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旅发大会机遇 文旅融合牡丹江能否C位出道?

游客在西安区中兴村体验朝鲜族风情。

游客在海林市七里地村流连忘返。

黑龙江日报10月28日讯国庆中秋“双节”,牡丹江市旅游市场一扫疫情带来的阴霾,出现了全面恢复的好势头。节庆8天全市共接待游客106.2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9亿元,同比分别恢复78.7%和74.3%。镜泊湖、威虎山影视城、东北虎林园等知名景区受到省内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等外地游客及本地市民的推崇。其中,镜泊湖景区到访3.77万人次;牡丹江横道东北虎林园到访1.53万人次。

在宁安市,小朱家、玄武湖农业公园等有机农产品受追捧。游客进入乡村旅游点,体验田园收获景象的同时,热衷于农家乐餐饮,并购买邮寄当地土特产。

在海林市,乡村旅游异军突起。七里地村开发建设了金沟水街景观,形成村内小型瀑布,接待游客超过5万人。水街两侧的豆腐坊、煎饼坊、面食坊等新兴业态很受游客青睐,游客一面品尝、一面购买,面食坊最高一天销售额2000多元。

这些,只是牡丹江市文化旅游发展的一个缩影。

今年9月5日,以市委书记杨廷双在第三届全省旅发大会上接过会旗为标志,第四届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就正式进入到了“牡丹江时间”。全市上下树立“争当标杆、争创一流”的意识,立足优势、彰显特色,办好一届不一样的旅发大会,也开启了以文化铸魂、彰显魅力的文旅融合“加速模式”。

实现从观光旅游向休闲体验旅游转变、向文化旅游转变、向研学型旅游转变,做足文旅融合大文章,牡丹江能否C位出道?

有资源 文旅融合“富矿”多

文旅融合,牡丹江有最佳的资源。

牡丹江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悠久的历史馈赠了众多文明瑰宝,慷慨的自然赋予了一片秀美山川,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为文旅融合提供了丰富资源。

这里有光辉闪耀的红色记忆。牡丹江是英雄的热土,充满传奇色彩的《林海雪原》就取材于牡丹江,曾经伴随了一代人的成长。中国空军的摇篮——牡丹江老航校,二战史上最大和最后被摧毁的日军防线——东宁要塞群等历史文化资源极为丰富。

再细细品味,牡丹江又是一方文化沃土。从商周到满清,这里一直是北方少数民族居住地。莺歌岭文化、唐代渤海文化、清代宁古塔流人文化、近代“闯关东”移民文化、东北抗联文化、开发建设北大荒的知青文化,多种文化传承交融。

文旅融合,如何实现1+1>2?近年来,牡丹江市坚持“旅游+”优先,加快文旅融合,接待游客总量、旅游业总收入连续多年实现“两位数”增长。目前全市旅游从业人员达到3.5万余人,间接带动就业20余万人,直接带动19个相关产业发展,对全市GDP贡献率达到25%。通过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涌现出以唐满文化、和音乐器、狼图腾旅游、贰飞文化传媒、渤海靺鞨绣、怡馨园康养服务等为代表的一批文旅企业。西安区中兴村、宁安市上官地村通过发展民俗游、乡村游,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培育优质的文旅产品,满足更多的消费新需求。在西安区,积极抢抓牡丹江市承办全省“旅发大会”机遇,坚持把筹备大会与项目建设、文旅发展、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在中兴村打包推出了印象中兴缤纷水岸、中兴稻田环湖观光小火车、朝鲜族非遗展示馆、中兴年画馆、观光民宿群、盛双盛高丽人家、中兴里韩屋村民宿、游客服务中心等8个特色文旅项目,把中兴村打造成为农村文旅融合发展的新亮点。

有作为 业态创新正当时

牡丹江市抢抓承办全省“旅发大会”机遇,明确了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转型升级的方向,提出了智慧旅游、数字文化走在前以及文旅项目争优的目标。

释放科技资源优势,推动旅游业智慧化智能化。牡丹江市科技资源富集,与省科技厅开展了厅市合作共商,与哈工大、东北林大、八一农大、省工研院、哈兽研、清华大学等20多所高校院所,合作共建人才工作站和“头雁计划”工作室,深化产学研合作。

以科技增强产品的体验性,牡丹江推动高新技术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拟恢复渤海皇城、林海雪原、中东铁路等历史风貌,让文化遗存“活”起来;借助科技手段强化旅游产品营销,推出一批云端地域旅游产品,增强游客对牡丹江的向往度;牡丹集团智慧科技馆项目将成为智慧体验与场景实体相融合的体验型项目引爆点。

以科技增强服务的功能性,牡丹江加快推动旅游发展数字化转型。通过搭建“一部手机游牡丹江”服务平台,提升全市旅游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营销水平,为旅游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消费新需求催生新业态,民宿发展也正在牡丹江大放异彩,涌现了西安区“中兴里”民宿、海林市七里地村“栖里”民宿、宁安市上官地村“上官民居”和小朱家村民宿等一批网红民宿,不仅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还传承发展了当地特色文化,

让特色文化“亮”起来。绥芬河正在围绕天长山、地久山建设爱情谷公园,做好“天长地久”文章,用文化创意吸引游客、引爆市场。

让文创产品“热”起来。牡丹江抢抓中央电视台正在该市拍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的时机,大力发展影视产业,提高游客和群众参与度,全力打造林海雪原影视基地,叫响“南有横店,北有横道”品牌。

如今的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到景区“打卡游”,更愿意选择看民俗、看历史、看文化,越来越追求个性化、深度化、特色化的品质旅游。牡丹江积极探索跨要素、跨行业、跨区域、跨时空融合旅游资源和延长旅游产业链的新模式,注重打造“慢旅游”业态,大力发展“夜游经济”,推动夜游从“亮化”到“美化”再到“文化”提质升级,让游客真正停下来、住下来、参与进来。

有期待 项目建设添动力

文化旅游产业要实现大发展,离不开一个个项目的支撑。

爱熊猫小镇项目启动建设、远东国际商文旅小镇项目一期预计明年8月投入运营。牡丹江市围绕承办旅发大会,突出文化、旅游资源特色,第一批共确定23个重点推进项目,预计总投资达68.61亿元,涵盖景区开发、运动康养、产业融合、特色小镇、基础设施等方面。

目前项目已全部启动,其中进入实施阶段的16个,进行前期筹备的4个,已投入运营的3个。还有各部门和相关县(市)区强化主动对上争取,共组织申报10余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文旅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近10亿元。

老景区提升持续深化。镜泊湖北门旅游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和火山博物馆项目已经列入国家项目库,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景区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和景区环境提升工程正在推进。玄武湖国家现代农业公园项目已于7月初投入运营;渤海国遗址公园整体提升项目已经聘请清华大学专家进行规划,游客接待中心改造、观光车服务与智慧导览、讲解系统建设和智慧体验项目已经列入改造提升计划。其他A级景区、旅游重点村和乡村旅游示范点,也积极按标准进行整治提升。

城市风貌整治不断加速。调整全市近两年城市基础设施改造资金投向,支持旅发大会关联项目实施。北岸江堤路和菜园街改造提升项目工程过半,东四条路右岸公园改造项目规划已经完成,西十一条路至西八条路江滨公园改造、沿江两岸绿化亮化提升和牡海观光公路绿化项目已经列入启动建设计划。

文化与旅游携手,产生“叠加效应”,一系列文化旅游节会品牌必将成为牡丹江“生金孵银”的有效载体。今后,牡丹江文旅产业发展又将开启怎样的新征程,又将为新时代牡丹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带来怎样的新动能?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