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原”候选人王存华与5万名农村儿童的“读书梦

王存华在如悦的家王亚娟 摄

人民网濮阳12月25日电 (时岩)近日,2020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候选人(集体)正式产生,国网濮阳供电公司职工王存华名列其中,王存华在全省“捐建23座童书馆,惠及5万余名乡村儿童”的故事渐渐为更多人了解。

王存华是共产党员,也是从人民中汲取营养成长起来的职工作家。公益之路,她走的时间并不长。2013年,一次濮阳黄河滩区扶贫走访,让她心中有了放不下的牵挂。“要让农村孩子成长也有书香相伴,要让知识帮农民斩断穷根、实现致富梦想!”

因为这句誓言,她一干就是8年;因为这句誓言,她发展起500余名爱心志愿者,在全省捐建“十分有爱”童书馆23座,惠及5万余名乡村儿童。

王存华是文化人,她深知“文化的作用”。干了17年新闻宣传工作,王存华陆续出版16本专著,在《中国作家》《小说界》等报纸杂志发表作品40余万字,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作家。长期的扶贫实践,王存华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她创作的电力扶贫长篇小说《向阳而生》被誉为“准确把握了一线扶贫的现实生态”。

万事开头难,为让黄河滩区和贫困儿童有“童书馆”,让图书在农村孩子间“漂流”起来,王存华制作了精美图书漂流卡,取名“十分有爱”。没有经费,王存华就在自己每本书版税中抽出一元钱,结对帮扶困难和留守儿童。想法付诸实施的第一年,她投入2000余本图书用于“漂流”。

“只有在农村建立固定的儿童图书馆,才能有效解决贫困和留守儿童读书难的问题。”王存华的想法得到单位同事的支持,全体职工开展“每人每天捐出一毛钱,全年捐出36元钱”的募捐活动。2013年儿童节前夕,第一座“十分有爱”童书馆在濮阳县董家楼小学建成,100余名留守儿童从此有了自己的图书。

为让更多的农村孩子有书读,王存华四处奔走。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在范县石王野村和吴老家村,又有两座童书馆落成。同年8月,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也成立“十分有爱”工作室,将她的智力扶贫模式在全省大力推广。

王存华不停奔走,“十分有爱”先后在安阳、南阳、信阳、驻马店、焦作5个地市落地生根,参加的志愿者,也由最初的十几人扩展至500多人,童书馆也由单一的提供课外读物,扩展至心理辅导、安全培训、结对帮扶、陪留守儿童过节、拍全家福等多项内容。“我要再努力一点,让‘十分有爱’再多一些,这样就能让贫困儿童和留守儿童离知识更近一些!”王存华说。

对于黄河滩区的贫困村庄来说,王存华送去的不仅是书,更是知识、文化和温暖。

2016年,王存华到濮阳县渠村乡义务支教,第一次见到坐在角落的沉默女孩小如悦。小如悦刚刚7岁,父母在国外打工,3年才回家一次。因为长期与爷爷奶奶生活,她变得沉默寡言。热心的王存华不仅教小如悦文化知识,还在课堂上有意提问,锻炼小如悦勇气。此外,王存华还多次将放暑假的孩子接到家中,教她穿衣搭配和审美,为她心中种下希望和梦想。

在爱心和书香的浸润滋养下,小如悦性格开朗了。随后,小如悦在首届“十分有爱”小学生作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我会为大学梦努力的,因为王阿姨说只有自己有了知识和文化,以后才能在社会发热、发光!”小如悦说。

濮阳范县吴老家小学的小君茹,是王存华长期帮扶的另外一个孩子。小君茹的父亲和奶奶都是残疾人,家境贫寒。3年前,小君茹得了脑膜炎,性命危在旦夕。王存华和“十分有爱”的志愿者们前后捐赠6万余元,将小君从死神的手中夺了回来。在王存华鼓励帮扶下,小君茹爸爸在村里开起诊所,组建了新的家庭,摘掉了贫困的帽子,生活又重新燃起希望。

7年公益路,其实也不短。王存华的真诚付出,让她成为滩区贫困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爱心和文化的种子播进孩子们心里,正逐渐成长。而她组建的作家联盟,捐建童书馆23座,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农村处处开花。

“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员的本职!即使我只是一束微光,也要努力燃烧发出热量,做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传播者和践行者!”王存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