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油橄榄铺就保险扶贫路

在凉山州橄榄油产业龙头企业中泽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村民们收获的油橄榄果被制成橄榄油,2020年10月11日摄。(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华社客户端上海11月21日电(记者潘清)打开“平安好生活”App,在上海一家外企担任高管的周女士下单订购了两瓶中泽橄榄油庄园的特级初榨橄榄油。

与此同时,1900公里之外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前不久刚刚忙完油橄榄采收的村民们还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

一枚小小的油橄榄,铺就了从大山深处到繁华都市的保险扶贫路。

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阿土列尔村位于海拔1400米至1600米的山坳中,居住在落差800米悬崖之巅的村民需要跨越2000多步钢梯,才能走到“外面的世界”。

地势险要加上交通不便,这个“悬崖村”以往只能依靠种植土豆和玉米维持生计。伴随村民们陆续走下悬崖搬进移民新村,“安居”后如何通过“乐业”走出深度贫困,成了悬崖村面临的一大难题。

悬崖村村民运送采摘好的油橄榄果下山,2020年10月10日摄。(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018年中国平安启动面向“村官、村医、村教”的“三村工程”,计划投入100亿元实施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凉山州被纳入“三村工程”扶贫地区。

作为平安产险凉山地区产业扶贫主要负责人,平安产险四川分公司凉山中心支公司副总经理张权武带领团队数度走访悬崖村,为这片土壤肥沃、日照充足的山地选定了油橄榄种植项目。

事实上,橄榄油产业在凉山州已发展多年,成立于1998年的龙头企业凉山州中泽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还是国家级油橄榄良种基地。但由于产品知名度不高,销量比较有限。加上农业投资周期长、回收慢,难以形成固定资产,企业融资也面临困难。

在被称为“悬崖村”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村民背着油橄榄树苗上山。小小的油橄榄,成了悬崖村摆脱贫困的“致富果”,2018年4月20日摄。(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初期扶项目、中期保风险、末端促销售”,一个以油橄榄为核心的产业扶贫闭环在凉山州落地。平安产险引入业内首创的“扶贫保”模式,依托信用保证保险实现贷款“免担保”的同时,通过贷款贴息降低资金使用成本。三年间,“扶贫保”共计提供3600万元扶贫贴息贷款,助力中泽公司等扶贫企业发展橄榄油产业。

融合卫星遥感、无人机、高光谱识别技术和农业风险大数据的智慧灾害管理平台,为产业发展搭建起风险防控“屏障”。依托区块链技术的产销溯源平台,则通过生产品质管理、产品追溯认证、市场决策分析三大功能,助力扶贫农产品提升质量、打造品牌。

中国平安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设立了“三村工程”油橄榄示范基地,通过扶持橄榄油产业助力脱贫攻坚,2020年11月14日摄。(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保险科技走进大山的同时,扶贫农产品借助线下展销会和电商等渠道走出深山。平安产险多次与中泽公司签订产品采购协议。包括“平安好车主”“平安好生活”等App在内,中国平安生态平台矩阵也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让来自凉山州的橄榄油相关产品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从油橄榄到橄榄油,保险行业通过“产业造血”支持扶贫攻坚,2020年11月14日摄。(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悬崖村,中泽公司流转了200亩土地用于种植油橄榄。公司负责人徐晓燕透露,除了每亩600元的土地流转收入及相关产品销售利润分红,在油橄榄种植基地打工的村民还能获得工资收入。油橄榄帮助悬崖村112户贫困户年均增收3200元,与公司合作的凉山州油橄榄种植户总收益则达到1330万元。

“我们全家6口人,过去一年总收入才4000元左右。如今靠着油橄榄,一年收入超过了2万元,相当于过去的5倍。”悬崖村村民某色日者兴奋地说。

小小的油橄榄,成了悬崖村摆脱贫困的“致富果”。走出深山的橄榄油,也成为保险行业通过“产业造血”支持扶贫攻坚的一个范例。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