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洼地治理!低洼烂泥地变身美丽“邻水画廊”

扬子晚报网11月26日讯(通讯员 张瑜洪 朱小飞 记者 薄云峰)时值冬季,由于河湖水位比汛期时明显降低,目前正是农田水利工程集中建设的黄金时期。里下河洼地治理是江苏省淮河流域平原洼地治理工程的缩影。作为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这项旨在治理洼地洪涝灾害、解决民生之忧的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
图片
资料图片 淮河周边区域地势低洼。每逢汛期之后,洪水排不走,极易形成内涝。 薄云峰 摄
大溪河治理解决了射阳湖镇的内涝问题
江苏省宝应县是中国荷藕之乡,因射阳湖镇的水泗荷园美名远扬。如今,射阳湖镇增添了一张新的“名片”——大溪河。作为里下河宝应地区的骨干河道,里下河洼地治理工程给饱经沧桑的大溪河带来重生,悠悠溪河变身柔美亮丽、生机勃发的“画廊”。站在桥上远眺,大溪河两岸田园阡陌,花草葱茏,依偎着亭台楼榭,美丽的原生态环境,吸引无数游客驻足。
看到现在的宜人环境,谁也想不到这里曾是让人心忧的低洼“烂泥地”。江苏位于淮河流域下游,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江苏便围绕淮河流域进行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淮河洪灾减轻,但涝灾损失依然严重。
究其原因,大溪河区域地势低洼,每逢汛期,受淮河及骨干河道高水位顶托,分布在圩区、河流下游平原区、滨湖地带的洼地便因涝水排不出而变身“水乡泽国”。洪水过后,退水时间长,因洪致涝,因涝致贫,洼地百姓长期饱受水灾之苦,穷在水上,困在水上,社会经济发展受到影响。
三片洼地治理总面积约6277.8平方公里
洼地不治,“穷根”不除。要达到补齐短板、改善民生的效果,江苏就不能再走单纯提高区域防洪排涝能力的老路子,必须结合实际谋定而后动,探索系统治理新思路。
2019年8月19日,江苏正式将里下河洼地、黄墩湖地区、南四湖湖西三片洼地纳入治理范围,治理总面积约6277.8平方公里,涉及徐州、宿迁、淮安、扬州、泰州、南通、盐城等7个市18个县(市、区),工程概算总投资67.32亿元。江苏省淮河流域平原洼地治理正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如何治理低洼地?江苏省水利工程建设局局长蔡勇表示,“系统治理,要有全面、系统、科学的顶层设计做支撑。畅通骨干引排河道,同时立足于河湖水系连通,进行河道和湖荡整治,构建能滞能排、调蓄自如的河道、湖泊、圩区连通水网,河道行洪排涝能力显著提高,这毋庸置疑。但如何抓住全省实施洼地治理的机遇,在提升防洪保安能力的同时,提升河流、湖泊的生态功能,从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按照系统治理的思路,洼地治理工程立足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福祉,从全局角度进行整体工程设计,因地制宜,因需施策,在满足防洪排涝水安全需求的同时,统筹兼顾水生态、水环境。结合防洪工程建设的经济性、地方灌排需求的实用性、沿岸生态宜居的舒适性,将生态理念贯穿于设计的全过程,实现了防洪、排涝、灌溉、生态等多种功能。
校对 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