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流沙村:产业“活水”助推乡村振兴

10月20日,从雷州市覃斗镇流沙村获悉,审计署广州特派办对该村进行定点帮扶以来,以落实产业项目为重点,以新农村建设为突破点,因地制宜科学施策,不断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切实提升贫困村、贫困户的造血功能,推动了村民持续稳定增收。2019年,流沙村贫困户已经全部实现脱贫。
图片
据悉,流沙村地处北部湾东岸,总面积7平方公里,原是覃斗镇一个偏远的贫困渔村,交通不便,耕地不足,道路、供电、供水等公共基础设施落后,是省定贫困村。流沙村村民主要经济来源靠外出务工,村级经济发展面临多重困难。
扶贫工作组进村帮扶以来,针对当地光照充分、日照时间长和光伏发电项目具有“一次建设、长期收益、管理简单、回报稳定”的特点,引入850万元安装了四期光伏项目,年收入可达80万元,为流沙村增加了集体收入,还能为贫困户带来人均年收益1400元。
流沙村素有“中国南珠第一村”的美誉,而“流沙南珠”在2005年更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此,扶贫工作组有效对接珍珠这个当地传统特色产业,在湛江尊鼎珍珠有限公司开设贫困户就业基地和产业基地,让50多名贫困群众在公司实现就业,人均月收入达到4000元。同时,审计署广州特派办将社会捐款的资金300万元,采取保本分红的方式入股,并将分红的30万元平均分配至全体贫困户。
为了进一步推动乡村产业多元发展,审计署广州特派办多方筹集900万元在流沙村打造了一个占地20余亩的现代化海产品加工冷链项目,采取承包租赁的形式进行运营。据扶贫工作组人员介绍,该项目可为贫困群众提供至少60个就业岗位,人均月增收3500元以上。“以前村民们都是选择外出打工,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回到乡村企业去工作,这是一件好事。”
为了实现扶贫与乡村治理双赢,从2017年6月开始,村里设置了护村联防队员、治安协警、保洁工、垃圾中转站管理员、学校保安员、文员、保厕员、水管管理员、路灯管理员等9大类公益性岗位。贫困户在获得公益性岗位的同时,承担村子日常维护的职责,进一步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村民王女士告诉记者,这些公益岗位每月将为她带来1500元收入。
乡村产业的发展让村民有业可从、有钱可赚,真正做到了村子门口有产业,足不出村有活干,在家门口务工挣钱的场景成为了流沙村以产业助力乡村发展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