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活水滋万家:湖北恩施管好用好扶贫资金护航脱贫攻坚

11月20日,在湖北恩施市沙地乡柳池村光伏发电站,村干部在查看太阳能电池板。

恩施市在光伏扶贫中,按照光伏扶贫+公益岗位+贫困户模式,充分利用当地荒山、荒地及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建成光伏发电站93座、装机容量达5313.07千瓦,累计收入829万元,发展村级小型公益事业惠及贫困户21000余户,面向贫困户开发公益性岗位493个。

在脱贫攻坚战中,恩施市管好用好扶贫资金护航脱贫攻坚,夯实基础,发展产业,为民生项目护航。自2015年以来,恩施市累计整合资金82.67亿元,其中统筹财政资金61.11亿元,整合社会帮扶资金21.56亿元。全面改善36.87万人的饮水条件,其中贫困人口15.55万人,建设农村公路4472公里,实施电力项目3442个,建成通讯基站3724个,新建乡镇污水处理厂13座,易地扶贫搬迁6242户18393人、改造危房19321户。

夯基固本农村新

“感谢党和政府,盼了多年的公路终于修通,儿女回家过年可以把车开到家门口了!”去年1月21日,恩施市三岔镇茴坝村落龙公路通车,龙王淌组24户村民载歌载舞欢聚一堂。茴坝村是三岔镇唯一的深度贫困村,龙王淌组又是“贫中之贫”,风光秀美但交通不便,发展严重。

村支两委和“尖刀班”急群众之急,筹措资金、申请项目,引着施工队进了小山沟。从无到有,从有到优。随着4.1公里的落龙公路竣工,龙王淌地区三个村民小组告别了无硬化公路的历史,沿线90户村民彻底摆脱“行路难”。

恩施市聚焦“两不愁”,在保障吃饭、穿衣等基本民生基础上,把安全饮水作为重中之重,共投入资金5.53亿元,通过新建(改扩建)水厂、延伸管网和“以奖代补”建设小水窖,完成各类饮水工程3044处,集中式供水工程水质检测实现全覆盖,新增自来水入户77283户,全面改善36.87万人的饮水条件,其中贫困人口15.55万人,实现农村安全饮水问题“清零”。

按照“因人施策,销号管理”要求,建立控辍保学台账和失学辍学动态监测机制,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小学巩固率均为100%,初中巩固率99.85%。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实现“应补尽补”,6年来共发放补助资金29083.4万元,资助学生347879人次;实施并完善贫困家庭学生交通费补助制度,发放补助资金2125.9万元,资助学生76149人次。全面完成“改薄”五年规划项目,投入36268万元新(改)建校舍18.7万平方米、改造运动场27.68万平方米;投入10142万元添置信息化装备和食堂宿舍设施设备,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

根据年度参保政策的相关要求,共安排资金5388.68万元,落实贫困人口参保财政资助政策,共资助参保454635人次。严格执行“四位一体”基本医疗保障政策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一票制”结算制度,按年度要求落实医疗费用报销制度,保障贫困人口基本医疗待遇。门诊特殊慢性病政策惠及6693名贫困人口。农村医疗条件大幅改善,全市配备合格村医638人,村卫生室建设全面达标,贫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100%。

“马娃子,莫喝茶哒,趁天气好,快来搞了作数。”恩施市板桥镇大木村桥湾小区集中安置点,73岁的易迁户吴锦国正在安置点上打零工。人老技不老。削枝去皮,描线锯木,“老木匠”吴锦国图个乐趣,“每天一百多块,还供吃,你说搞不搞得?”

2016年,带着困惑和怀疑,吴锦国在纠结中搬进新居,“养不成猪,种不成菜,搬进去了,喝西北风么?”因户施策,在村里的引导下,2017年1月,吴锦国种植七分地的野生白芨,并在周边打零工补贴家用,困惑在福利中“消亡”。“莫看只有七分地,三年后可卖二十万。”吴锦国比划着二根指头,地里的“金元宝”为他一家三口带来了希望。

住房安全有保障上,恩施市突出“四类对象”,兼顾其他对象,投入25441万元,统筹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实施危房改造19321户。对554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了住房安全排查认定,实现了“危房不住人、人不住危房”。严格落实“建房不举债、面积不超标、建新必拆旧”政策,完成了6242户18393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累计建成集中安置点178个、安置贫困户2831户8406人,按照“五靠近”原则安置贫困户3411户9987人(靠近集镇、中心村、城区、产业园区、生态旅游区),旧房实现应拆尽拆,完成宅基地复垦1518亩、生态修复214亩。

产业托起致富梦

11月14日,恩施市弗居生态药业专业合作社生产车间,工人正在加工中药材党参。该合作社位于恩施市太阳河乡石林村,药材产业年产值可达1000多万,带动周边60多户群众种植中药材,吸纳20多名贫困户务工,让群众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自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恩施市始终坚持把产业带贫益贫摆在关键位置,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以做实产业带贫和市场联结为落脚点,通过壮大特色产业基地、培育新型市场主体、打造特色优质品牌,不断优化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聚焦“绿色、生态、富硒”优势,按照“乡有基础产业、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当家产业”的发展目标,着力写好“特色产业+扶贫”大文章。

2014年以来,恩施累计投入财政资56944万元,建成特色产业基地124万亩,其中茶叶37万亩、商品蔬菜24万亩、干鲜果9万亩、中药材28万亩、马铃薯26万亩。2019年全市特色产业(含务工)带动贫困户54234户,带动率97.9%;全市发挥具有较好带动作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链接贫困户45245,链接率81.6%。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一长两短”产业项目全覆盖。

在扶贫资金的倾注下,恩施市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民生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旅游扶贫、消费扶贫等工作有序推进。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锐 通讯员 谢顺)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