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迈践行新发展理念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图片
俯瞰海南生态软件园。袁才 摄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中华民族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回眸“十三五”,展望“十四五”,澄迈发展令人欣喜,鼓舞人心。
这五年,澄迈地区生产总值跨越式增长,在全省各市县排名中位列第四,在非地级市的县市(区)中稳居第一;
这五年,澄迈产业结构不断调优升级,由原来的工业主导型经济向服务主导型经济转变;
这五年,澄迈“五网”建设日趋完善,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
……
奋进“十三五”,澄迈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认真执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扣“三县三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于复杂严峻形势中抢抓机遇,于经济下行压力中迎难而上,积极作为,砥砺奋进,实现县域经济平稳增长,改革创新不断深化,生态优势日益彰显,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时间的书页不断掀开,发展的命题日新月异。迎接下一个五年,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丽澄迈建设迈出新步伐。
多领域改革 营商环境不断提升
在位于澄迈的海南生态软件园,注册一家企业要多久?
在填写《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书》、企业核名、线上递交材料、线上审核之后,海南一村一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春国不到3小时就拿到了企业营业执照。
海南生态软件园孵化楼的企业服务“超市”,集纳了工商、税务、商务、公安、社保、公积金、银行及第三方服务机构。“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来这里办事,真的像逛超市一样方便。”杨春国由衷地点赞。
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让企业“足不出园”即可办理工商、社保、公积金等多项业务,这是海南生态软件园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的东风,不断创新服务和审批机制取得的硕果。
“十三五”期间,澄迈县锐意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成效渐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全省树立了优化营商环境标杆。
作为全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单位,澄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取得突破。海南生态软件园投资项目落地时间由原来的328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老城开发区审批提速90%以上;全面推进“一窗综办”改革。按照事项关联度分领域设置了企业开办专区、社会事业专区、工程建设专区、婚姻登记专区、不动产专区等五大类综合窗口,政务大厅窗口从原来的45个精简到29个,窗口缩减率达41%。窗口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政务服务新模式,持续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便利度、满意度。
在商事制度改革方面,各类手续大幅简化,从2015年“三证合一”到2016年“五证合一”再到2017年“多证合一”,颁发的营业执照总数持续增加。2020年,澄迈县新增市场主体10566家(其中企业6493家、个体户3978家、农合社95家),比去年同期增加25.37%,新增注册资本496.5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 38.77%。截至目前,澄迈累计市场主体41594家,其中登记企业数为17035家,个体户23129家和农合社1430家;累计注册资本2349.25亿元。
“多规合一”改革扎实推进。《澄迈县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完成编制并获得省政府批复,解决了各部门共71项规划各自为战的问题,消除总规、土规、林规矛盾斑点17.7万个,建立起全县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多规合一”综合信息平台得到进一步完善,规划实施、约束、管理、督查、执法上的“合一”开始运作,“一张蓝图干到底”进入实施阶段。
图片
一名教师在澄迈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咖啡专业班授课。舒晓 摄
与此同时,财税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公务用车改革、供销社改革、殡葬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有序推进。
发展数字产业 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澄迈经济逆势增长,活力十足。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澄迈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4.2亿元,同比增长4%;完成税收49.88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由负转正。其中,海南生态软件园实现税收29.26亿元,同比增长59.7%。数字产业的异军突起,成为引领澄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前三季度经济亮点,实际上是澄迈县多年来坚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结果。”澄迈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澄迈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人才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做好马村港、“海澄文”同城一体化、互联网产业等“港、城、网”三篇文章,让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持续释放出动力和活力。
多年来,海南生态软件园坚持围绕绿色科技主线,不断创新和升级产业,确定了“数字贸易策源地、数字金融创新地、中高端人才聚集地”的定位,重点发展“一区三业”,即区块链试验区、数字文体、数字健康、数字金融等重点产业。同时,不断完善相关配套,建成包括教育、医疗、商务、居住等于一体的产业微城,让企业“在公园里工作,在生活中创新”。
人才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来,澄迈县依托老城开发区、海南生态软件园等重点园区,在增强创新策源能力上下功夫,深入实施人才驱动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持续增强,园区经济不断壮大,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活力逐步激发。
2018年4月13日以来,落地海南生态软件园的牛津(海南)区块链研究院先后吸引上百名来自牛津大学、麻省理工、苏黎世联邦理工等全球顶级院校的优秀科学家加盟,具有国际化背景的人才占比超过50%。
2019年全县高新技术企业有5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9家,总量全省第二。澄迈县先后荣获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等殊荣。
此外,澄迈县充分发挥“农业科技110”的龙头作用,积极开展病虫害防治,栽培养殖等技术培训和指导;目前,澄迈县拥有9家农业科研机构,并与中国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校签订合作协议,集聚了强大的科技后援团。
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澄迈县出台一系列措施推动新产业发展,新动能不断培育壮大,互联网产业保持高速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低碳制造业、现代物流业实现较快发展。11个重点产业趋于成形成势,2019年全县11个重点产业实现增加值210.8亿元,占全县GDP比重的63.8%,11个重点产业呈现质效同步提升的发展势头。
补齐短板 民生福祉不断增强
翻开这5年澄迈的“民生账单”,数不清的暖心变化,记录着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获得感,也见证着人民持续上涨的幸福指数。
图片
澄迈金江镇黄竹村脱贫户王正波(左一)在养鸡场收集商品鸡蛋。舒晓 摄
过去5年,澄迈加乐镇加朗村村民王贤祥在当地政府帮扶下,发展养鸭产业,顺利脱贫。去年,王贤祥的妻子外出务工,每月收入2000多元,自己则独自在家起早贪黑照料鸭群,养鸭年收入25万元,建起新房,成为乡邻口中津津乐道的脱贫典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落下一个人。“十三五”期间,澄迈县始终把扶贫攻坚作为一号民生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扎实推进“两不愁三保障”措施,扶贫投入力度持续加大。2016年至2019年累计脱贫人数22822人。2019年,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达9799.96元,是省定标准的2.6倍,实现全县所有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提前一年消除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
“日子越过越好了,吃穿不用愁,看病就医方便,身体越来越棒!”澄迈县福山镇花场村的文化广场,七八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围坐在一起喝咖啡、拉家常,感叹过去几年生活的变化,老人的笑容、健身器材、绿树红花,构成一幅温馨和谐的画面。
过去5年,澄迈健全县镇村三级卫生医疗服务网络,实现村村有卫生室,门诊次均费用、住院次均费用均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同时引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中医院、省妇幼保健院、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等省内外优质医疗资源,分别与澄迈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和县皮防中心进行医联体合作。此外还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合作,在富力红树湾建立了海南健康管理研究学院,全县医疗水平进一步提升。2019年,澄迈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达97.57%,人均预期寿命79.9岁,高于全省水平。
过去5年,澄迈真金白银投入教育事业。华东师大澄迈实验中学、iSchool微城未来学校、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海南外国语学校、海南力迈中美(国际)学校等一批优质名校项目先后落地澄迈,教育高地迅速崛起。2020年,澄迈投资11.3372亿推进海南中学美伦校区项目建设;总投资为2.3498亿元在大丰、加乐、中兴、永发等四镇建设集中寄宿制办学;新建7所公办幼儿园建设、改扩建3所公办幼儿园。澄迈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迈上新台阶。
过去5年,澄迈“五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态势。“路网”延展织密,“水网”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电网”升级改造成效明显,“气网”建设稳步推进,“光网”基本建成。
图片
在澄迈县桥头沙土甘薯合作社,农户在品尝地瓜。阮琛 摄
截至2019年,澄迈累计投入13.1亿元建设交通扶贫六大工程,建成通车里程937.436公里;建成410宗供水及饮水安全工程、11座大型供水厂和2座大型污水处理厂;投入1.31亿元建成电缆管沟108.3公里,新建和改造线路490.9公里;燃气管道铺设87公里,天然气管道开通居民用户达7.7万余户;2019年新建5G等各类通信基站305个、自然村光网229个,实现所有行政村和自然村4G信号100%覆盖,实现光纤宽带100%覆盖……
一大批惠民举措结出丰硕成果。澄迈人均GDP从2015年49890元,增加到2019年的66414元,保持高于全省人均GDP水平,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高。
(海南日报策划/贾飞 撰稿/肖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