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模式,急群众之所急!南京着力解决民生诉求痛点堵点难点

召开联席研判协调会、推进会、会办会,推行市级部门领导接听12345热线机制常态化,建立预警机制等,着力解决民生诉求急难问题;设置“应急包”,将有限经费整合后集中使用,优先解决民生“急难险重”问题;成立办理12345工单工作室,把群众诉求当成帮办事项;组建“老党员工作室”,成立办理12345诉求党支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今年以来,南京政务等相关部门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为抓手,大胆创新工作机制和模式,解决了大量民生诉求中的“痛点”、“堵点”和“难点”。

创新机制模式,确保民生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为解决群众身边痛点、堵点、难点等问题,南京市各级各部门各展所能,一项项行之有效的创新机制、模式和做法不断涌现。

今年以来,针对疑难复杂事项,南京市政务办会同市委宣传部、编办、市政府办公厅、司法局等职能部门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召开联席研判协调会、推进会、会办会20余场,现场督查18次,发出督查意见书4份。12345热线平台建立民生热点难点问题日报、月报制度,定期向市委市政府报送物业管理、疫情防控、营商环境、垃圾分类等群众诉求数据分析报告,特别是对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堵点、难点问题认真梳理,坚持高位协调,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与此同时,推行市级部门领导带班接听12345机制常态化,市人社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交管局等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接听电话。今年截至12月22日,各单位领导带班接听59场次,接听市民来电1184件,其中在线答复793件,在线解答率66.98%。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各区也同步作为、关口前移,创新建立一系列相应工作机制。

玄武区建立“3+X”会办模式,“3”指区编办、司法局、行政审批局,“X”为诉求涉及单位;秦淮区建立预警机制,凡同一事项诉求超过10件的,及时协调各方会商解决;建邺区边探索、边总结,主办了“热线数据与政府治理能力创新研讨会暨小区治理研讨会”;鼓楼区赋予社区部分经费支配权,在一定金额内无需报批,先行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栖霞区建立移送机制,对承办单位存在随意退单、敷衍、不作为等情形的,移送区纪委、作风办处理。

按照“首问负责、指定负责、兜底负责”原则,一批疑难杂症得到了有效解决:对全市4000余件渣土车噪音扰民诉求,各承办单位均能按照联席研判组意见,积极做好矛盾化解工作;针对未成年人网络游戏退费纠纷,雨花台区组成工作专班,并聘请律师协助维权;长期无法解决的金地风华楼盘机动车位尺寸偏小问题,也已明确由市住房保障和房产局牵头研究解决方案;青奥体育公园路灯管养、栖霞区“断头路”车辆违停管理、幕燕滨江风光带占道经营等疑难事项也正在有效解决等。

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成为社区居民“连心桥”

“老党员工作室”是南京栖霞区尧化街道组建的党建工作品牌,在12345诉求办理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成为社区居民的“连心桥”。

尧化街道副主任蒋苏闽介绍,挂牌成立的13个“老党员工作室”,覆盖全街道所有社区,共有210名政治素质过硬、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基础深厚的老党员担任驻室成员,年龄从60岁至77岁不等;同时选派2至3名“青年兼职助理”加入工作室,协助开展各类活动。

胡福顺是尧化街道尧石二村居民,也是常年在“老党员工作室”上班的一位老党员。今年7月,胡福顺在网格巡查中听到居民反映,单元门口存在雨水倒灌问题,再不解决就要向12345反映。胡福顺随即向社区反映,并到现场勘查。结合经验,胡老提出了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的方案,即在单元口建设一个缓行坡道阻隔水流。在胡福顺的带动下,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用水泥、黄沙将路面加高后形成缓坡,解决了雨水倒灌问题。

一年来,先后组织现场会办124次,解决了雨污分流、市政设施损坏、物业管理、停车管理等疑难工单1000余件;召集相关单位责任人参加协调会42次,化解房产交易、房屋质量、行业监管等矛盾40余类3000余件……这是南京江宁区行政审批局(政务办)今年来的成绩单,其中凝聚着“红梅站”尤其是“悦•梅”党支部的心血和汗水。

“红梅站”是江宁区审批局机关党委特色党建品牌,共设有9个支部,其中“悦•梅”支部就是12345热线党支部。今年4月成立的“悦•梅”党支部坚持一线化解矛盾、一线解决问题、一线联动处置,从疑难工单现场会办、协调入手,对于出现职能交叉和职能空白的疑难工单,牵头责任单位第一时间推进问题解决。在“悦•梅”党支部表率作用下,全区各类工单办理效率明显提升,平均办理时间2.5天,比规定办结时限5天节省了一半。

“应急包”快速解决诉求“堵点”,工作室专门办理群众求助工单

“今年汛期,街道未接到一张因管道堵塞、树木断枝扰民导致的诉求工单。”南京宁海路街道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一成果的取得,得益于街道在全市率先设置、启用的为民解诉求“应急包”。

所谓“应急包”就是市政设施、绿化养护应急处置包,也就是一种专项经费包。

今年4月,第一个“应急包”设置,资金为50万元。今年8月,宁海路街道收到求助工单,反映汉口西路134号小区围墙被树木挤压开裂,居民希望立即消险。经现场核实,此小区产权单位为某高校,因2棵大树树根胀裂导致开裂的围墙总长约27米,开裂段约15米,与地面落差近7米。

由于产权单位表示解决流程较长,该街道立马决定从“应急包”中抽出8万元资金先行处置,对接园林部门办理了修剪砍伐树木手续,仅1天就将树根作了处理,8天内完成了对破裂围墙的专家论证和拆除重建。8个月来,该街道利用“应急包”共清理和维修下水管道55处,修剪树木57处,清理喷涂式牛皮癣百余块等。

“一年来,工作室办理了7000余件12345工单,满意率93%。”南京鼓楼区行政审批局副局长随永告诉记者,这个工作室是鼓楼区湖南路街道小邱工作室。

“要把诉求消除在萌芽状态,让群众有获得感。”该工作室负责人邱晓军常常挂在嘴边的这句话,也是工作室成立的初心。

真心服务,换位思考,正确看待每一个工单,把诉求当成帮助事项,是工作室每个成员的共识。“加强和诉求人的沟通,这一环节尤其重要。”邱晓军说。

不久前,因设计原因,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湖南路街道大富里1幢房屋下水道从1楼住户家中经过,因年久失修,管道已失去排水功能,经常造成堵塞,房产部门也多次进行了疏通,但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接到诉求后,工作室立即到现场核实,发现诉求属实。当时小区正在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人员联系了施工单位,但施工单位表示管道不在治理范围。为此,街道一边和诉求人进行沟通解释,安抚其情绪,一边积极联系楼栋建设方申报立项。最终,管道被移至室外,问题彻底解决。

为方便社区居民、辖区企业和驻区单位及时反映诉求和意见,南京瑞金路街道还在各小区统一设置意见箱、登记簿和“12345投诉现场受理点”,做到接诉即办。同时,该街道率先建立了“关口前移、接诉即办”工作机制,要求工单承办科室和社区首接负责、马上就办、及时反馈,有效化解了小区物业管理和服务、停车管理等民生重点难点问题,基本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

通讯员 宁政服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缪礼延

校对 丁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