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东钱湖:百多公里绿色步道串珠成链

登古道,行步道,是一项健身、时尚的运动方式。

近两年来,东钱湖管委会投入近千万元,将散布的古道、步道相串联,形成一条环绕东钱湖、连接鄞州区的运动步道带,并计划申报国家级步道。目前,多条环线已贯通,标识系统正在安装。届时,市民和游客可以按体能选择距离不等的步道,轻松前行。一路上,树木茂盛,至高处视野开阔,湖景迷人。

十条古道各自独立散落湖畔

随着时代变迁,大多数古道渐失其用,消失在岁月中。据东钱湖镇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东钱湖历来以“十大古道”闻名,具体是大嵩岭、东道岭、岭南、亭溪岭、小灵峰、黄菊岭、小八达岭、拜祭岭、龙居山、新岭岙等古道。

这些古道中有的道路状况比较好,如亭溪岭古道,从鄞州横溪镇周夹岙村至东钱湖镇城杨村,岭高300米左右,鹅卵石铺就,古道宽1.5米。旧时为鄞、象、奉三县交通要道。经保护开发后入选市十大健身古道,爬山者众多。从岭顶向东南,翻下山为东钱湖城杨村,沿山横行即到白云禅寺,连接白云健身道直通松石岭。若从岭顶向西北方向逆行而上,可到海拔465米的百步剑,峰顶有明清时期的烽火台,后建的观景台和翠峰亭,人站峰顶四周风光一览无遗。

前些年在原有古道的基础上修复过一批步道,但因为这些步道缺乏系统的规划,各自独立存在,不成体系,尚未形成良好的登山健行条件,参与登山的人也不多,这与东钱湖作为非常理想的步行、登山资源地身份不符。

政府推动步道建设迎来大好机遇

综合有关信息,国家多个部委在《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打造“三纵三横”的全国山地户外运动战略布局。其中第一条为东部沿海纵线,这条步道线路的终点就在宁波,这给宁波的步道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2009年,我国内地第一条登山健身步道在宁波宁海落成,全国各地步道建设者纷纷前来考察学习。在十年左右时间,宁波境内的登山步道建设已超过3000公里。2018年4月,国家百万公里健身步道发布会在浙江宁波召开,标志着宁波的步道建设成为全国的标杆与高地。

为深入实施宁波市关于“拉高标杆,争创一流绿道”的要求,积极发挥东钱湖区域自然环境优势,打造环东钱湖的绿色创新带,自2018年下半年起,东钱湖管委会就步道建设项目进行了调研,并很快予以立项,迅速推进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

同时,东钱湖一直在打造“车行、舟行、骑行、步行”四行系统,其中为“步行”服务的步道系统已修复及新建约50公里,散布在湖区周边的山地中,打下步道建设的基础。

专业团队设计高品质步道环钱

目前,国内山地步道主要类型为游步道和登山健身步道。美国的国家步道分为三大类:国家景观步道、国家历史步道和国家游憩步道;日本则分为自然观察路、探胜步道、登山道和长距离自然步道等。

步道的应用功能,除了步行以外,还要达到游憩目的,因此需有步行、观光、郊游、竞赛、自然探索、人文印迹、研学及其他游憩活动等功能。

但因为东钱湖原有的步道各自独立存在,没有形成完整体系,风景较好的一些地段原有的山路大多废弃了,树木杂草丛生,基本上不去,所以也少有人开展登山徒步活动。

东钱湖管委会高度重视,旅湖局、镇政府等共同谋划,选择了专业的宁波大自然户外俱乐部担任步道设计和建设的技术咨询任务。该俱乐部理事长忻雪明说,接到任务,第一步先进行实地踏勘调查。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后,共识别了175公里的留存步道。

该俱乐部设计出“东钱湖大环线”:雅戈尔动物园南门—山王殿—大岙岭—莫公岭—洋山村—大嵩岭—福泉山茶场—横街—韩岭—羊角岩—西舟岭—城杨村—百步剑—隐学岭—高湫堰—奕大山—东钱湖站—师姑山—白石山—高钱—动物园南门,全长62公里。

在大环线内共设计了28个单环线,可以组成多不胜数的各级环线,其中比较有特色的如:

秘境段线:全长6.3公里,从下水十里四香出发到上水,几乎都是沿着湖岸行走,途经二灵山南的山岙,穿梭于湖岸线,可去二灵寺,走梨花岙,湖心堤东头的下峰岸,钱湖宾馆、上水帐篷营地均是大片的休憩绿地,全程非常悠闲。

虾公山环线:从动物园南门出发走虾公山环线,环线强度不大,行走3小时左右约10公里,可以从起点向东沿公路边的人行道前进,转经五里塘至花博园再到虾公山步道入口,环线基本沿湖而行,回眺东钱湖,整个北湖秀姿尽收眼底。

蝴蝶环线:本环线像一只展翅飞翔的蝴蝶,路程接近20公里,从下水出发沿顺时针方向走,回到下水。

飞鸽环线:环线形状如同疾飞中的鸽子,几乎把湖东所有属于东钱湖区域的山地都囊括了,总路程50公里左右。环线从下水出发回到下水。

以生态理念慈善方式建设步道

2018年完成东钱湖步道系统设计方案后,于2019年开始建设。如从虾公岭到十里四香,这6公里至7公里的山道,有村民上山行走的小道,有防火山道。路上树木茂盛,但没有一座休息的亭子。这次计划新建4个凉亭式观景台,已完工3个。路上还将安装太阳能充电杆,为登山者提供手机充电。

“借鉴国际先进理念,按照国家步道系统的标准,采取生态工法,保持原来的土路,留住路边的树木。”忻雪明说,在步道修建过程中,台阶尽量使用原木,路面不硬化,铺路石头就地取材,步道的宽度基本在1.2米左右,有些则根据环境而定,不作硬性规定。

步道建设还吸收了社会力量。由善园牵头筹资、专业古建筑团队施工,在亭溪岭城杨段,兴建了1个石牌楼,新建4座、改建1座仿古石亭。牌楼和石亭采用的石材为葛其浪先生收藏的古代构件。今年5月动工后,施工中克服前期多雨、后期缺水、大型机械无法上山等困难,将最重达1.5吨的古石运上山去。目前,石亭已巍然耸立在亭溪岭上,为“艺术城杨”增添新景。据善园负责人陈耀芳介绍,兴建亭子的资金将由民间爱心人士捐献。

如今,总长160多公里的东钱湖步道体系已基本建成,路面基本由原土、块石、卵石、木台阶等构成。步道配套设施有休息点、庇护所(路亭)、观景台、太阳能充电点、供水点、营地等。导览牌、路线标识、警示牌及资源解说牌等,分布于步道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