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博邀请你一起考古!从墓穴遗珍窥探西南土司文化奥秘

在不平滑的石块上,雕刻着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家族的生活场景,人物线条清晰可见,色彩饱满,栩栩如生——这是从王玺家族墓 M5 天顺八年(1464 年)王玺夫人蔡氏墓出土的《王玺夫人蔡氏及女侍像石浮雕》。蔡氏居中,端坐帐中椅上,束髻簪花;两侧女侍分别双手托奁、捧巾。
图片
《王玺夫人蔡氏及女侍像石浮雕》
11月27日,深圳博物馆联合四川博物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绵阳市博物馆、平武报恩寺博物馆举办的“土司遗珍——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家族文物精品展”,在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开幕,展览将持续至2021年3月28日。
图片
“这次多方合作的开拓性展览,对于我们了解西南地区土司制度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看完展览,大家再去报恩寺,一定有不同的理解。我们也非常欢迎社会各界的专家朋友一起来探究,我们博物馆专家还未曾解开的藏品秘密。”深圳博物馆副馆长郭学雷在新闻发布会上说。
图片
感受西南多民族地区独特管理智慧
随着秦汉以来大一统思想和夷夏观念的形成,如何处理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关系,成为历代王朝的难题。13世纪起,中央政权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土司制度,委任当地首领担任土司,世袭而治,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有效维护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图片
中国土司遗址2015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土司文化由此受到世界广泛关注。土司遗址完整见证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政策从唐宋时期的羁縻之治到元明时期土司制度再到清代大规模 “改土归流”的变迁,见证了古代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对西南多民族地区独特的“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的管理智慧。
图片
平武土司的特殊之处,在于由以王、薛两家族为主的客籍汉族担任土司。从南宋末年扬州府兴化县进士王行俭入龙州任判官开始,平武土司开始了长达近八百年的统治,是我国历史上承袭时间最长的汉族土司之一,创造了独特的土司文化,留下了丰富的土司遗存。
现代设计可吸收传统文化精髓
王玺石买地券——这是在第一部分的展品。买地券最初出现于汉代,是购买阴宅的象征性契约,用于向冥界神祇宣示墓地所有权;以后发展为厌胜之物,券文中常附有道教符箓,以求镇墓解祟。
图片
王玺石买地券
本次展览分“以享以祀 事亡如存”“金昭玉粹 雍容华美”两个部分,主要展出平武明代土司王玺家族墓与薛继贤夫妇墓出土的精品文物共243件(组),包括石刻、金银、玉石与陶瓷等各类遗物。系统展现了平武明代土司的社会生活与文化信仰,由此亦可一窥西南土司文化特色,从而了解中国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脉络。
郭学雷介绍,在第一单元里的墓葬石刻,体现了当时的墓葬形式和制度,同时可以窥探到当时的生活场景;第二部分展示的金银器,无论是从造型、工艺还是细节,都是明代出类拔萃的。“当你慢慢观察体悟,会为之惊叹。尤其是深圳作为设计之都,现代设计师能够从这些传统技艺中吸收营养,因为这背后有很丰富的东西在支撑。”
配合展览,深圳博物馆即将推出一系列教育活动。市民观众可通过“深圳博物馆”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和新浪微博关注活动动向。
【记者】郭悦
【作者】 郭悦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