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观丨解码城市容颜提升的“秘密”

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为目标,坚持系统治理、标本兼治、城乡联动,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内容,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发展为方向,以实现农村垃圾全面治理为核心,我市五区和高新区在三年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突出重点、破解难题,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建立机制、注重长效,有力地推进了我市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工作,亮点纷呈。

公关关键问题 强化特色治理

城关区以精细作业为突破,坚持统一标准、全域管理,先后将背街小巷和城市出入口、绿化带周边、“城市家具”全部纳入环卫作业范围,全面推进城乡结合区域环卫保洁专业化,大力提升环卫精细化作业水平,实现了“一把扫帚扫城关”,有效的改善了市容卫生环境。

七里河区严格落实“五位一体”作业模式,结合人工保洁,提升机械化作业率,建立“机械普扫、人工保洁、高压冲刷、洒水压尘、动态巡查”的清扫作业模式。覆盖全区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城市出入口等重点保洁区域,无死角开展环卫清扫保洁。

西固区紧盯农村环卫保洁短板弱项,坚持“城乡一体化,全域专业化,垃圾不落地”的管理理念,建立“定面积、定人员、定待遇、定设备、定机构、定流程、定机制”的农村环卫保洁“七定”模式,参照城市环卫保洁标准,实施不间断、全天候的村域保洁工作措施,切实做到了农村环境卫生“有人管、有设施、有制度、有经费”。

安宁区高标准制定“创建全域无垃圾示范区和垃圾分类收集运输示范区”目标,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管理考核标准体系和垃圾资源化利用市场化运行机制,提出了“123”工作思路。“一树立”,即引导广大群众树立讲卫生、勤清洁、重环保的理念。“两加强”,即加强环卫设施建设、加强环卫队伍建设。“三转变”,即推动全域无垃圾工作由“突击型”整治向“长效型”管理转变,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型”管理转变,由政府引导向市场型参与转变。

高新区按照集中管理、分片承包、随时调动的模式,对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做到定时定点收集、密闭运输、日产日清,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无缝对接”的清扫保洁长效管理机制,做到环卫保洁“城市农村一个样”。

综合施策整治 破除城市顽疾

城关区针对违法建设、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城市管理顽疾,综合运用高限处罚、停业整顿、媒体曝光等一系列惩戒措施,制定“十必十无、四定、四规范”巡查标准,加强市容市貌日常巡查管控力度,确保了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对经营时间长达25年的榆中街早市、南河道、张家滩等马路市场进行集中治理,同时清理取缔辖区占道售卖、加工、修理、洗车、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2.7万余起,取缔商户600余家,确保城市主次干道市容环境卫生及背街小巷市容市貌秩序良好。紧盯东岗、雁滩、青白石等违建高发区域,组织开展违法建设大排查大拆除行动,累计拆除违法建设4.5万平方米。

西固区采取“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重点推进、难点突破”的工作机制,由城区各街道牵头,城管、环卫、交警、市监等单位配合,组成专门巡查整改队伍,严厉打击街巷摆摊设点、店外经菅、私搭乱建、车辆乱停等违法违规行为,重点规范餐饮企业、集贸市场、回收站点等经营场所秩序。安宁区由区政府分管领导带队,协同各街道主管领导及执法、环卫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按照“120”工作思路(即1周步行检查2公里,入眼处所有问题清0),赴各背街小巷、拆迁现场、北环路沿线、河洪道等垃圾易存地段及脏源排摸点进行实地走访,现场发现问题、交办问题、解决问题,以此追踪问效,督促推进。

亮面净空清河 改善人居环境

城关区以城市管理一体化示范街为抓手,坚持突出文化,彰显特色。按照全面改善城市面貌,营造宜居城市环境的要求,以“丝路明珠”“风土人情”“山水名城”“现代都市”“历史名胜”五个创建主题,持续开展“城市管理一体化示范街”创建工作,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打造示范街82条,拆除破旧门头2395个,改造门头1841个,粉饰墙面45522平方米,粉饰楼体57791平方米,修复路面9838平方米,打造了木塔巷、杨家园、南城巷、甘家巷等多条特色街巷,特别是伏龙坪中街、前街的打造,与兰山景区整体相适应,有效提升了农村环境和街巷立面水平。开展夜间景观亮化美化工程,亮化改造黄河核心段、雁滩家具市场、远东市场等重要城市节点地标建筑,营造了美轮美奂的城市夜景。

高新区结合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深入开展河洪道环境专项整治,加大对鸦儿沟黄家坡段、鸦儿沟金家圈段等多条河洪道无盲区巡查清理整治,重点清理了河洪道内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农业生产废弃物。截至目前,累计清理河洪道周边乱堆生产废料、渣土和生活垃圾35 处,拆除乱搭乱建5 处,设置警示标志标牌11 块,清理各类垃圾500 余吨,河洪道环境卫生明显改善。

开启数字管理 创新治理机制

城关区以创新理念为引领,坚持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充分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创新城市管理思路和办法,深入推进街长制管理,2017年率先建立“一长六员”的街长制管理模式,并将街长制工作纳入城市管理考评,带动了市容环境质量全面提升。

据了解,2019年为进一步提高问题处置效率,将数字化管理手段引入街长制管理模式,试点开展“数字化街长”工作,将以往的街长组队巡查发现解决问题工作方法,优化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员发现问题+通知相关责任人+一个巡查周期后核查”模式,同时,制定“十必十无、四定、四规范”巡查标准,加大市容市貌日常巡查管控力度,主次干道市容环境卫生及背街小巷市容市貌秩序明显改善。

安宁区采用“1+8+1”模式,建立了1个区领导微信工作调度群、8个街道微信督查子平台群及1个部门微信督查子平台群,为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整改问题、解决问题拓宽了信息互通渠道。

红古区积极探索人员管理、设施装备、资金投入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引入第三方公司在全省率先全面推开环卫市场化运营,实现全区清扫范围全覆盖、人员配备全覆盖、设施配备全覆盖、收集运输全覆盖、填埋处置全覆盖等5个全覆盖。

高新区不断推广经济高效、循环利用的畜禽养殖模式,加大畜禽粪便资源化、能源化、肥料化利用力度,发展绿色循环农业,对分散养殖产生的畜禽粪便及时还田利用。截止现在,高新区农村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已达75%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达85%以上,农膜回收率已达80%以上,农村地区工业危险废物无害化利用处置率达到100%,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排水管网建设加快推进。

健全各项体制 做好顶层设计

城关区以健全保洁机制、绿化、亮化、美化为根本,坚持个性设计,量身定制,建立村庄保洁长效机制,完善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办法》、《农村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制度》、《农村环境卫生外包服务考核实施办法》等相关制度,加强农村区域垃圾清理监管力度。对主干道清扫保洁全部纳入环卫作业,次道路、村街巷等公共地段采取服务外包的清运模式,房前屋后则由每家每户各自负责卫生保洁,并将产生的垃圾打包放到指定垃圾收集点统一收运,基本达到了定点、定时、不落地收集目标。

七里河区制定印发了《七里河区全域无垃圾三年专项治理行动方案》和《七里河区全域无垃圾三年专项治理行动2018年实施方案》及《七里河区全域无垃圾三年专项治理行动2019年实施方案》等9个全区性工作方案,印发《七里河区全域无垃圾三年专项治理督查考评办法》等18个指导性文件,明确城乡环境集中攻坚的主要方面和需要长期整治的重点内容,明确责任分工、工作措施和治理时限,切实做到方案可行、任务细化量化、责任落实到人。

安宁区制定《安宁区全域无垃圾三年专项治理行动》,并以此为基础,配套制定了《安宁区全域无垃圾三年专项治理行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实施方案》《安宁区全面清除陈年垃圾行动方案》及《安宁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细则》等5个配套子方案。实确保了治理行动措施科学有力、整治方向明晰可见、任务考核便于操作。

红古区坚持以“网格化”为总抓手,靠实各方责任,强化督查考核,推动垃圾治理长治长效。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马进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