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邺区课程与学科建设现场会上,这所小学课程被赞“繁星满天”

在“玩”中学,在“触”中学,在“创”中学……为了深化课程建设,促进课程与学科建设、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学科教学质量和品质,11月24日,建邺区课程与学科建设现场会在南外河西一附小召开。
图片
图片
打造“尚学课堂”,让儿童站在学校的正中央
《富饶的西沙群岛》《望星空》《“牧”笛声声》......参会人员分别走进了不同的教室,观摩指导南外河西一附小六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英语课上,老师带领学生们席地而坐,引入欧美学校的课程概念,教孩子们以唱歌、表演的形式了解感知体验区展板上国家的信息,做国家海报进行展示、交流;美术老师带领孩子们感受发生在四季里的《寓言和神话》,在情境教学中,学生感受四季星校的变化,像逛展览馆一样,去评价感受自己的美术作品……六位执教老师以饱满的激情呈现出“乐学、会学、恒学”的“尚学课堂”,充分彰显了南外河西一附小的课程特色。
图片
“自建校以来,我校积极践行‘做适合的教育、办儿童的学校’的办学理念,努力办‘一所适合儿童的学校’。‘适合的教育’是对因材施教的一种新理解。”在“适合:让课程更好地走向学科深处”的课程交流汇报中,南外河西一附小校长祝瑞松表示,只有坚持站在儿童的立场谈教育,方能让儿童站立在学校的正中央,让校园成为学生一生怀念和眷恋的地方。“教书育人,教书必须育人。这是教育者的天职和使命,也是学科深处的‘根和魂’。”
图片
构建“小星星课程”,提出“适合的教育”10种方式
记者了解到 ,“星文化”是南外河西一附小的“精神之魂”。学校紧紧围绕“星文化”内核,创设“颗颗小星星,个个亮晶晶”的“小星星课程”,探索尚学课堂实施的有效路径。南外河西一附小副校长许岚指出,学校着重思考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存在的相关问题,结合学生未来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明确了“小星星”课程构建的方向,提出了“适合的教育”10种实践方式,包括:适宜的场域、适当的方式、适性的评价、适切的融合、适用的方法、适量的资源、适度的项目、适时的观念、适合的成长、适然的教育。通过探索实践,让星娃娃们“从适应到适合”,享受“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图片
“我校主张‘亲和语文’,即语文教学绝不是说教,而是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感化,去熏陶。要用教师的亲和力感染学生。” 2018年工作的新老师竺暄,是与课程建设、教学实践一起成长的新教师,竺老师说,“语文教学,不管怎么变,要适合学生,关注学生,教师要眼里有学生,相信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思维的空间,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
图片
课程开发如“繁星满天”,学校“星课程”获赞
图片
南京市教研室严必友主任点对今天的评课堂展示和课程汇报进行了点评。他认为,今天的活动不仅有现代意义,更有未来意义。“我从上课老师的身上看到了建邺教育在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上有崭新的理念和主张。对于南外河西一附小的‘适合’课程理念,我高度赞同。一个学校要靠课程来支持儿童的发展,课程是儿童在学校生活的全部,应该包括活动课程、场域课程、环境课程。课程应满足儿童成长的需要,适合社会、适合未来、适合儿童的发展。学科深处,就是体现新课改的践行学科育人,挖掘学科文化,引导孩子体味学科最能打动人的东西。”
“南外河西一附小的一切教学工作都是以儿童出发的,这让我眼前一亮。”建邺区教育局副局长马峰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点赞,他表示,无论是从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校园文化的综合设计,年轻教师的飞速成长来看,南外河西一附小的师生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马局长认为,目前建邺区中小学教育对课程认识有了提升,课程架构已初具雏形,课程开发也是繁星满天,课程实施更是各显神通,真正有效地助力教师的成长。
通讯员 黄卉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周欣 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