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地武当山、乐山大佛:山河无恙在我胸,愿君归来若春风

近日,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传来消息:受新冠肺炎疫情尚在全球蔓延等因素影响,原定于2020年6月29日至7月9日在我国举行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推迟至2021年6月至7月召开。

疫情之下,世界遗产的保护利用状况备受关注。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各遗产地坚强、有效、科学应对疫情,交出了世界遗产战疫的中国答卷。复工复产后,遗产地又主动作为、化危为机,创新手段、提质升级,释放出别样的生机和活力——

湖北武当山:打好“文保+旅游”组合拳

▲ 中秋、国庆假期,武当山景区迎来游客高峰。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荆楚大地,旅游业一度“停摆”。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后,旅游业从冰点持续回温,呈现出复苏态势。

3月25日,经过严格的清洁消杀之后,武当山景区恢复开放。此时,距离武当山景区受疫情影响而关闭已过去两个多月。

伴随着恢复开放,武当山景区推出了优惠措施。武当山景区门票管理局局长贾开成介绍,当时景区门票执行半价,持有效证件的全国医护人员、援鄂医疗队员实行门票全免。4月3日,为致敬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公安民警,感恩所有援鄂、援助十堰医疗队员,武当山景区加大优惠力度,开展感恩回馈:两年内向全国医护人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居民不限次免景区进山门票;向全国公安民警终身不限次免景区进山门票;向援鄂医疗队员(可带1名亲属)5年内不限次免景区进山门票;向广西壮族自治区援助十堰医疗队员(可带1名亲属)终身不限次免景区进山门票。

8月8日,湖北“与爱同行、惠游湖北”活动主办方宣布,今年省内所有A级景区免门票向全国游客开放。当天,武当山下起了大雨,但难挡游客的热情。售票大厅工作人员周强说:“那天我们是早上7点来的,都没来得及喝水,到上午9点半已有3000多名游客进来了,大家都挺开心的。”

“门票优惠仅仅是第一步。下一步,我们将在旅游产品的供给、旅游服务的体验方面进行升级。”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工委宣传部部长周义波说。

▲ 武当山玉虚宫光影秀

周义波所说的升级版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很快就展现给了游客。9月10日下午6点,华灯初上,夜幕下的武当山绮丽而梦幻。武当山玉虚宫超大规模裸眼玄岳之光7D光影秀暨北极光之夜启幕,古老的建筑与现代声光电科技融合,惊艳全场。除了光影秀,现场还有沉浸式互动投影秀、魔幻北极光、动感蝴蝶、动感蒲公英、非遗展示、“网红”美食等。欢快轻松的光影流转,让游客的心情都跟着愉悦起来。

“一步一惊艳!有在星空中畅游的感觉。”

“能看到这么华美的玉虚宫,不虚此行。入夜的武当山,夜晚的静与人们的动交织,让我觉得格外神秘,是个有故事发生的好地方。”

“我和爱人一起来的武当山,觉得非常难忘。没想到武当会有这么浪漫的一面。”

……

与此同时,景区的旅游服务也升级了。武当山景区发布了新的旅游服务规范,例如产品、服务定价合理、明码标价、货真价实;杜绝餐饮浪费,引导游客文明点餐;使用公筷公勺,推进文明餐桌行动等。

武当山是以古建筑群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在湖北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武当山的文物保护工作迎来了大手笔。9月8日,由湖北省文物考古所负责,十堰市博物馆、武当山文物宗教局协助的武当山五龙宫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开工。这是对世界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进行的首次大规模发掘。

▲ 武当山五龙宫遗址

五龙宫是武当山九宫八观之一,也是武当山古建筑群中历史最悠久的古建筑,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建有宫观庙宇850间,曾为武当山九大宫观之首。在历朝战火中,五龙宫大部分被焚毁,经过千年的风雨洗礼,仍保留了大量古建筑、古遗迹。

五龙宫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是国家文物局今年批复的湖北省内重大考古项目。根据国家文物局的意见,计划2020年对五龙宫中宫南厢房以及南宫东院进行试发掘,发掘区所在的东院内有南厢房、日月池、大殿等建筑。根据现场测量数据,本次遗址发掘区域南北长95米、东西宽53米,计划实际发掘5000平方米。待试掘区域验收后,再对五龙宫进行全面的考古清理、发掘。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曾科说,本次考古发掘旨在解决五龙宫的整体建筑布局、修建年代、功能和历史脉络等相关问题,为将来全面开展五龙宫文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将来武当山西线旅游开发提供历史文化支撑。

这一套“组合拳”打出来,武当山旅游持续升温。周义波说,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武当山成为游客预约最多的湖北景区之一,其间无安全责任事故、无重大旅游投诉、无游客滞留景区。武当山太和索道公司工作人员朱红霞说:“近期,宾馆入住率达80%以上,周末甚至一房难求。”

一手抓文物保护,一手抓旅游发展,武当山魅力无限。

四川乐山大佛:探索重建“大像阁”

▲ 乐山大佛

经历大半年风雨,乐山大佛无恙,巍然屹立于岷江东岸。

疫情期间,乐山大佛景区关闭。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后,大佛却因汛情引起世人关注。8月18日早上5点,四川省首次启动I级防汛应急响应,位于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交汇处的乐山大佛景区北门到八仙洞码头的水位已经没过人的腰部。当天上午11点,乐山大佛“佛脚”接触到水位线。

▲ 乐山大佛“佛脚”接触到水位线

新中国成立以来,乐山大佛首次被洪水淹至脚趾。当天,乐山市民在朋友圈晒出“大佛洗脚”视频,并称当地老人过去常说“大佛要洗脚,乐山全淹完”。这是乐山有水文记录以来的历史最大汛情。

面对暴雨和洪峰压力,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公安民警、民兵180余人连夜紧急堆放沙袋,减轻洪水对大佛的冲击。接下来的一周,暴雨预警、地灾预警齐发,为了再次掌控防汛主动权,8月22日,在乐山大佛佛脚平台附近的小洞天码头,公安民警、志愿者以及景区、社区工作人员等50多人,接力传递2600袋沙袋到乐山大佛佛脚平台周围构筑防洪堤,为千年大佛提前穿好“护脚”。

▲ 8月四川遭遇重大汛情,2600袋沙袋为千年大佛提前穿好“护脚”。

因为有了扎实的防汛预案,本次汛情中仅佛脚脚踏受到洪水冲击影响。除2001年修补的捶灰附加层出现小面积脱落,九曲栈道有少量落石外,乐山大佛总体安全。

乐山大佛经历过无数次的天灾洪涝仍岿然屹立,但大佛抵御灾害的能力有所减弱。因此,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高度重视极端气候条件尤其是洪涝灾害下的文物保护工作,坚持以防为主、综合施策,将文物防灾减灾纳入安全管理重要内容,将文物单位、地质灾害抢险加固纳入每年重点项目,对文物保护工作定期会商、重点支持,近3年共投入6000余万元,完成了天垌一麻垌、后栈道危岩、关子门危岩等16处地灾隐患点的抢险加固工程。同时,不断优化提升乐山大佛世界遗产监测预警系统,新增布设监控点位共计242个(总数达到340个),实现重点场所、所有文物点的全覆盖实时监测,并实施乐山大佛佛脚平台修缮、大佛左侧危岩加固、大佛胸腹部勘测维护等遗产保护项目,利用工程手段不断强化文物安全。

▲ 大佛修缮工作现场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四川省文物局、乐山市人民政府三方签署了共建乐山大佛石窟研究院的战略协议,未来3年至5年,研究院将全面开展石质文物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及技术转化,全面提升乐山大佛文物保护研究和展示利用水平,为四川乃至南方地区石质文物保护利用提供专业技术支撑。

“历史上的乐山大佛曾被一座近百米高的重檐木结构建筑‘大像阁’所覆盖。”乐山大佛石窟研究院负责人彭学艺说,乐山大佛屹立江岸上千年,建成时不仅有精妙的排水系统,还有“大像阁”遮挡日晒雨淋,前来礼佛的信众可以在阁内层层攀援,近距离参拜。乐山常年降水丰沛,大佛更处在三江汇流处,红色砂岩的质地相对疏松,山体必然常年潮湿。雨水侵蚀和风化也是全世界石窟保护尚未真正解决的一个难题。对此,景区管委会将持续完善体制机制、创新保护措施,探索恢复重建“大像阁”等保护性设施,增强文物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在科学保护稳步推进的同时,景区将立足大佛这一世界级IP,构建有特色、有质量、有竞争力的遗产旅游产品体系。

受疫情影响,3月23日以后,乐山大佛景区才逐渐热闹了起来。乐山市乐水旅行社负责人余文超说,乐山大佛已经完成“夜游三江”项目亮化提升,推出“夜游大佛”新航线,满足游客夜观大佛和睡佛的需求,游客快速增长。此外,大佛博物馆先后举办“江山壮丽诗难敌”乐山古代历史文化遗产展、“天佑中华”故宫南迁文物档案史料展、“雕饰山河”巴蜀地区石窟与摩崖造像艺术展等主题临展活动,“一馆多点”展陈体系初步形成,丰富了景区的人文资源,游客可看的内容更多了。

乐山的变化让来自雅安的游客王婧惊叹:“如今到乐山,除了能再见大佛,还可以参观东坡楼、沫若堂、大佛博物馆等博物馆,真是文旅兼得。”

记者手记

在这快速发展变化的时代,世界遗产是脆弱的,无论是人文创造还是自然造化,不管是石头质地还是泥土质地,都具有稀缺性、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一旦被破坏就无法复原。在武当山和乐山,我们看到遗产地都在尝试打好“文物保护+文旅开发”的组合拳,解决遗产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55项中国世界遗产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文化旅游名片,理应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力。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当下,世界遗产不仅是旅游的重要资源,而且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依托。

文旅融合,一是要做好文化,守住遗产安全底线,保护好遗产本身,努力让“大佛洗脚”上热搜的情况不再出现;二是要搞好旅游,千方百计让遗产“说话”,提升旅游产品质量,以更周到精细的旅游服务吸引游客。这既需要搞清楚遗产的内涵与价值,也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拓宽传播和表达的方式。在现有的参观模式之外,还可以推出研学旅行、休闲旅游项目和更多精品旅游线路,增加旅游服务与产品供给,着力构建世界遗产旅游产品体系。

期待中国世界遗产地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以古老又崭新的面貌迎接迟到却更具标志性意义的世界遗产大会。

责编:陈晓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