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遂川:一双鞋踏出致富路

央广网遂川11月17日消息(记者胡斐 通讯员徐瑞春 罗美琪 王赟生)年末临近,生产进入旺季。这些天,八零后何连其带上车间资料,从江西遂川踏上开往福建的列车。他卯足了劲,在接洽几家意向公司后,谈下了一个加工2万余双鞋面的订单,总金额达16万元,产品销往日本、非洲等国家。
现如今,靠着勤奋钻研和诚信经营,何连其制鞋车间规模越来越大,开设了3条生产线,员工增加到50余人,成为十里八乡小有名气的“鞋王”。
图片
何连其在制鞋车间
谁能想到,赫赫有名的“鞋王”,曾经是一个贫困户。“以前鞋破了,光着脚走山路也是有的……”何连其告诉记者,“多亏党的扶贫政策,多亏干部们的帮扶,让我踏着勤奋诚信的‘金鞋’,走上致富奔小康的大道……”
何连其是衙前镇溪口村人,因幼年丧父、母亲改嫁,和弟弟一起,由家境并不宽裕的姑姑抚养长大,自小饱尝生活的艰辛。
初中毕业后,何连其去了被誉为“中国鞋都”的福建晋江务工,早上准点进厂,常常要忙到深夜,这一干就是21年。小工、杂工、管理、组长、车间主任……通过不断奋斗,他的工资慢慢地从5百块涨到了5千元。
早已过了而立之年,仍是孤身一人。何连其心里涌起了思乡愁绪。弟弟一家子定居陕西,母亲帮忙带小外甥而后回到老家生活。都说“打工打工一场空”,如果能在家发展产业,又能和母亲相互照应,岂不两全其美?
2017年,何连其东拼西凑借了8万元,建起鞋厂,购置设备,找来朋友熊王华做技术指导和机修,并聘请员工作业。
创业总差钱,要帮着找钱。常来探访的公安局帮扶干部康长桥和人社所王柳林得知何连其的困难,争取到5万元贴息贷款,并在办好营业执照后帮助申请扶贫车间。
“创业总是充满艰辛,党委政府的大力帮扶,增强了我战胜困难的勇气。” 何连其说,今年疫情期间,车间举步维艰,帮扶干部及时为他申请了 6万余元扶贫车间补贴,大大缓解了受疫情影响的资金流压力。
从小苦过来,深知脱贫不易。何连其的车间请的大多是贫困户。工作时间朝八晚五,薪酬计件。尤其有过鞋厂务工经历的工人,进车间不仅轻车熟路,还便于照料家庭。
工资最高的工种车双针,月薪近8000元。44岁的彭龙梅就是熟练的老车工,此前在福建泉州的“安踏”待了6年。现在,家里几亩远田租种了,丈夫做小生意,儿女们陆续就学、工作。对自己在车间的工资标准,她感到很满意。
2019年全年,何连其的车间加工鞋子19万双,总营业额达140万元。除去各项开支,还有10余万元利润。最令何连其开心的是,历时5年,自己终于摘去“贫困帽”,而车间工人“摘帽”的还有郭小燕、吴莉桃、秦丽君、刘余香……
创业的人永远在路上。县、镇政府组织产业技能培训,何连其总是积极参加,并获井冈山职业科技学院颁发的“新型职业农民”证书。为增加收入渠道,他还在溪口村租种了125亩田进行“稻虾共作”。通过辛勤照料,仅小龙虾一项便可亩产100公斤,预计年度可增收近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