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工作参考|立足传统、激活市场,贵州六盘水大力发展旅游业促增收

作为煤炭资源型城市的贵州省六盘水市,素有“江南煤都”之称。近年来,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六盘水市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挑战,六盘水市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充分利用当地优质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并抓住发展旅游带来的机会,放大旅游业吸纳就业能力强、行业门槛低、就业选择面广的优势,创造了大批就业岗位和商机,使当地群众通过创业、就近务工、土地入股等方式获益。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拓宽了六盘水市贫困人口及其他群体的就业选择,已成为六盘水脱贫攻坚战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今日工作参考栏目为您带来,贵州六盘水发挥少数民族风情的优势,打造文旅产业的经验。

立足交通优势,打通全域旅游“经脉”

今年7月26日,铁路部门将安六线(安顺市-六盘水市)原定10对20趟高铁班次增加到13对26趟,其中两对4趟重联运行,不仅实现了运力的大幅度提升,也标志着贵阳到六盘水区间的动车基本实现了“公交化”开行。

六盘水除了高铁,还有早在2014年就建成的月照机场,现已开通直达11个城市的航班。为方便旅客,月照机场还与航空公司联合推出通程航班“一票到底”的业务,旅客可以一次性办理70多个城市的登机牌及行李托运。

此外,六盘水已建成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了440公里,每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4.41公里,7个高速公路出市通道连接了周边所有市州。

交通的便利不仅大大缩短了六盘水与外界联络的距离,也带动了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六盘水将抓住“县县通高铁”的机遇,加强交通运输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按下完善交通体系的“快进键”,提升全域服务体系,开发旅游系列产品,为打造国际一流避暑度假和山地户外运动目的地而努力。

发挥传统优势,营造特色旅游氛围

作为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六盘水市有彝族火把节、苗族跳花节、回族开斋节、仡佬族吃新节等丰富多样的节庆文化,少数民族风情和传统成了当地发展旅游业的一大特色。

金元汉是六盘水市剪纸艺术第四代非遗传承人。他将剪纸和传播民族文化结合起来,利用空余时间到盘州市鸡场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免费为剪纸爱好者培训。他的剪纸技艺不仅吸引了本地人,还吸引了来自武汉、长沙等地的爱好者前来学习,让鸡场坪镇的旅游市场因剪纸文化而热了起来。

此外,六盘水少数民族风情的体现还有六枝梭戛箐苗彩色服饰艺术、盘州羊场布依族盘歌、盘州淤泥彝族山歌等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氏点穴拔牙、古法造纸等46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激活文旅市场,带领群众共奔小康

位于水城区的百车河度假区曾经是一个纯农业村寨,易地扶贫搬迁后,根据发展规划,百车河现已发展成为集农业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农家乐等于一体的城郊旅游度假区。优美的环境和高质量的服务,吸引着八方来客。每年的桃花节,至少有5万游客来到度假区。

通过几年的发展,海城区现在有乡村酒店及农家乐278家,床位5560个,日接待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自从2013年通高速公路后,六枝特区牛角村在政府支持下,打造了318房车营地、浪哨园接待客栈、布依民俗博物馆、云上六枝、温泉小镇等旅游景点,每年的六月六、国庆节、春节等重大节日时,一天接待量就能超过3万人,平时周末接待量也至少有3000人。在牛角广场设立的摆摊点,当地的布依族村民可以通过向游客提供特色美食增加收入,每天纯收入超过1万元。

2019年,六盘水市接待游客达528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0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4.9%和33%,分别是2015年的4.2倍和5.4倍,持续呈现“井喷式”增长。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久锋 实习生 龙小敏

设计:崔鹏家

责编:裴逊琦

监制:杜兰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