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三五”】打造“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 让绿水青山永驻延安

2017年,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三部组织专家评审后,将陕西省列为全国首批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区,延安市被确定为首批建设试点市。

三年来,我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按照“梁、峁、坡、沟、川”共治,“水、土、林、田、人”共利的原则,统筹兼顾,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打造绿水青山新延安。

龙石头梯田改造及配套工程项目是安塞区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选址安塞区招安镇龙石头村和枣湾村。项目启动以来,安塞区首先对两个村原有无法耕种的砂砾地进行土壤改良,建设了高标准农田,同时在杏子川河修建拦河拱坝,取地表水作为灌溉水源,不仅增加了耕地面积,也为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打牢了基础。

安塞区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办技术员 李祖前:

拱坝长是33.4米,建成之后给龙石头村、枣湾片区灌溉用。龙石头主要种植西瓜,大田西瓜亩产都在1万多斤。

针对梯田坡面大、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安塞区还采取紫穗槐植物护坡和六角生态砖护坡两种方式进行防护,并对河道两岸环境进行提升。

安塞区招安镇枣湾村党支部书记 高玉红:

这边原来都是沟渠,农民乱扔垃圾,环境卫生比较差。通过山水林田湖项目给我们修建了暗渠,上面覆土,弄成耕地,增加了耕地面积,同时也彻底改变了村民乱扔垃圾的现象。

安塞区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办主任 赵虎:

山水林田湖项目的前期规划设计中,我们做到三个结合,一个是与群众的产业发展意愿相结合,二是与社会资本投入相结合,三是与人居环境建设相结合。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岸固,堤绿,水清的要求,建设了生态护岸,既提高了农防标准,又美化了人居环境。

龙石头梯田改造及配套工程改善了农田,让群众受益,宝塔区在川口乡安寺村、白庄村等地实施的马四川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也有同样的效果。截至目前,已经实施梯田整治109公顷,修复田间道路16公里,河道综合治理5.9公里,林草植被恢复与林草改良20公顷。

宝塔区农村综合改革服务中心副主任 任世鹏:

我们因地制宜,充分尊重当地村民意愿,修建了7个堰塘,极大地治理和改善了生态环境,达到“水不下山、泥不出沟”的目标。

随着马四川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川口河水质提升,河道防洪能力日益增强,也让流域内耕地和果园找到了灌溉水源。

宝塔区川口乡榆树台村党支部书记 胡生华:

我们村有很大的变化,修了路,挖了堰塘,在山上又栽了树。现在山绿了,水清了。

宝塔区农村综合改革服务中心副主任 任世鹏:

在宝塔区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我区编制了实施方案和工程设计方案,制定出符合我区现状的“一条主线,五大支流”实施构架。重点实施了张天河、贺沟口、马四川、碾庄流域、延河甘谷驿段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和延河阳柳桥至朱家沟段湿地修复工程,实施面积606平方公里。通过三年的治理,试点项目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百姓的幸福感显著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2020年,延安市共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34个、总投资35.58亿元,目前32个项目完工,完成投资34.87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11.34平方公里,新增雨洪调节能力3287.52万立方米/年。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延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黄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