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妻深山养65箱土蜂,外地人一来全跑光,大娘:一分钱没让赔

(视频:时长2:41)
图片
近日,晋南一场落雪后,城市内的积雪很快消融,笔者和朋友驱车前往山西夏县泗交镇的中条山腹地,去探寻雪景。沿着崎岖山路,穿过重重大山,在一山脚的拐角处,笔者看到了一排排的蜂箱,头顶白雪、整齐有序地摆放在山脚下。蜂箱在晋南农村并不少见,但是如此规模庞大的还真不多。有蜂箱必然有养蜂人,笔者顺着蜂箱的走向,寻到了这户人家。
图片
宽敞的院子里,几只倔脾气的鹅看到陌生人,伸长了脖子,“嘎嘎|叫着做出攻击状。鹅的叫声引来了主人,一位大娘从房间里走出来。山里人多淳朴好客,大娘也没有猜疑我们的来意,说院子里冷,到屋里暖和暖和,就直接邀请我们进了屋。进屋前,笔者看到大娘的院子里,有一群鸡,还有两只猫,一幅长期生活的景象。
图片
大娘姓席,今年71岁,老伴卢大爷,比她大一岁,两家人世代都是住在大山之中。席大娘是村子里的养蜂“土著”,有着先天的养蜂优势,她从幼年就跟着妈妈养蜂,从小学习,成年嫁人后,把这个技术带入夫家,卢大爷就跟着她一起养蜂。席大娘说:“我养了将近60年的蜂了,以前我妈只养5窝,后来发展到8窝,传到我和老伴手里,最多的时候养65窝,那是相当壮观。”图为慈祥热情的席大娘。
图片
“普通的蜂蜜,是摇出来的,摇出来就能卖钱。我养的是土蜂,也叫中华蜂,一年只割一次,一窝蜂最多割20斤蜜,有的只能割10斤。这种蜂蜜很稠,价格也高,能卖到50块钱一斤。不过,我没有卖过那么高的价格,我一般都是一斤30-40块这个价格。所以养了一辈子蜂,其实没有赚到钱,产量太低了,还有风险。”席大娘所说的风险发生两三年前,这件事让她一直耿耿于怀。
图片
两年前,席大娘所在这块山里来了个外地人,带来了一批意蜂放,因为意蜂体积大,又比较凶猛,不但到她家的土蜂蜂箱里吃光了蜂蜜,还把土蜂要么咬死要么全吓跑了,席大娘损失惨重。“一开始我也不懂,其实他们来的第一年,我的蜂就跑了20多窝,我都不知道啥原因。第二年他们又来了,这一次弄得65窝蜂全跑光了,我才明白是咋回事。”席大娘说。图为席大娘和老伴今年刚养的土蜂。
图片
村子里的人让席大娘找外地人赔偿,但她最后却让人一分钱没掏就走了。“我小儿子劝我,说叫人家走了再不来了就算了,赔啥啊。我一想也是,这动物界的事情,咱们人还真管不了,赔多少是个理儿啊,以后不来就行了,毕竟大家都是为了生活。”席大娘叹息道:“从那以后,我和老伴觉得没照顾好蜜蜂,一狠心,就从大儿子那边搬出来,住在小儿子家旁边,盖了这个简易的房子,就是为了照顾蜂。”图为席大娘在招呼养的两只猫。
图片
搬过来后,席大娘和卢大爷重打鼓另开张,从3窝土蜂开始养起,到今年就发展到了19窝。为了更好地照顾蜜蜂们,大娘还把家里的棉被围裹在蜂箱上。“冬天山里的气温低,小蜜蜂也害怕冷呀,必须保护好它们。”卢大爷指着蜂箱说,棉被围起来的就是住有蜜蜂的,没有围的都是空箱,“看起来蜂箱多,规模不小,但目前大多都是空的,我俩在等待它们壮大的那一天。”
图片
席大娘拉着笔者去看她和老伴住的房子。房子很简陋,是用木头和泥土混合盖起来的,因为是临时居住,外表和室内都很简陋。从房间的摆设可以看出,席大娘是一个热爱生活的老人,条件虽然不好,但生活气息却很浓厚,她把自己和老伴的合影挂在墙上,从年轻时的黑白照片到老年时拍的彩照,全都有。“比起那些常年在外跑的养蜂人来说,我们的住处就显得很‘豪华’了。”大娘笑着说。
图片
“我们山里人,对生活的要求不高,过得去就行。我这一辈子养了四个儿子,都说我的负担重,日子会很难,但是也都过去了。如今大儿子都50多岁了,小儿子也40多了,都在外打工,儿孙满堂了。”席大娘说,自己也是个爱美的老太太,年轻时候模样长得也还行,也肯吃苦能干活,虽然没有赚到钱,但养蜂养活了一家人,老了还能干,就再多干几年。
图片
席大娘居住的大山,盛产药材,春天的风景最美。临走时,大娘邀请我们明年再来,她说今年新养的蜜蜂都是新窝,没有办法割蜜,明年来了就有成熟蜜给我们吃。“你们一定要来,山里的冬天光秃秃地没有什么好看的,等到春天坡上坡下都开满花,空气也好,是世外桃源,城里看不到的。”笔者挥手告别大娘大爷,期待明年再见面,到那时候,一定能喝一碗中华土蜂蜜。大河乡土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欢迎点击关注,阅读更多暖心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