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轨道交通10号线二期顺利通过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

人民网上海12月5日电 近日,轨道交通10号线二期(新江湾城站(不含)——基隆路站)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工作已顺利完成。目前,工程建设及运营单位正在对全线各项设施设备进行一系列综合系统调试及各项演练,确保开通试运营后以最佳的运营状态来服务市民乘客。

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是国内首条采用全自动无人驾驶技术的大容量轨道交通线路,线路穿越中心城区、衔接虹桥交通枢纽,采用“Y”字型主支线运营。二期工程是目前运营的10号线一期的东延伸段,西起已建新江湾城站,东至外高桥保税区基隆路站,全长约10公里,共设国帆路站、双江路站、高桥西站、高桥站、港城路站、基隆路站6座车站。10号线二期开通试运营后,将进一步加强杨浦北部、浦东高桥及自由贸易区与中心城区的快速交通联系,此外6号线北端的市民乘客也可直接通过换乘10号线进入浦西。

为确保6号线正常运营不受影响,10号线二期工程线路在建设过程中,在建梁桥必须在空中长距离一次性斜跨6号线高架,同时考虑到与前方港城路站的同站台换乘设计的限高要求,10号线梁底距6号线触网杆顶仅59cm。这就好比一次没有助跑的立定跳远,难度挑战极大。工程建设者在现有预制节段拼装技术的基础上,创新研制了单T构U型梁悬臂拼装设备与相关工艺,首创并综合应用了“连续梁桥单T构悬臂拼装工艺”“非对称荷载作用下T构力学状态的主被动控制技术”“大悬臂T构梁上的悬拼设备过孔技术”“大跨度U型梁的合龙与体系转换精准控制技术”等系列施工方案,成功创下了最大跨度75米的梁桥(变截面U 箱组合)超近距离跨越既有地铁高架线路的世界纪录。

国帆路站毗邻复旦大学江湾校区,靠近车站一侧的先材楼、物理楼等设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专门负责国家高精密、高科技科研项目的实验,对环境振动的控制要求非常高。10号线二期通过科研攻关,在对不同结构方案、减振材料、施工工艺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借助三维仿真分析和现场试验等手段,创新性在地铁车站结构中采取离壁式侧墙形式,空腔内填充泡沫混凝土等减振材料,配合其他措施,将地铁运营振动对复旦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影响降至最低。

10号线二期港城路站与6号线港城路站相依而建,经设计改造,成为上海目前唯一的高架同层换乘站。此外,10号线二期终点站基隆路站还是全国首个设置在自由贸易区(原“保税区”)内的地铁车站,对解决区内员工出行问题意义重大,也是自贸区进一步发展、吸引企业入驻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