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熊佛西:一个敞开胸怀 拥抱世界的大师

他被誉为“中国的易卜生”,与田汉并称“南田北熊”,他与欧阳予倩、田汉、洪深一同被视为中国现代戏剧运动的拓荒者和奠基人。
熊佛西,长期担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今年12月4日,恰是熊老诞辰120周年的日子,学院在校庆活动中精心策划了系列纪念熊佛西的活动。其中,由熊源伟总导演、熊梦楚导演、尹铸胜主演的话剧《熊佛西》将分别在上海和熊先生的故乡江西上演,以纪念这位杰出的戏剧家和教育家。
图片
一直坚持到解放
图片
1926年,熊佛西从美国学成归来,开始积极投身于我国的艺术教育事业。1938年8月,四川省立戏剧教育实验学校成立,熊佛西任校长兼授戏剧概论和编剧课。因多次拒绝当局以高官厚禄为诱饵的拉拢,省剧校被强令改名,降为中专;1940年冬,当局又以克扣经费的手段压制思想进步的学校;1941年春,四川省参议会下令解散该校。
熊佛西开始思考自己人生之路的新方向。1945年,在上海的顾仲彝、李健吾、黄佐临三人得到当时上海市教育局长顾毓琇的支持,决定在上海办一所戏剧学校,即为上海戏剧学院的前身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当年12月,熊佛西返沪,先在此担任教授,后被推举为校长。
此时,学生进步运动风起云涌,国民党当局为了镇压进步学生,在学校中安排特务,化装成学生破坏学校的正常教学,熊佛西与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熊佛西爱护学生,有一名学生因在戏中扮演蒋介石,而遭国民党特务追捕,学校派人将其送到了苏北解放区。国民党把学校的经费裁撤了,他们就把学校辟出一块田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教授也把他们的钱省下给学校和学生,有些老师有抽烟的习惯,此时只能抽最差的烟,省钱办学。此外,他们还组织义演。1947年秋,每到周末,学校就请赵丹、石挥、周璇、上官云珠、白杨、秦怡等众多明星来学校举办文艺晚会,为学校筹措经费、扩充剧场和图书馆,当时剧场里的十台电风扇都是梅兰芳先生捐赠的。国民党上海市教育局对其恨之入骨,发起倒熊运动,要他自己辞职,他不顾生命危险,坚决顶住了压力。
1949年,熊佛西通过地下党,请梅兰芳、周信芳留下来,迎接解放,不要跟着国民党搬到台湾去。熊佛西做了很多工作,一直坚持到上海解放。
2019年,熊佛西的孙子熊梦楚导演了第一版的《熊佛西》。熊梦楚对记者说:“去年我们排这个戏做了一些尝试,从他1949至1965年的人生之中抽取了几个片段,当中有校友的回忆,以一些感人的故事串联起来。我们请了三四个校友来饰演熊佛西,他是校友,来讲述,讲着讲着,就进入角色,饰演起熊佛西来。”
熊梦楚毕业于上戏,如今是上戏的老师。尽管与爷爷素未谋面,但他不仅耳濡目染着爷爷留下的教学遗产。熊梦楚的身份特殊,作为熊佛西的孙子,他到了上戏之后,很多老校友回校时遇到他,都会对他说起他们记忆中的熊佛西,说到兴奋时,还会演起当时的情景。后来他发现,他们的讲述大同小异,熊梦楚突然灵机一动,想到是不是可以用不同人讲述的方式来演一出这样的戏:“虽然我爷爷去世这么多年了,但是每年他的铜像前还有鲜花,毕业季,或者学生入学时,都会在熊佛西像前合影。我突然在想,像焦晃、余秋雨这样受过他教诲的老校友怀念他很正常,可是那些年轻一代的、连他面都没见过的学生,为什么对他依旧有感情?后来我想,他们的感情,不仅仅是对熊院长的感情,而是对学校、对师恩的感情。现在的校友,可能老师不是熊院长,熊院长没有直接教过他,但他听他的老师讲过熊院长教他的一些故事,其中有对老师的感恩,甚至于我觉得其中还有对中国戏剧未来希望的寄托。”
图片
从1949年一直演到1965年他去世,也就是他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最后的人生16年。1949年是这部戏的开端,此时,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更名为上海市立戏剧专科学校,1956年正式改名为上海戏剧学院,熊佛西担任了第一任院长。从1949年到他去世的16年间,上戏培养了焦晃、杨在葆、余秋雨、祝希娟、曹雷等一大批人才。2018年,首批68位“上海社科大师”名单揭晓。他们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上海社科界辛勤耕耘、潜心治学,为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在学界具有广泛影响和享有崇高声誉的已故名家大师,其中就包括熊佛西。
在话剧《熊佛西》中,西藏班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西藏班的这场戏在《熊佛西》中是比较重的一场戏,表现的是熊佛西如何激励他们努力学戏,把戏排好的故事。
上世纪50年代,为培养少数民族地区的戏剧人才,教育部为中戏、上戏分工,中戏办了新疆班,上戏办了西藏班。上海戏剧学院的西藏班,今年办到了第七届。1961年,第一届西藏班成功排演了话剧《文成公主》,进京演出之后,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周总理看了之后说:“你们一定要把这出戏带回到高原上去!”这才有了后来的西藏话剧团,而西藏话剧团的演员90%都是上戏培养的。
今年担任《熊佛西》总导演的熊源伟是20世纪60年代上戏的毕业生,他记得第一届西藏班招的都是农奴:“上戏在东湾头有个基地,每年学生都要去劳动。到了那里,后来主演了电影《农奴》的旺堆竟然不肯回来!因为他在西藏习惯了在地里干活。后来还是学校老师做他的工作,他才愿意继续学戏。不过他的思想一旦通了之后,他学戏就特别刻苦,最后将《农奴》中的角色塑造得非常成功。”
熊佛西的教育理念
今年是上海戏剧学院建校75周年,也是熊佛西诞辰120周年,大家希望能有一个完整人物形象的《熊佛西》上演。于是他们邀请了《商鞅》的饰演者尹铸胜来加盟,请熊源伟老师来担任总导演,既是校庆的献礼,又是熊佛西诞辰120周年的献礼。
熊源伟有幸在他读书的时候,见过熊佛西:“熊院长给我们班排过戏,所以整个剧组见过熊院长的就是我一个人。包括学校里的老师,见过熊院长的,也只是当时在院子里看到过他,没有什么接触。我又是学习委员和剧务,每天去接他。同时我毕业分到江西,熊先生也是江西人,有这样的缘分。这次排戏还算幸运,有一个人还见过他。”
在熊源伟的印象中,熊佛西是个极无城府极其爽朗的人。在戏剧领域,面对师生,他就是一个敞开胸怀拥抱世界的人。熊源伟说:“他把自己的办公室搬到楼梯拐角,把空间让出来给师生,现在有哪个学院领导能像他这样的?”
和同时代的戏剧家相比,熊佛西的戏剧教育思想有什么不一样?熊源伟从六个方面总结了熊佛西的教育思想:以人为本、兼修并蓄、学风严谨、打破壁垒、注重实践和戏剧的大众化。
“首先是以人为本,”熊源伟说,“熊佛西非常重视学生人格的陶铸。其次是兼修并蓄。他自己是编剧,学校一般来说以表演为主,但他非常重视兼修并蓄。在横浜桥的时候更是了,学生什么都要学,做布景、做道具、自己做服装,去宣传去推广,戏剧是个综合艺术,它很强调学生的综合训练。”
熊佛西学风严谨,对于学生,他也是一贯这样要求的。“他提出要苦练基本功的习性,我们那时候每天一早就起来练功,有时候他老人家也来打太极拳。他非常注意基本功,很重视语言台词,要求台词必须让最后一排的都能听得到。他说你们不要嘴里含个橄榄,他要把你们嘴里的橄榄抠出来。”
熊佛西善于打破壁垒,他虽然是留洋归来的知识分子,但他非常重视向民族戏曲学习。这是他非常强调的一点。他也非常注重实践。他认为戏剧是一个实践的学科。因而在他的手上建立起了上海戏剧学院实验剧团(即现在的上海青年话剧团)。熊源伟记得他做学生之前和做学生时期,看了大量实验剧团的戏,比如《大雷雨》和《甲午海战》,还有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等等,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让他也学到很多。
最难能可贵的是,在那个年代,熊佛西就提出了戏剧大众化的主张。熊佛西反对与世隔绝、关门办学的封闭型教学法,因为他认为戏剧是大众化的艺术,要开门办学,要观察社会百态。熊源伟说:“河北定县的5年是熊佛西戏剧教育人生里非常重要的经历。早在1932年,他就有了这种意识,在河北定县和农民一起排戏。后来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侵略中国之后,在整个河北地区,定县是反抗最激烈的。日本人七次试图进入定县,被定县人民七次驱逐出去!史学界、学术界研究这段历史,认为这和熊佛西的农民戏剧教育有关。中国戏曲从诞生之时起,就有教化功能,中国文化的传承是靠戏曲来完成的。读书人能有几个?但是西洋传过来的戏剧,是从熊佛西开始的。而且他以后,也没有谁像他那样做得那么扎实。这种戏剧的大众化方向,很了不起。”
在熊源伟看来,这六个方面的教育思想是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50多年前他形成了这样的戏剧教育的思想,到现在一点都没过时,而且很多地方我们现在还丢失了,需要我们重新捡拾起来。
图片
原来人是可以这样正直的
在熊源伟、熊梦楚心中,尹铸胜是上海戏剧学院走出来的优秀演员,是饰演熊佛西的首选演员。
尹铸胜接到邀约欣然同意,可是没想到,到了现场他才发现,困难超过了他的预期:“演这部戏很难,它的情节是跳跃式的,它选取了几个典型的年份,从而勾勒熊佛西的一生,你就得把它大量的幕后故事交代得很清楚。熊佛西为什么要出国?他为什么要回国?他为什么要办教育?他为什么要办戏剧教育?因为熊佛西认为戏剧教育足以影响一个国家的兴衰,我们应该有强烈的戏剧责任感。因为戏剧不光是教育人的,也是启发人的。”
他觉得最经典的一句台词就是:“戏剧可以点燃人们心中一团团腾腾的火焰。”尹铸胜也是通过资料、通过排练之后才知道,熊佛西原来是这样一个人:“他一辈子都是一个非常热情的人。在他心里好像没有别的,都是热血。他总是觉得,应该为这个国家做点什么。”
尹铸胜在上戏上学时曾经在熊院长铜像前拍过一张照,除此之外,对他的事迹完全不了解。因为这次出演这个角色,他才开始阅读相关的资料,研究这个人。他发现熊佛西原来是一个热情洋溢、真性情的人,他从来不摆院长的架子,他总是亲切地称呼学生为“孩子们”;他声若洪钟,不时爆发的笑声几可掀翻屋顶;走在校园里,他总是热情地跟遇到的每个人打招呼,同花匠亲密交谈,和传达室工友嘘寒问暖,想要把学院里的每个人都记住。即便是生命的最后,在华东医院养病的他也要坚持每天到校园里走走。
同时,他又很严厉、一丝不苟,你在台上感觉不对,台词吐得不清晰,他一定不会让你过关;即便是一些常人看来的小细节,熊佛西也非常较真。著名配音演员曹雷就曾得到熊佛西的指点,她记得当时排演毕业剧目《玩偶之家》,熊院长亲自来执导,她饰演娜拉一角,生活上大大咧咧的她有一次穿着裙裤来排戏,便因为不符合人物形象的穿着而被熊院长训斥,吓得她赶紧跑回宿舍换装。
尹铸胜努力把熊佛西本人鲜明的特征特点和思想特点表现出来。在了解了真正的熊佛西之后,他由衷地说:“熊佛西很伟大,真的很伟大!”
“一个人的心哪,他怎么就能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尹铸胜说,“能够坚守、坚持一辈子只做戏剧教育,他一定是对这个国家、对生活有深刻感悟的人。演了这个戏,我对熊佛西的理解,和我上学时是完全不同了。原来人是可以这样正直的,原来人可以像一团火一样。”
今天,在熊佛西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缅怀熊佛西先生,就是要继承和发扬熊先生的戏剧理念,让上戏精神薪火相传绵延不绝。(记者 何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