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征倭将领诗留鹭岛醉仙岩

[新闻页-台海网]
图片
醉仙岩征倭石刻。
台海网11月25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醉仙岩是厦门万石山荟萃众多摩崖石刻的一处名胜。这些摩崖石刻中年代最早的,是明代万历年间征倭水师将领的一组石刻。这组出自军人之手的唱和诗,是在出征之前登山望海,有感而赋,体现了明代儒将的风雅气质。这些将领在诗中抒发了志在必胜的豪迈气概,相互唱和中,又描写了军威雄壮、不畏征途艰险、决心报效国家的慷慨精神,流露出了持戈挥剑的将军在状物描景方面的诗歌才华。
倭患频仍 厦门屯师
明代从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开始,一直海疆不靖,倭患频仍。闽南沿海防倭抗倭日显重要。洪武年间,构筑厦门城,设立中左所,主要目的在于防倭。嘉靖、万历年间,倭患尤甚,倭寇曾一度占领澎湖作为巢穴。朝廷已多次派出水军,平倭征倭。石壁上的题诗和征倭石刻,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澎湖约位于台湾海峡中部,元代时隶属泉州府同安县。澎湖一直是海防要地。清人胡勉亭在《澎湖纪略》中指出“(澎湖)实闽、浙、江、广、燕、辽、山左七省之藩篱,而为台、厦居中之咽喉。故备澎所以备边也。”
厦门历史上一直是扼制澎湖台湾的军事重镇。明代万历年间,福建兵力分布为南北中三路,其中南部地区最高指挥官为“南路参将”,其职责为指挥闽南兵力,管辖漳州、镇海二卫所,以及浯屿、铜山(东山)的水寨和澎湖的游兵,兼各营陆兵。南路参将官署先设于漳州,万历二十年(1592年)移驻厦门,当时,施德政的驻地就在厦门。厦门港就是一个大兵营、大军港。诗中 “舸舰森森鲸浪静”“万里艅艎莹斗列”便是对此的描述。征讨倭寇水师的船只绝大部分就停泊在厦门港,因此诗中所吟就是当时从醉仙岩上俯瞰海面水师阵容的精彩描述。
将军们赋诗之际,正值将赴澎湖征程,“争传日下妖氛恶,那管天边逆旅孤”。水师即将离开厦门,守卫海疆多年的将军不免想念家乡的莼菜和鲈鱼,“为道凯歌宜早唱,江南五月有莼鲈”。“莼鲈”即“莼菜”和“江鲈”。中国文学中有“莼鲈之思”代表思乡的说法,在诗中得到了很贴切的运用。
多处转战 澎台平倭
诗壁首题者主将施德政,江苏太仓镇海卫人,字正之,万历十七年(1589年)的武进士。史书评为“平倭有功,剿逐红夷,闽人德之”。可见他不仅平倭,还抗击了荷兰侵略者。施德政于万历二十五年始任福建南路参将。澎湖的防务是他的一项主要任务。由于征倭取得胜利,施德政后来提升为福建总兵官。李杨和徐为斌也各有提升。
施德政任职期间,多处转战。倭寇四处骚扰,进犯浯屿、铜山,施德政派属下——浯屿水寨的沈有容率师截击,擒斩倭寇数十人。数月之后,沈有容又与施德政另一下属——铜山水寨的张万纪,在彭山洋(今澎湖列岛)挫败倭贼。万历三十年(1602年),沈有容东番平倭,率舰过澎湖,全歼盘踞台湾的倭寇。此时的施德政也亲自指挥了战斗。叶向高在《都督施公生祠记》中写道:“公往守南路,澎湖甘山之役督率吏士驾艅艎、凌巨浸,以与倭鏖战于蛟宫蜃窟之间,所斩获无筭,迩年闽海之不波,固公先声所潜夺也。”
1602年4月,施德政曾经以南路参将的身份在东山岛大宴澎湖平倭将士,并赋《横海歌》一首,《横海歌》至今还刻在东山岛九仙山顶岩石上。
醉仙岩石刻镌刻征倭诗歌为福建总兵官施德政、部将李杨及福建南路参将徐为斌等人所作的七言律诗。
主将施德政诗曰:
偏师春尽渡澎湖,圣主初分海外符。
鼙鼓数声雷乍发,舳舻百尺浪平铺。
争传日下妖氛恶,那管天边逆旅孤。
为道凯歌宜早唱,江南五月有莼鲈。
部将李杨题和:
樗才自分老江湖,袜线深惭佩虎符。
舸舰森森鲸浪静,旌旗猎猎阵云铺。
风生画角千营壮,月照丹心一剑孤。
主德未酬倭未灭,小臣何敢辄思鲈。
南路参将徐为斌题和:
闽南要路险澎湖,元将专担靖海符。
万里艅艎莹斗列,蔽空旌旗彩霞铺。
鱼龙吞气烟波定,蜃蚁驰魂窟穴孤。
天子纶音勤借箸,那思莼菜与江鲈。
(文/卢志明 刘静萱 图/网 然 云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