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艳!文旅融合下的闽侯太美了!

闽剧《玉玲珑》荣获第七届福建艺术节第27届戏剧会演剧目奖;县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县青橄榄合唱团参加2019年6月中国(厦门)“新时代新作品”合唱展演,囊括所有最高荣誉;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荣获第七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闽都民俗园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十三五”期间,闽侯县以福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以繁荣文化事业,文化惠民工程为重点,加强公共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深入推进文旅产业融合,为闽侯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文化支持。
图片
▲(闽都民俗园•张人峰/摄)
文体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闽侯县博物馆成立于1958年,在60余年的发展历史中,它一直是人们认识和了解闽侯的窗口。裸眼3D、全息投影、互动地彩屏、投影沙盘、虚拟讲解员……如今,随着新馆的建成开馆,这座积淀深厚的博物馆完成了华丽转身,成为了闽侯的地标性建筑,馆内《八闽首邑——闽侯人文生态展》展陈设计还获福建陈列展览最佳内容设计奖。
图片
▲(闽侯县博物馆•马俊杰/摄)
县博物馆新馆建设只是闽侯县持续推进公共文体服务建设的一个缩影。“十三五”期间,闽侯县城区公共文体设施建设进入井喷期,先后投入20多亿元建成闽都民俗园、文化中心、科技中心、市民广场、西山体育公园、江滨湿地休闲公园等一批具有闽侯地域特色的标志性文体设施,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体活动需求。
图片
▲(县城市民广场•遇见闽侯航拍)
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14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提档升级,建起了图书室、电子阅览室、辅导室、多功能厅、书画室等场所,配备了群众文体活动所需设施设备,全县文体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全县263个行政村(社区)(90%)建成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实现了广播电视“户户通”、农村智能广播“村村响”全覆盖。
图片
▲(“村村响”广播提醒司乘人员减速慢行,备好证件准备检测•吴国棋/摄)
此外,为更有效地发挥文化站、农村书屋的作用,闽侯县还建立完善乡村文化骨干、村级文化协管员、乡村文化志愿者数据库,积极组织开展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培训,目前全县已培育各类文化队伍1200多支。同时加强文化志愿者人才队伍建设,逐渐形成“十团、百队、千人”人才队伍格局,即“十支馆办团队”“百支文艺志愿小分队”“千名文艺志愿者”。
图片
▲(南坑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吴国棋/摄)
文化惠民活动精彩纷呈
“演出非常棒,让我们享受了一场文化盛宴!”日前,“高雅艺术进闽侯”之大型原创少年励志剧——《幼童留洋记》在县影剧院精彩上演,高水准的演出受到观众们的一致好评。
图片
▲(大型原创少年励志剧《幼童留洋记》•陈枫/摄)
“十三五”期间,闽侯县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惠民工程,通过增加服务供给,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公共文化需求。积极推进农村电影“2131”放映工程,2016年至今共放映15460场次;开展百村千场文化惠民下乡演出活动,截至目前,累计开展闽剧下乡演出524场,评话曲艺下乡演出472场;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其中每年围绕“四季主题”开展系列文化活动共200多场;每年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近40场
图片
▲(群众观影•陈燕/摄)
同时,闽侯县还大力实施精品战略,推出一系列多样化、高质量、影响大的文艺精品。2019年,闽剧《玉玲珑》获福建省第27届戏剧会演剧目三等奖;县图书馆选送作品并入围“读中华经典 颂时代华章”——全省礼赞祖国70华诞诵读比赛活动;县青橄榄合唱团参加中国(厦门)“新时代 新作品”合唱展演,并囊括所有最高荣誉……
图片
▲(县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在白沙镇林柄村开展“文化惠民 送戏下乡”闽剧小戏专场演出现场•林丹/摄)
此外,闽侯县还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十三五”以来,闽侯县先后举办了海峡两岸喜娘大赛、第六届海峡青年节“运动谊•两岸情——闽侯县台东县球类联谊赛”等活动,进一步加强两岸文化交流,搭建友谊平台。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今年6月,在全国第四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为主题的闽侯县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在白沙镇林柄村开幕,同时启动为期十集的非遗微纪录片拍摄计划,向世人展现闽侯非遗的风采。
图片
▲(闽侯县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现场)
“十三五”以来,闽侯县持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并积极组织省市级非遗名录申报工作。截至目前,闽侯县已经成功申报了省级名录2项,市级非遗名录5项,县级非遗名录17项;代表性传承人省级3人,市级8人,县级20人
图片
▲(闽侯根雕•陈建鋆/摄)
与此同时,闽侯县积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工作力度,扎实推进文物修缮保护,并结合城乡规划对文物建筑进行活化利用,让文物保护成果惠及更多群众。目前,闽侯县共有不可移动文物47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4处,文物点389处
图片
▲(文物保护志愿者查看特色文化街区迁建古厝情况•张人峰/摄)
值得一提的是,在对文物的保护利用中,闽侯县还积极探索新举措、新模式,进一步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文物保护、利用中来,为乡村古建筑文物保护注入了血液,开辟了乡村文物保护途径,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成果共享”的文物保护利用新机制。
文旅融合发展唱响新业态
举办2020闽侯白沙全域旅游推介活动;发布闽侯“五虎五福”文创IP形象……“十三五”以来,闽侯县持续坚持高位推进,不断加强顶层设计,积极举办文旅高峰论坛,发布实施《闽侯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深入推动闽侯县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图片
▲(白沙海丝时尚居艺小镇商业街已经完成基础建设•李煜晗/摄)
项目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十三五”期间,闽侯县加快实施闽越水镇、光明温泉小镇、海丝时尚居艺特色小镇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助推乡村旅游项目蓬勃发展,培育形成白沙孔元、井下,小箬福田,廷坪盘岭等乡村旅游特色村;充分发挥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人才优势,广泛吸纳国内的旅游智囊,组建成立闽侯县文旅专家智库,助力全县梳理问诊现有旅游项目,有序开发禀赋高、条件好、带动强的旅游资源。
图片
▲(昙石山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吴心钰/摄)
为进一步拓展融合深度,闽侯县还不断创新“+旅游”模式,探索文化旅游新业态。打造昙石山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完成工艺品展销、特色文创市集、民俗文化馆、特色闽菜馆、沉浸式动态演艺等特色业态布局,有力激活旅游市场。同时着力推动特色的历史人文、名胜遗迹等文化资源转化成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打造“首邑文化”核心旅游品牌。
“十四五”将推动
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回首“十三五”,闽侯县文化体育旅游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未来五年,全县将以项目为抓手、创新为驱动、服务为保障,有序推进全域旅游开发建设,争取5年内实现“一城”全面引爆、“两极”有力驱动、“一江”全线串联、“四区”组团开发格局,进一步建成“福州市最美后花园”“福建省知名旅游目的地”。
图片
▲(昙石山特色历史文化街区航拍•王立强/摄)
同时,闽侯县将继续深入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围绕昙石山文化、宗教文化、知青文化、喜娘文化等闽侯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推动昙石山文化遗址博物馆、昙石山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县博物馆、闽都民俗园的建设提升与融合发展,联合创建国家4A级“闽侯县历史文化旅游区”,推动全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