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院法官换届选举,中国籍法官薛捍勤连任

编辑:崔相光
图片
中国籍法官薛捍勤成功连任国际法院法官。(中新社资料图片 蒋雪林摄)
华舆讯 经过历时两天的投票,联合国主要司法机关国际法院11月12日完成法官改选,中国籍女法官薛捍勤与其他4名法官当选,任期9年,从2021年2月6日开始。
系国际法院首位女性中国籍法官,2010年6月当选
国际法院由15名不同国籍的法官组成,每三年改选5名法官,法官可连选连任,候选人必须在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同时获得绝对多数票支持方可当选。在联合国大会11日举行的首轮投票中,共有6名候选人票数符合当选条件。因此,联大12日进行了第二轮投票。薛捍勤12日在联大193个会员国中获得155票,在安理会投票中也获得绝对多数,成功连任。
图片
薛捍勤在2010年当选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顺利当选国际法院法官,表明联合国会员国高度重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中新社资料图片 孙宇挺摄)
薛捍勤于2010年6月首次当选国际法院法官,并自2018年2月起担任国际法院副院长,是国际法院首位女性中国籍法官、首位女性副院长。国际法院自1946年成立至今共有108名法官,其中仅有4名女性。
根据公开资料,现年65岁的薛捍勤拥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出任中国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司长、中国驻荷兰大使兼常驻禁止化学武器组织代表,以及中国驻东盟大使和外交部法律顾问。
此次同薛捍勤一同当选的另外4人是:日本籍候选人岩泽雄司、德国籍候选人格奥尔格·诺尔特、斯洛伐克籍候选人彼得·通卡、乌干达籍候选人朱莉娅·塞布廷德。
中国籍法官史久镛曾任国际法院院长
国际法院是联合国六大机构之一和主要司法机关,设在荷兰海牙,1946年正式开始运作,负责审理各国就国家间争端向法院提交的诉讼案件,并可就联大、安理会等联合国机构提交的法律问题发表咨询意见。
图片
外交部原法律顾问、联合国国际法院原院长史久镛。(中新社资料图片 富田摄)
2003年至2006年,中国籍法官史久镛曾担任国际法院院长。
2003年,77岁的史久镛当选为联合国国际法院院长,成为首位担任院长的中国籍法官。
图片
外交部原法律顾问、联合国国际法院原院长史久镛用放大镜查阅文件。(图片来自中新社 富田摄)
被提交至国际法院的案子,均涉及复杂的法律问题和领土主权等国家核心利益。法官需要阅读大量材料,工作繁重。史久镛回忆说,在担任院长期间,他参与审理了多达16宗案件,创下历史纪录。
2010年,史久镛从国际法院卸任之际,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评价他“致力发挥国际法院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领域的角色”,工作“令人钦佩”。
还有哪些中国人在联合国担任高级职务?
图片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中新社资料图片 杨可佳摄)
而近年来,国际组织重要职位中的中国新面孔越来越多。据联合国的报告,当前联合国系统有中国籍雇员450人,占总人数的1%。其中供职联合国秘书处的非语言类中国籍专业人员只有74名,低于联合国开出的136人额度。
参考资料:
中新社,2020年11月12日,《中国籍法官薛捍勤等5人当选国际法院法官》
中新社,2017年11月21日,《联合国国际法院改选法官 英国71年首度无缘》
中新社,2019年1月16日,《国家利益捍卫者史久镛:“学法报国”初心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