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变股东、农产品现货变期货…共享农庄激活吉阳红花村

核心提示
这里有月影星光,这里有梦里乡愁。闲暇时光,与家人下乡踏青、采摘蔬果、体验农耕,还能在家通过互联网远程监控农庄里瓜菜家禽的生产和管理……使农民变股东、 农产品现货变期货、消费者变投资者,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色。如此归隐田园、返璞归真的田园牧歌之梦,在吉阳区红花村正逐渐变成现实。
对于村民来说,三亚红花共享农庄的建设,让闲置土地等资源,产生了新的价值,贫瘠的土地重焕生机,把村里的“土里土气”变“扬眉吐气”;对于游客来说,三亚红花共享农庄让游客变成了建设者、投资者,甚至还当上了农庄主,来到三亚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农庄姓农,以农为魂。让村民获得更多收益,让更多人实现“田园梦”,这正是三亚红花共享农庄筑梦田园的初衷。
■如何建?
与民共享红利
34岁的吉阳区红花村村民王槐炮没想到,红花村空置多年的集体土地“身价”蹿到这么高,他自家的收入也蹿到这么高。王槐炮算了一笔账,他出租给三亚红花共享农庄的两亩水田每年有7000元租金,加上每个月的工资3500元,每年收入近5万元,远远高于以前种地的收入。
是什么让他产生这样的变化?答案是三亚红花共享农庄。
图片
一走进红花村,仿佛置身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凉亭的柱子上缠满百香果,三五游人围坐一桌,品茶聊天,好不惬意。
“在星空下睡去,在鸟鸣中醒来,采花摘果,坐荫芳林、品茗闲话,一家人来这里住下,能真正亲近自然,放松心情。”从河南来的游客王峰非常喜欢到这里度假。
图片
共享农庄“底子好”,到底怎么建?吉阳区不断探索新路,借乡村振兴战略东风,红花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先后撰写《红花村全域旅游开发总体设想》,在红花村现有开发基础上,想方设法盘活资源、招商引资,力争在集体经济成长、特色项目开发、致富产业挖掘上打开突破口。
共享农庄让大家看到了其中的机遇——既盘活闲置集体土地,又能增加农民收入。
三亚红花共享农庄创始人刘家光说,从项目启动开始,就要守住农民利益底线,打消农民的顾虑。
图片
“守着两亩田、三间房,以前的日子真不好过!”红花村70岁村民蒲国良回忆过去一脸愁容,家里田少,生活勉强维持。吃上旅游饭,是他不敢想的事。
村子出路在哪儿?红花村党支部书记蒲国才表示,红花村的村民世代以农为生,而传统农业以小农经济为主,难以扩大规模,这是因为缺少土地、人才和资金。每家每户农田有限,村里没有长期维持的经济产业。
但面对共享农庄这一新生事物,不少村民心里打鼓。王槐炮担心:田地交给三亚红花共享农庄,折腾半天挣不到钱咋办?
图片
“打消村民顾虑,还得靠机制。”刘家光说, 自该项目立项以来,公司采取“先租先干村民看、带上村民合作干”的工作模式,以“合作社+农庄+农旅”相结合的“共享”运营模式,由“公司+村委+村民”共同成立合作社,让农民参与直接受益;与村委、农民土地合作项目,以“村委+公司、村民+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为主,引导农民自主种植、养殖为辅,理顺农地经营权。
蒲国才说,有了合作社挑大梁,保障农民的利益,村民心里的疙瘩慢慢解开了,在吉阳区委、区政府的努力协调下,三亚红花共享农庄现已签的农地租金均高于三亚市范围同类项目。2019年,红花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40万元,比2018年增长一倍。
■带来啥?
村子活了,人气足了,村民口袋鼓了
闲置土地活了,村民腰包鼓了。在刘家光看来,企业要有振兴乡村的情怀,把种植、采摘、住宿等农村生活融入共享农庄建设,带动农民就业;消费者通过资源共享,共享心目中的生态环境、人居条件,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美好生活。
“好空气、好风景,就是‘富矿’。”王槐炮说,他是三亚红花共享农庄的员工,目前负责火龙果基地的管理和采摘,“以前在家务农,到共享农庄后学习到很多农业知识,还有农业专家来进行指导。”
图片
“自从三亚红花共享农庄进驻以来,村里的变化越来越大,周末和节假日来玩的游客也越来越多。”王槐炮感慨地说:“以前村子、房子都是空的,现在都‘活’了!”
村里还有更多人吃上了“旅游饭”。“村里创建共享农庄后,我们把土地租给共享农庄,不仅有了租金收入,在共享农庄打工还能领到工资。”蒲国良说。
图片
漫步红花村,不少村民的空置房除了变成民宿,还被改造成一家家小吃店和特产店。不少村民正在酝酿着如何把空置房变成书屋、民艺坊、书画院和茶吧。“共享农庄带来了财气、增添了活力。”刘家光自豪地说。
发展共享农庄,要守住乡村的绿水青山,同时还应加快水网、路网、网络、乡村公厕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农民安居幸福指数。
图片
共享农庄给村容村貌带来大变化。“良好的人居环境才能吸引游客前往,便利的条件才能吸引企业来创业创新。”红花村乡村振兴工作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吉阳区大力协调推进红花村美丽乡村建设,2019年共投入6000万元,修建水泥路28.37千米、民房污水池542宗、庭院彩砖铺设3.09万平方米、主道周边绿化1.5万平方米、路灯安装323盏、店铺改造15间、观光亭11座,新建文化室、标准化卫生室等,全村医保参保率98.5%、养老保险参保率95%。
共享农庄给村子带来新风气。“市民每次到共享农庄游玩,都会把垃圾装袋带走,村里人看在眼里,也学习别人的好习惯。”刘家光说,经过吉阳区协调,吉阳区第三届欢乐跑选址红花村,红花村广播站和红花村文化技能培训被列入区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2020年工作事项。吉阳区委组织部帮助修改村规民约,协助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组织村民观看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电影和海南省民族歌舞团到红花村开展“文艺下乡”演出活动,让文明之风吹遍红花村。
共享农庄让田园综合体更落地。农庄安装摄像头24小时监控,农庄主通过电脑、手机就可以远程控制灌溉和施肥,还可以设置无人值守全自动运行。而消费者即使身处千里之外,点点手机也能轻松管理农场,还可以向他人展示自己的农庄。有了这些高科技的加持,共享农庄将实现产品、民宿、土地、资源、项目五大内容的共享,真正让共享农庄实现城市人的“田园梦”。
■怎么干?
谋转型,乡村振兴有了新载体
这几天,三亚红花共享农庄既热闹又冷清。
热闹的是,农庄来了一批小客人,在这里共享拓展活动。9岁的杨光小朋友很兴奋,在农庄的活动区跳来跳去,妈妈李女士说:“一直想带孩子亲近大自然,农庄让孩子周末多了一个好去处。”
冷清的是,红花共享农庄的办公室里空空荡荡。三亚的共享农庄不少,如何因地制宜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促农民增收、助产业升级,刘家光正忙着四处“取经”。
图片
“在这里,您看上什么都可以认养,可以‘抱’走。”刘家光介绍,这里可以共享的农产品种类多样,如5万元可以在6年的有效期内,认领一亩火龙果,除此之外,在合作期限内,百香果、马术、小菜园、鸡鸭、菠萝蜜和椰子等,所见之物都可以共享。
刘家光说,公司通过“众筹”、“合作”在农地上运营,以“农产品等价”作为“众筹”回报。火龙果100亩个人众筹、百香果100亩个人众筹、马术100股个人众筹等3个项目已正在试运营;500只孔雀大型养殖、桑葚10亩科研种植、30亩红莲智慧稻虾(蟹、鳅、鳝)+莲藕生态农业实验等3个合作项目,正在准备前期建设工作。“生态农业+种植(养殖)”循环开发,盘活“立体”农业经济,开发农业旅游项目 。
目前三亚红花共享农庄共有100多名“庄主”,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参与到农庄的蔬果种植中,实现拥有一亩三分地、过惬意的田园生活的梦想。
共享农庄这一创新的乡村建设模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民、消费者和企业关注。而共享农庄所要构建的,正是一种连接农民、消费者和企业的利益共享模式,在这个平台下,人人能够实现自己的“共享梦”。但不可否认的是,情怀背后的现实压力。
与农民建立信任关系,让农民树立共享思维与企业合作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为了和村民解释如何共建共享农庄,前期花了几个月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现在也还在努力沟通中。”刘家光说。
共享模式打造农村新业态,“摘菜”游戏成现实场景。农庄中安装摄像头24小时监控,庄主可通过手机随时查看农庄管理,同时通过微型气象站,实时查看气温、降水量、风力等各项气象数据,实现远程控制灌溉和施肥。“共享农庄”要营造打动心灵的乡愁场景,营造互联网时代场景粉丝经济模式。
图片
共享农庄是解决农产品滞销和价格波动、乡村缺少商业模式和持续运营能力、乡村旅游产品单一等问题的有效举措。“庄主”许胜男说,她花了5万元钱认筹了一片火龙果,还拿了不少消费券,每周末带着家人到共享农庄度假,尽享吃喝玩乐一条龙服务。
推动田园变公园、劳作变体验,把全国各地的人吸引到红花村创业、休闲度假,带动乡村消费和发展,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老百姓的金山银山。吉阳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共享农庄是引领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创业创新创意“三创并举”、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的新业态新路径,为促进产业升级、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强劲新动能,带动更多村民踏上奔小康之路。
来源: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杨洋/文 袁永东/图
编辑:陈淑湘 周秀
审核:贾远平 沈晔文
图片
图片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