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动物园真烦恼

台北市立动物园近来连续发生食蚁兽和石虎逃跑事件,让动物园管理人员很是烦恼。那要如何防止动物脱逃?台北市立动物园发言人曹先绍说,每种动物逃脱的状况不同,要依照其习性设计不同环境来防止。

台北市立动物园发言人曹先绍表示,清点园区动物要依动物习性和照养方式,并不会一次性在早上或晚上清点。很多动物逃脱的状况都令人意想不到,包括这次石虎逃脱,也是后来通过监视器影像才得知,它会去挖掘人工仿岩的小洞,让洞变得越来越大,从而逃离场地。曹先绍说,人工仿岩在10年前可能没有问题,但如今可能会有些小洞,这些小洞被动物看见后,伸爪挖一挖就变成大洞,再挖大一点,动物就可能从洞穴逃脱。“不经一事不长一智,经过这次才知道仿岩可能会让动物逃脱,后续也会检查各区的仿岩是否有同样的状况。”

园内食蚁兽母女则翻越设有电牧线的栅栏逃脱,当时仅寻回小食蚁兽,食蚁兽妈妈却下落不明。所幸动物园员工后来在距离园区三四公里远的深坑林家草厝山头附近,发现食蚁兽妈妈并送回动物园中,目前它健康状况稳定。

据园区介绍,其实许多动物都有脱逃的习惯。即便园区工作人员自认场地设计完善,但动物也很聪明,园内的逃跑常客长鬃山羊,因栖息地有斜坡,常利用环境跨越电牧线逃跑。红毛猩猩、黑金刚或长臂猿也因为周遭植物茂盛,在嬉戏游玩的过程中攀爬植物离开,但因为长期照养依靠人类,只要保育员一出现,就会自己回家。

据台媒报道,早年台北市立动物园还在圆山时,就曾有鳄鱼趁台风溪水暴涨之际乱跑,在动物园周围被找到,3年后再次逃跑,最后在社子岛发现,被五花大绑抓回园区。还有大蟒蛇、老虎、澳洲白鹤都曾逃脱,吓坏游客。后来动物园迁到如今的木栅,因设备完善,脱逃事件大幅减少。

至于要如何清点动物并防其逃跑?曹先绍说,要依照动物习性规划不同清点方式和防逃机制,例如夜行性与日行性、网笼与放养就完全不同,得针对各种可能来设计防逃机制,每次喂食也都会点名。

新竹市立动物园长杨础远说,新竹动物园从2017年休园重新规划后,针对不同动物习性进行设施环境设计,防止脱逃。像马来猴、长臂猿善于攀爬,因此圈养灵长类动物的区域,主要以“猴岛”方式设计,将动物的活动范围限缩在水池中央的岛上,峭壁上也设有通电围篱。新竹县六福村野生动物园表示,为了防止狮子、老虎等猛兽逃出伤人,园区用数米的双层铁栅栏围住,同时也有通电设施。

高雄市寿山动物园曾发生“河马逃脱记”,当时发情的河马不仅伤及管理人员,一度还惊动霹雳小组打算实弹射杀,最后出动麻醉枪射击河马小腿,才结束一场6小时的“河马惊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