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面”靓起来 日子美起来——子长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纪实

图片
国庆中秋双节前夕,穿境而过子长市东大门马家砭镇,只见公路两旁树木枝叶迎风摇曳,各类鲜花竞相开放,拱棚内一串串葡萄颗粒饱满……沿途景象令人心旷神怡。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场硬仗。今年以来,子长市深入开展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全民动手美化家园,让村民在干净舒适的居住环境中涵养城乡“温度”,实现天更蓝水更清的目标,助力宜居子长建设。
人居环境整治 激活产业发展
“环境好了,产业发展起来了,村民生活的幸福指数明显提高。”马家砭镇界石堡村党支部书记王守义说,“以前的话,村容村貌不好,产业不多,很多人外出务工,村子快成空壳村了,现在返乡的人明显增加了。”
59岁的史整风是界石堡村村民,两年前因意外事故导致腿受伤,走起路来不方便,再加上村上的道路不平,坑坑洼洼的巷道,他每次出行都得小心翼翼。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启动后,村上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前这个巷子里又堵又脏,乱七八糟,现在路好多了,晚上出去还有路灯,对我这个残疾人来说再好不过了。”史整风感慨地说。
图片
马家砭镇保洁员正在清扫垃圾
马家砭镇党委、政府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在界石堡村的主干道沿线、房前屋后、地头河畔栽植了常青树木,播种了多种花卉,对主干道行道树进行涂白,对全村窑洞、墙体、党员活动阵地等进行了统一粉刷、维修改造、美化,还对公路沿线的排水渠进行清理及维修改造,积极打造有生态空间、有牢固堤防、有管护机制、有良好水质、有美丽景观、有安全保障的美丽宜居界石堡村。
图片
杨玉军夫妻正在拣菜
走进同村杨玉军家的院子,扑面而来的是清新好闻的花香,四孔窑洞窗明几净,院内地面全部硬化,花架上摆放的鲜花芬芳绽放,整个小院充满了生机。杨玉军夫妇坐在院子中间,小桌上放着豆角、黄瓜、西红柿,他们正准备做午饭。杨玉军说,他们常把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每年都会在院内院外种许多花卉,但是由于出入的路不好,打扫卫生成为一件很麻烦的事。现在路修好了,家家户户院落干净整洁。
“文化墙遍布村中巷道,建起的文化广场健身器材齐全,路灯安装方便村民出行,村民还用上了分类垃圾桶……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不仅让环境变好了,更好的是村民的素质明显提高了。”王守义说,“村容村貌改善了,村民思想觉悟提高了,群众致富的信心足了,求发展愿望也强了。”
图片
马家砭镇界石堡村农民采摘葡萄
近年来,马家砭镇政府积极争取整合扶贫资金,投入213万元为界石堡村建起142座标准化拱棚,全部栽植葡萄树,有4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积极参与种植与经营。58岁的南宏志一直在外务工,看到村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加之发展产业有扶持政策,于是他就返乡栽植葡萄,第一年就发展了3棚品种为阳光玫瑰的拱棚葡萄。“我打算走采摘体验这条路子,葡萄好销售,而且价格不错。去年有3棚葡萄的村民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南宏志信心满满地说。
如今,这个贫穷落后的村庄悄然改变了,道路硬化了,自来水进家了,主导产业形成规模了,文化墙建起来了,整个村庄干净整洁,群众的生活蒸蒸日上。2017年,界石堡村退出贫困村序列。2019年,界石堡村人均纯收入达9368元。该镇镇长强嘉表示,“我镇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拱棚葡萄、庭院蔬菜、养殖业等,不仅让乡村美起来,还让群众富裕起来。”
人居环境整治 让乡村美起来
几场大雨过后,空气清新,格桑花格外鲜艳,庄稼长势喜人。在玉家湾镇路家寺村,村民们拎着扫把,挥着铁锨,对村庄道路进行清扫。“我们半个月进行一次环境卫生整治,在镇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的安排下,村民轮流进行卫生保洁。”村党支部书记王胜利说,“你看那边的群众也赶过来了,不用组织,轮到谁,谁就主动打扫,为别人提供方便的同时,也是给自己提供方便。”
路家寺村辖2个自然村,有256户988人。57岁的白翠琴是村上的脱贫户,她不仅每半月参加一次集体义务劳动,而且还负责村上卫生的日常保洁,每月有固定的收入。“以前你前脚打扫干净,后脚可能就有人丢下垃圾,现在好多了,打扫的主要是风刮来的柴草、纸片、塑料等,现在人人都注意环境卫生,村容村貌肯定能好起来。”
在路家寺村,条条巷道硬化,厕所干净整洁,道路两旁鲜花绽放,一派新时代美丽乡村景象令人陶醉。走进村民路光家,院落整齐,物件摆放有序。“以前家里的东西乱放,猪圈鸡窝乱修,显得很不好看,经过全面整治,整体发生了变化。”路光喜盈盈地说,“从山里劳动回来,累一点也要坚持把院子打扫一次,咱不能拖村上的后腿,影响了村容村貌,别人不笑话,自个都不好意思。”
“人居环境整治让村容村貌变好了,村民卫生习惯也潜移默化地发生了变化,这对我们村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王胜利说,“我们抓住乡村振兴的机遇,正在建设一个文明实践站,开展‘好院落好巷道’评选活动,让维护家园美景成为村民的好习惯。”
图片
柳树沟村村民在文化广场学习
不只是路家寺村,几乎同一时间,在玉家湾镇各村也能看到这样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自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以来,全镇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响应,踊跃参与,齐心协力营造干净整洁、有序环保的生产生活环境,环境卫生整治已经成为全镇常态化工作之一。”在镇长姬乃平看来,环境卫生整治已成为一种新时尚,正在提升全镇颜值,有利于群众脱贫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图片
玉家湾镇路家寺村村民正在文化广场锻炼
玉家湾镇每月进行一次环境卫生大整治,不定时组织人员重点对街道、广场、河道两侧、道路边坡、边沟等区域的垃圾、临时搭建房屋进行全面清理,动员村民对自家院落、房前屋后进行集中清理。在环境卫生整治中,干部、群众认真打扫不留死角,上半年整治乱堆乱放986处,清理清运垃圾170多吨,雇用三轮车10辆将清扫和积存的垃圾统一运送到垃圾场。
今年以来,子长市以“靓丽子长”为主题,大力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累计清除生活垃圾3650余吨,出动垃圾车650辆(次),整理绿化带9.6万平方米,种花种草3.4万平方米,栽植常青树4.5万株,清理沟渠、河道386条,整理河床152.1公里。
人居环境整治 提升乡村品位
“以前人还没有进厕所,臭味就把人熏得不行,再说我媳妇行走不方便,常担心她走不稳,掉进去了。”村民姚卫则的妻子李卫霞患有小儿麻痹症,行走不方便,旱厕对她来说安全隐患极大,对厕所改革姚卫则感慨颇深,“以前怕厕所‘脏乱臭’,如今,媳妇一个人上厕所也不用担心,还没有异味。”在玉家湾镇柳树沟村,村民家中100%实施了厕所改革。
“小厕所”连着“大民生”,子长市将“农村改厕”作为2020年的民生大事之一,精准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实施了村庄绿化、净化、美化工程,建成“美丽宜居示范村”20个,“生态乡村”“清洁乡村”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安定镇廖公桥村被认定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马家砭镇赵家崖堤村被确定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
在史家畔便民服务中心丹头村,陕西省首家农村危险废物兑换门市部成为一个新鲜“事物”,也给子长垃圾处理提供了一个好做法,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这里经常有群众将废弃物品拿来兑换积分,再用积分到村上的爱心超市购买生活用品。村民杨建新起初以为兑换只是一种形式,没想到这个门市部还真的能用积分买东西了,他连续兑换三次,用积分购买了一台热水器。他说:“自从有了这个兑换门市部,我不仅把家里的垃圾拿来兑换积分,在路上看到废旧的物品也都捡回来,增加一点积分,兑换的东西用来贴补家用。”
兑换门市部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集中转运”的思路,将农村垃圾分为有用、无用、有害和危险废物三大类。有用垃圾村民自己收集出售,无用垃圾集中在可移动垃圾桶和垃圾箱由保洁员清运,有害垃圾和危险废物由村民拿到兑换门市部进行集中收集,换取一定积分,积分可以兑换米面油和各类生活、学习用品。“以前村民不知道好多垃圾都是可以分类回收的,有了这个兑换门市部后,大家不再随意丢弃垃圾,特别是农村危险废物的回收处理,让村民的环保意识更加增强了,当然,村里的环境卫生也好多了。”该村党支部书记惠荣胜说起兑换门市部的好处,十分认可。自兑换门市部运行以来,累计回收农药瓶、药瓶6500余个、含汞灯管200余根、废旧电池500余节、废机油100余升等,兑换了价值5万余元的生活物品。
图片
杨家园则镇焕然一新的农家小院
杨家园则镇杨一村的污水处理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收集来的污水经过格栅池、调节池、缺氧池、清水池等多级过滤后,就实现了达标排放。整个过程都在地下进行,既闻不到异味,又听不到机器的噪音,采用“有动力污水处理设施+表流湿地”的治理模式,服务全镇群众处理生活污水。镇长靳晓勇说:“这个污水处理厂采用较为先进的污水处理工艺,其设计规模为1万立方米/日,极大地改善了周围水体环境,对治理水污染、保护当地流域水质和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截至7月初,子长市的涧峪岔、安定、玉家湾等镇级污水处理站有序运行,方便了当地污水处理,改善了水质。
子长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魏涛表示说,“今后,要从农民自己动手能干、易实施、易见效的村庄环境卫生问题入手,以公路沿线和城镇周边村为重点,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示范区、示范带,带动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让乡村更美更宜居,不断提升百姓满意度、幸福感。到2020年底,子长市预计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23个,巩固提升188个‘清洁村’‘生态村’创建成果,申报认定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个、延安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3个。95%以上的村庄农村生活垃圾得到分类、收集和转运处理,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率达到65%以上,主要河流沿线和重要水源保护地、人口集中并形成污水径流的村庄,建成符合当地农村实际的污水处理设施。”
来源:子长百事通
编辑|史建琴
责编|程政 王平
监制|李红梅 薛金平
图片