过的那个下午,凛冽的寒风灌入喀喇昆仑山脉的峡谷,散漫的牦牛寻着浅浅的草坪,一双可爱的儿女围坐在拉齐尼·巴依卡身边,他用当地语言唱着《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歌声伴随着悠扬的琴声传得好远。
拉齐尼·巴依卡一家祖孙三代都是优秀护边员,他的父亲是红其拉甫边防连义务巡逻向导,拉齐尼·巴依卡退伍后从父亲手中接过使命,也成为红其拉甫边防连的一名巡逻向导。几十年来,慕士塔格峰和艰险崎岖的千里边防线见证了他们一家三代人守边护边的感人事迹。
图片
(深圳卫视记者王涛 拍摄)
驻守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红其拉甫边防连,有一条全军最长的陆地巡逻线。由于地势险要,只能借助牦牛巡逻,不能乘车。拉齐尼·巴依卡十几岁便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探路、查看地形、熟悉地理位置。2004年,刚从部队退伍的拉齐尼·巴依卡继承父辈使命,成为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军人。
60多年来,诚信和责任一直激励着拉齐尼·巴依卡一家默默无闻巡逻在祖国的千里边防线上。他们家先后有10头牦牛累死在巡逻路上,9头牦牛摔伤失去劳动能力,但他们家却坚持不要一分钱的补偿。
拉齐尼·巴依卡曾多次荣获国家和自治区道德模范、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优秀护边员等荣誉称号。2020年10月他又获得“全国爱国拥军模范”荣誉称号,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同年11月,他又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图片
资料图:拉齐尼·巴依卡(左)与同事在帕米尔高原巡逻路上。
微信里与拉齐尼·巴依卡的对话,停留在了2020年8月15日,那时我们正在忙着筹备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的直播报道,想请拉齐尼·巴依卡参与直播,让观众们也看一看那些曾让我们流连忘返的塔县风光,看一看高原上的牦牛,听一听他真挚动人的歌声。
图片
(深圳卫视记者王涛 拍摄)
一生只做一件事,很难。三代人同做一件事,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正因为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历经8年,中国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拉齐尼·巴依卡是愚公,也是英雄。
图片
(深圳卫视记者王涛 拍摄)
部分来源:新华社,综合新疆广播电视台、中国喀什网、天山网、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记者 / 隋啸 刘达奇 支丙然
编辑 / 庞诗凡 王贝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