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宝“藏”|西藏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0.6岁

图片
(海报拍摄:晋美多吉、觉果 海报制作:张宸、旦增努布)
新华社拉萨12月21日电(记者王泽昊)“今年我已经一百岁了,现在有病了能及时治疗,医药费也可以报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感谢党和国家让我过上了幸福的晚年。”拉萨市德庆镇顶嘎村百岁老人巴珠高兴地说。
来自西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数据显示,西藏的人均期望寿命从西藏和平解放初期(即1951年)的35.5岁提高到了70.6岁。2012年至2019年的7年间,西藏人均期望寿命提高了2.4岁。今天的西藏,越来越多的老人像巴珠一样,实现了长寿愿望,仅德庆镇70岁以上老人就有375人。
被称为“世界屋脊”的西藏,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高寒缺氧,严苛的自然环境考验着这里的生命,而旧西藏黑暗的农奴制更让人的生活雪上加霜。“在旧西藏,人一旦生病,常常寄希望于打卦问卜、求神拜佛。我很庆幸活过了那段黑暗岁月。”曾当过农奴的巴珠老人说。如今,他每年从政府领取各种补贴1.3万多元。
近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西藏经历了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自治区成立、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西藏的各项事业取得了飞跃式发展。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工作,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西藏卫生健康事业发生格局性变化。评价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人均期望寿命指标的明显提升,就是最好的例证。
图片
3月24日,在西藏山南市加查县热果村,109岁的索朗卓玛(右)和妹妹次仁行碰头礼。 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数据显示,西藏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由2016年的109.9/10万、13.87‰、18.65‰,下降到2019年的63.68/10万、8.9‰、11.37‰。此外,西藏实现全区290余万人群包虫病筛查全覆盖,全区人群患病率由2016年的1.66%降至0.26%。
西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格桑玉珍介绍,近年来,西藏不断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形成了分级诊疗疾病谱549种,明确了市、县、乡、村四级医疗机构诊治疾病谱,全区7地市实现了医联体全覆盖,成立各级“医联体”79家。
图片
3月24日,在西藏山南市加查县热果村,109岁老人索朗卓玛的曾孙女们在院子里陪老人说话。 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在昌都市八宿县乃然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居民次旦措姆告诉记者:“一些头痛脑热的小病在安置点医务室就能解决,而且县人民医院离家也很近,我们再也不用为看病发愁了。”
新旧西藏两重天。和平解放前,西藏只有3所设备简陋、规模很小的官办藏医机构和少量私人诊所,从医人员不足百人。如今,西藏的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到1642个、卫生技术人员26150人,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覆盖了整个雪域高原。
图片
2019年4月24日,在西藏山南市人民医院,来自安徽的儿科援藏主任许愿愿(中)与援藏检验科主任医师夏红灯(右)指导本地医生对高危新生患儿进行救治。 新华社记者 张汝锋 摄
自2020年1月1日起,西藏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了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和基金管理等六个方面的统一,形成了以基本医疗保险为基础、大病保险为补充、医疗救助为托底的“三重”制度保障。
此外,医疗援藏工作成效显著。自2015年实施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以来,北京协和医院等8家医院(单位)作为牵头单位,65家“三甲”医院作为包科医院,以院包科形式承担西藏医疗机构的人才帮带、专科建设等工作。
图片
2019年3月20日,在西藏拉萨市堆龙德庆区顶嘎村巴珠老人的家中,人们共同庆祝老人99岁的生日。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截至目前,结合全区疾病谱,依托支援医院,西藏已重点建设164个科室,重点打造心血管内科、妇产科、儿科等101类具有高原特色、符合群众就医需求的拳头科室,全区“1+7”(自治区人民医院和7市地人民医院)医院进入发展黄金期。
格桑玉珍表示,随着国家和自治区逐年加大投入,西藏医疗卫生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全区各族群众卫生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