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将开展首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

2020年至2022年,北京将开展首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记者从北京市政府下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各区、各部门陆续制定普查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普查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本市还将推广普查试点的“房山经验”。

今年1月至11月,根据国务院普查办的统一安排,北京市选定房山区开展全灾种、全链条的普查试点工作。截至11月底,房山区全部完成了试点范围内的8大类、22小类、78项调查任务,八个牵头部门完成所有调查数据的汇集,探索完成了试点范围内主要灾害风险评估和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

房山区应急管理局局长王春年介绍,通过试点工作,此次试点初步摸清了房山区灾害风险的底数,实现4个“首次”:一是首次采集了房山区全部382384栋房屋建筑信息,二是首次建立了1949年以来完备的历史灾害库,三是首次完成了全区减灾资源能力的系统性调查,四是形成了涵盖灾害危险、灾害损失、减灾救灾等全门类、全要素的数据成果。

“此次普查具有显著的综合特点。”王春年解释,从工作内容上看,涉及地震、地质、气象、水旱、林草、住建、交通等12个大的专业方向,可谓包罗万象;从业务范围来看,既包括各行业数据的内业采集和外业采集,也包括5个单灾种评估区划和综合性的评估区划,还包括后续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的应用,全业务闭环。

房山区的普查工作为明年全市全面开展普查工作奠定了基础,其试点经验也将在全市进行推广。市应急局副局长阎军介绍,本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在全国属首次,通过开展普查,将完成“七大任务”。

一是查明本市地震、地质、气象、水旱、森林和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的风险要素及其危险性信息,开展主要灾害调查与评估。二是获取房屋建筑、交通设施、公共服务系统等承灾体的灾害属性信息和空间信息,开展承灾体调查与评估。三是收集本市年度、一般、重大等历史灾害信息,开展历史灾害调查与评估。四是针对市区各部门、乡镇(街道)、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居民等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情况,开展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与评估。五是针对自然灾害易发多发区的建筑物、重大基础设施、重大工程、重要自然资源及区域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等,开展重点隐患调查和评估。六是开展主要自然灾害风险的多尺度评估,编制灾害风险区划图。七是编制全市和各区灾害风险区划图和综合防治区划图,提出区域综合防治对策。

本次普查标准时点为2020年12月31日,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2020年为普查前期准备与试点阶段,建立各级普查工作组织,领导机构编制经费预算,组织开展房山试点工作。2021年主要任务是清查登记,全面调查,汇总分析。2022年主要任务是评估与区划,编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图,汇总全市普查成果,质检与验收共享与运用。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任珊

编辑:徐慧瑶

流程编辑 邰绍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